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花
大理州永平縣博南鎮老街第二完小
所謂的學習習慣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學習情景下自動的去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也就是說,到了一定時候,孩子會自動地學習。還指孩子在長期的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監督的自動化行為傾向。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不僅需要孩子自覺的發掘,而且需要家長的幫助。家長可以通過各種形式與孩子一道發現學習中的樂趣,適當的給予獎勵,有助于孩子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那么家長該如何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要想學習好還必須有個正確的學習態度,也就是對待學習認真負責,積極努力,不敷衍了事。學生的學習態度端正與否,決定著學習的成績與效果。作為家長要多關心、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父母每天應抽出一定時間詢問孩子的學習,了解孩子應該在家里完成的學習任務,熱情幫助孩子在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為孩子創設良好的學習條件。如給孩子獨立的房間,或給孩子支配固定的書桌椅、時間等用于學習,不要占用孩子的書桌堆放雜物或玩樂。也不要隨便要求孩子在固定學習的時間做家務或其它事等等。使孩子感受到你時刻在關心他的學習。
學習習慣是學習活動中比較穩定的行為方式。如上課的鈴聲一響,學生就進教室,拿出課本和鉛筆盒,等待老師上課等等現象。那么如何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耐心訓練指導。由于小學生自制力差,常常會不由自主地違反行為規范,因此碰到孩子不按要求去做時千萬不能急躁、放棄或放任自流,更不能諷刺或打罵孩子;要堅持正面引導,多表揚、少批評。
善于客觀評估。在幫助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過程中,要善于發現并肯定孩子的進步,對做得不夠的,也應實事求是地指出努力的方向和方法,使孩子學會嚴格要求自己,不斷強化正確行為,修正不正確行為,從而盡快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不良行為的學生要采用科學的矯正方法。要做到及時談話,耐心教導,反復磨練,及時了解孩子的觀點,知道事實的真相,雙方易于接近。
規則習慣的形成過程中,孩子的實際情況是存在差距的。對于習慣較差的孩子,可以采用個別談話的方法,了解孩子的思想實際,了解孩子的困難,幫助孩子盡快形成好習慣。習慣的養成具有一致性的特點,要取得家長的支持配合。
我班有幾個男同學,上課時經常神游。怎樣培養他們良好的聽課習慣?我反復思索后制定了如下措施:
(1)多暗示。當課堂上我發現他們在座位上左顧右盼或心神不寧時,要么講課聲音提高或者壓低,要么做一停頓,要么輕咳一聲,在我不斷地“暗示”中至少能保持幾分鐘的專注。
(2)多鼓勵。有的學生雖然好動,但他們尊敬師長。我抓住他這一特點,常講一些圣賢、先哲、偉人或者同學中勤勉為學、成就大業的故事或例子,講他自己某一節課能有始有終認真聽講的事實;給他動手操作實踐的時間和機會,讓他發揮特長,鼓勵他們堅持不懈養成良好的聽課習慣。
(3)多提問。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注意力集中的孩子,上課回答問題非常積極。所以對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要多提問,在回答問題這后給予充分的肯定。
作為家長我們培養習慣的方法要科學,要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針對不同年齡、時間、地點,采用不同的方法,要行之有效,要有創新。
在孩子良好習慣的培養中,應共同遵循以下幾條原則:
(1)以身作則,給孩子作榜樣。模仿是加強學習習慣培養的一個重要途徑。對孩子來說,能否引起模仿,取決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員的表現。因此孩子學習時,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員應以身作則,自覺學習,如讀書、看報等,能與孩子一起討論問題,共同學習則更好。大人不應該一方面要求孩子專心學習,另一方面自己又在起勁地玩撲克、看電視、猜拳行令等。這樣既會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又給孩子的過失留有借口:你都沒做好憑什么嚴格要求我。使習慣培養為空話。
(2)注意第一次。“無論什么事,第一次做得好,第二次就容易做得好;第一次做錯,第二次就容易做錯。”
孩子種種壞的習慣都是由于開始學的時候,大人沒有留意去指導他們的緣故,以致后來一誤再誤,成為第二天性;所以要教小孩子教得好,必定要在第一次的時候教得好。
(3)不要有例外。養成好習慣難,養成壞習慣易。做父母或老師的要使小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在好習慣未成的時候,不準小孩子有例外的動作。一個小小的例外,就可能破壞已養成的好習慣。
(4)耐心訓練指導。由于小學生自制力差,常常會不由自主地違反行為規范,因此碰到孩子不按要求去做時千萬不能急躁、放棄或放任自流,更不能諷刺或打罵孩子;要堅持正面引導,多表揚、少批評,曉之以理,持之以恒。
習慣是一個人存放在神經系統的資本,一個人養成好的習慣,一輩子都用不完它的利息;學習習慣養成后要不斷鞏固,良好的學習習慣不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如果孩子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長可放手讓孩子自覺學習,但要注意提醒孩子不要丟棄好習慣。因此,無論家庭教育、還是學習教育,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