李榮花 邊紅葉
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雨露希望小學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笨梢?,背誦自古有之,而且備受重視,效果顯著。背誦是學生憑借自己的記憶,用恰當的情態和感情來表達原文。背誦可以將瑣碎的基礎知識集合起來,豐富語言的積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還可以傳承中國的傳統文化……新課標也有明確的背誦目標。因此,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對背誦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性有更深入的了解,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抓好學生的背誦,讓背誦更好地服務于學生的學習。
小學生閱歷不夠,需要知識來補充,如果不能很好地儲存,就不能深入地進行學習。不斷地儲存積累,是小學階段語文學習的基本方式。而背誦就是儲存積累的一種很重要的方法。背誦是訓練語言表達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種素質。陳耀南博士曾在《談背誦》中說過:“背書,就如練字、練拳、練舞,熟能生巧。巧必由爛熟而出。”只有充足的知識積累,才能在表達時有可能做到旁征博引,妙筆生花。如果沒有背誦知識,再伶牙俐齒也會因為知識的貧乏使語言表達變得蒼白無力。實踐考察證明,古今中外文學方面的杰出人才,都很重視背誦。茅盾能把《紅樓夢》中的詩詞倒背如流;民國遺老辜鴻銘能背誦出彌爾頓《失樂園》中很多內容;大文豪莎士比亞也是通過背誦開始積累文化知識的;巴金也曾熟練地記下了幾百篇經典文章。……像這樣的名人,不勝枚舉,都是在少年時期下了誦讀功夫的。看來,背誦既可以激發智慧,又可以提升修養,還可以增長才華,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善于并經常背誦的孩子,不僅詞匯量豐富了,而且理解能力也增強了,作文水平也提高了,因此,應該鼓勵孩子進行背誦,積極開發孩子的背誦能力,并在方法上加以正確的指導,然后再運用到語言表達中,讓學生的整體素質更上一層樓。
人的記憶的好壞并不是先天決定的,后天的訓練是可以增強記憶的。有人說:“背誦是記憶力的體操?!比说挠洃浟腿说募∪庖粯?,只有鍛煉才能增強。心理學研究發現,6至13歲這個年齡段是記憶的關鍵期和最佳期,正處在這個時期的莘莘學子們,她們的大腦有很大的記憶儲存空間,只要把所學到的知識和有價值的東西牢牢地記住了,背熟了,智慧才能發揮巨大作用。語文學習需要多次反復的記憶活動,比如記住重點字詞的音形意、課文主要內容、層次結構、寫作方法等等。另外,最好的記憶就是重復,而重復是背誦最傳統的方法。自古就有許多偉人都是通過背誦而記憶超群的,像文學家茅盾,有人向他請教記憶的經驗,他說:“很簡單,重復,重復,再重復!”重復就是力量,重復可以創造奇跡。因此,重復背誦不僅能使學到的知識得到復習鞏固,而且還能促進靈活運用。
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博大精深,五千年的詩教源遠流長。我覺得我們民族能屹立于五千年不倒,正是因為我們擁有自己的獨特的文化。而文以載道,經典詩文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最好的載體,其中蘊藏著中華五千年歷史的精髓,是我們的精神支柱,是中華文化的基石。自古以來文化精華蘊涵于語文教育當中,這是為了讓學生從小就接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文化的傳承離不開經典的背誦。背誦是語文的一項重要基礎技能,也是一種傳統的語文教學方法。優秀的古典詩詞蘊含著豐富的哲理和古人的尖銳的洞察力。神來之筆,無不滲透在我們的生活中,孩子們幼小的心靈天真無邪,經典誦讀就成為了他們成長生活最佳的營養品。根據學生成長的需要,在不同階段選擇適合他們發展的經典詩文,不僅可以讓孩子們在詩文中尋找樂趣,還可以在浩如煙海的古文中感受到歷史的悠久和生活的真諦。讓經典背誦滋潤孩子們的童年,滲透到他們的生命里,隨著他們的日益成長就會變成自已內在的素養。
學生背誦的內容都是飽含人文精華的經典之作,內涵豐富,形式精美,這些優秀作品對學生產生了潛移默化的影響。當學生背誦經典著作時,會用圣人的思想來規范自己的言行,提高自己的修養,尊重父母,誠實守信,認真樂觀……正所謂“讀千年經典,做少年君子。”培根曾經說過,“凡有所學,皆成性格?!鼻宕鷮W者劉大奎曾說過“積字成句,積句成章,積章成篇,合而讀之,音節見矣;歌而詠之,神氣出矣”。經常有意識地背誦詩文,隨著背誦數量的增加,以及背誦質量的提高,就可以達到一種陶然忘我的境界,怡然自得,飄飄欲仙,其樂融融,身心俱佳,這樣既獲得了知識,又能獲得身心的愉悅,得到美的享受。由此可見,背誦可以培養學生高尚的情操和人文情懷。像唐詩宋詞充滿了詩情畫意,背誦時,就會情不自禁地走進詩中,走進詩人的內心世界,去感受那個時代的人情冷暖和社會風氣等。如在教學《江畔獨步尋花》這首詩時,引導學生在充分理解詩意的同時,讓學生動手繪制出一幅彩畫,通過反復吟誦,聯想、想象,去體會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由此受到感染和熏陶。這種感染和熏陶是可見的。
語文的學習,知識的積累,離不開背誦。背誦的扎實與否直接關系到成績的好壞和基本功的厚薄。因此,背誦在語文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大量名家名篇和經典詩文的背誦為學生學好語文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我認為應該切實注重和加強小學生的背誦訓練,培養學生的背誦興趣,背誦技能,讓學生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