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永姣
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
黃炎培指出教師應該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不僅要重視職業技能的培養,還應該養成適合這種生活的習慣,培養學生不可以“貧于能力,而富于欲望”,要求學生手腦并用,知識和技能并重。黃炎培對中外教育制度的對比和中國教育的反思,指出了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新方向,有利于培養當代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934年在《中華職業教育社宣言》中,黃炎培先生將職業教育定義為“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個性,獲得生活的供給和樂趣,同時盡其對群之義務”。這一定義把個性發展、能力本位和全面發展結合起來,,要求學生認清自己的個性特長,使其創造性得到激發,自信心得到增強。另外學校還應為學生提供自由選擇課程和專業的權利,為學生自主創業、科技創新等創設條件。
黃炎培提出辦職業教育應該以社會經濟的發展為基本依據,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動向進行密切的關注,了解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為社會經濟獲得良好的發展提供所需要的人才,應多形式、多層次、多規模的設置教育制度和系統,為職業教育創新創業教育指引了方向。
職業學院應該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深入挖掘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努力打造“雙創”的文化氛圍。學校應該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為學生開展各種科創社團活動提供支持,培育師生的行為文化;還應深入企業對其文化進行調研,把企業文化因素轉變為專業文化元素,把專業精神理念融入校企合作和教學互動中,形成特色的專業文化。學校為了使學生的創新思維得到發展,并搭建眾創激發、眾創參與、眾創幫扶、眾創發展、眾創服務等空間,開展“普惠式”學生科技創新活動,營造出濃厚的校園“科創”氛圍。
學校應該以樹立“創新、創業、創優”的個性化人才培養方向,設立“創新精英班、創優示范班、創業先鋒班”,健全和完善常態化精英人才培育機制,打破專業、年級、班級等常規建制,選取有濃厚創新創業興趣、發明創造基礎較好的學生,進行個性化創新創業能力訓練。在創新創業苗圃時期,為學生提供“一對一”的個性化定制服務;在創新創業孵化時期,建立“一站式”服務大廳,為學生提供政策咨詢、項目推介、開業指導、技能培訓、經營管理等服務;在創新創業運行階段建立公共服務平臺,提供人才培訓、政務信息、電子商務等服務。
為了加強學校教師隊伍培養,職業院校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從各方面出發,努力打造教練型的師資團隊。依靠高素質培養、高技能提升、高水平發展、高質量監控、高層次交流等平臺,造就緊密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和素質、專業教育的師資隊伍。
學校應該遵守黃炎培提出的職業教育應該和社會、企業交流溝通的思想,努力做到職業教育和技術進步、社會公共服務和生產方式變革相適應,和各類平臺協同合作,擴大優質教育資源,為學校提供人才培養服務,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提質增效服務。首先創設創新創業實踐平臺。在全國高職院校建立創新創業教育聯盟,培育、塑造、推動一批科技創新團隊、創新創業典型和科創成果轉化,為培養個性化的創新型人才提供強大的平臺保障。依靠大學生創業園、校外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創業模擬平臺、省級大學科技園等基地,建立學校和社會、政府、企業等協同發展的“模擬—苗圃—孵化—轉化”四位一體的系統全程開放的創新創業實踐的平臺;另外還應該使科技服務平臺全面深化。積極推動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模式,使各類科技平臺的優勢得到充分的發揮,努力成為行業和區域科技服務和技術創新基地;加強各個基地的建設,通過項目推進,加強校企合作,打造技術創新載體;并圍繞新興產業的戰略發展,開發為中小微企業服務的技術研發中心和成果轉化中心。
為了培養出具有國際化職業素質和就業競爭力的技術型的人才,職業學校應該構建“學校主導、學院主體、師生主角、專業載體、平臺支撐、項目牽引”的國際化工作機制,加快引進高水平人才的步伐,引入國際通用的職業資格證書,引進優秀教學標準和教學資源,選派專業團隊到海外進修,發展文憑互授、學分互認等校際交流項目。通過聯合跨國企業開展現代學徒制,積極探索本土化的“雙元制”育人模式實踐;鼓勵學生參加國際技能和創新創業大賽,擴大走出去的步伐,為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提供更好的服務。
高職院校應該在新的發展機遇面前,踐行黃炎培職業教育思想,以服務教育教學為宗旨,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為動力,全面推動改革深化,為社會培養具有創新精神、投身實踐的創新創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