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穎
四川省南充市儀隴縣宏德幼兒園
我國是一個擁有豐富傳統文化寶庫的國家,寶貴的傳統文化資源需要有人不斷地進行傳承,才能讓中國的傳統文化繼續發揚光大。如果對孩子從幼兒時期進行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那么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未來中國社會的發展都具有現實性的重大意義。
一是培養幼兒社會責任意識。傳統文化中很多內容都能夠對幼兒責任意識培養有積極作用,古人對于責任感的重視程度也較高。將傳統文化與幼兒教育相融合,可以讓幼兒從小便受到熏陶,樹立擔當意識,對幼兒內在修養的提升意義重大,讓幼兒養成不與人攀比、敢作敢當的性格。
二是提高幼兒人際交往能力。我國自古以來便是禮儀之邦,十分注重交往中的“禮”字,傳統傳話中蘊藏有豐富的禮義廉恥、尊師重道、尊老愛幼等相關禮儀文化,借助這些傳統文化內容,可以讓幼兒從小便樹立“禮儀”概念,奠定牢固禮儀基礎,這對于幼兒今后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有十分巨大作用。
三是傳承中華傳統民族美德。我國古代傳統文化中不僅有人與人之間互相謙讓的成語典故,也有孝順父母的歷史故事,同時還有很多感恩與知恩圖報的內容。教師在借助這些內容對幼兒進行教育過程中,能夠在無形中對提高幼兒這方面能力,起到潤物細無聲的作用,使得我國傳統文化中優秀部分在幼兒身上得以流傳。
四是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將傳統文化與幼兒教育相融合,對幼兒身心各方面能力發展均有促進意義。比如:幼兒在傳統文化語言學習中,其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會得以提升;幼兒在進行古詩詞學習中,其專注力、記憶力、理解力等能夠得以顯著培養;在進行書法練習中,幼兒需要高度的注意力,才能將毛筆字寫得規范,這樣會使幼兒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對于幼兒以后的個人素質和內在修養的形成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而傳統的詩、詞、歌、賦又能給幼兒的思想帶來美好的感受,對于他們身心健康的發展更加有利。
對幼兒來說,環境是影響其教育成效的關鍵因素,要想借助傳統文化來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必須要注重為幼兒營造良好傳統文化教育氛圍,通過氛圍來影響幼兒,讓幼兒在傳統文化氛圍中來體會到傳統美德[1]。對幼兒來說,日常環境氛圍對其產生的影響十分重要,環境氛圍能夠在潛移默化中熏陶幼兒。比如:幼兒園教師可以在校園中張貼一些傳統文化文明標語,在走廊、欄桿處、花園旁等位置出放置傳統文化標識,還可以在教室墻壁上張貼一些與傳統文化美德相關的貼畫,并且在平常與幼兒交談中無形引導幼兒,增加幼兒對傳統文化美德的認識和了解。另外,教師還可以在幼兒園內開展專門的傳統文化活動,在校園內打造傳統文化氛圍,比如:組織幼兒開展剪紙活動、手工花燈制作活動、臉譜繪畫、扎染等,并將幼兒作品進行展覽,打造優良傳統文化氛圍。
玩樂是幼兒的天性,對幼兒來說游戲是最能夠吸引他們的方式,通過游戲來讓幼兒學習新事物也是一種十分有效的方法。因此,為了充分發揮傳統文化教育作用,教師可以通過開展與傳統文化美德相關的游戲活動來實施。比如大多數游戲都需要幼兒遵守相關規則,幼兒需要嚴格依照游戲規則進行,在游戲開展中教師可以向幼兒傳達“沒有規矩不能成方圓”的思想;再比如一些游戲需要幼兒通過團隊合作來完成,且還需要幼兒具備一定智慧,幼兒在進行游戲過程中不僅能夠使得思維能力得到提升,還可以讓幼兒了解傳統文化典故。比如:在組織幼兒進行足球游戲中,教師便可以向幼兒介紹“蹴鞠”的由來,同時告知幼兒在進行足球游戲過程中需要同伴之間互相配合、互相協作,這樣才能夠取得最終勝利。又比如:傳統游戲中丟手絹、丟沙包等游戲,既能夠讓幼兒產生樂趣,拉近幼兒與教師、幼兒與同伴之間距離,同時還可以培養幼兒協作能力、團隊意識等。
幼兒園一日活動是幼兒園教育的基礎,由于幼兒身心特點決定了要想充分發揮教育作用,必須要將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滲透在幼兒一日活動當中[2]。幼兒一日活動中包括有很多內容,主要有禮儀教育、節日活動、朗誦、道德規范、風俗習慣等,將傳統文化內容與幼兒一日活動相互滲透,可以讓傳統文化美德在一日活動中得以生化和發展,且在無形之中培養幼兒傳統美德,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在針對幼兒進行一日活動安排過程中,很多環節都能夠將傳統文化美德滲透其中,比如:教師可以安排幼兒每日固定時間聽一些古典音樂,讓幼兒感受到傳統音樂中所蘊含的韻律美、節奏美;在進行課間游戲過程中,可以安排幼兒進行跳方格比賽,促使幼兒增長知識的同時還可以啟迪幼兒,感受中華傳統的魅力引導孩子在探究中學習,引導孩子進一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美。
傳統文化美德因其具備的教育意義,在促進幼兒發展中發揮有重要作用,將傳統文化美德與幼兒教育相融合,能夠為幼兒全面健康發展奠定基礎,并在一定程度上促進民族文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