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躍芳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十一師五團中學
小學生是祖國未來建設發展的后備力量。小學階段是學生思想品德、智力發育的重要階段,教育者應承擔起對于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任,用實際行動、言語等多種途徑提升小學生思想品德的建設。
當前我國不少小學偏重于對語文、數學等學科知識的教育,忽視對小學生的德育管理。教師將小學生是否遵守校紀校規,是否達到優良的學科成績,與小學生的德育情況畫上等號。部分教師認為德育教育僅僅是班主任或思想品德教師的責任,自己的職責只是進行本學科教學。教師是小學生的學習模仿的對象,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到小學生的言行舉止的形成,因此,每位教師應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用實際行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同時,眾多教師認為學科成績高于德育管理,對學習成績優異的同學不會過于進行品德教育。
教師是學校德育管理的主要實施者,由于教師對德育教育存在認識上的誤區,缺乏有效、完善的管理措施,阻礙了小學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一般情況下,多數小學生沒有良好的自制力,需要教師或家長的監督才能遵守校紀校規,在沒有他人監督的時候,小學生極有可能不遵守約定。因此,學校應當培養學生自我管理意識,即使是在沒有他人監督約束的場合,小學生依然能夠自覺遵守規則,約束自我行為,最終促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涯中長期所處的教育環境,良好的班風有利于學生共同成長,反之,班風不正的環境,將阻礙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發展。因此,要進行有效的德育管理,學校必須注重班級建設,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德育氛圍。依據當前素質教育的要求,教師應與小學生建立亦師亦友的師生關系,即要求教師不僅要向小學生教學科學、豐富的學科知識,也應關心學生的思想品德發展,在知識領域、思想建設方面成為學生的榜樣。教師與學生建立融洽、友好、平等的關系,其班集體必然已經形成良好的德育氛圍。擁有良好德育氛圍的班集體,能夠推動教師實施高效率的德育管理。教師在知識領域樹立應有的威信,幫助小學生高效學習新知識,同時順應時代發展趨勢,有些時候能夠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與學生建立一種現代化的師生關系。教師除了在思想品德課上對學生進行專門化的品德教育,也應將課余時間充分利用起來,在與學生的交流中了解學生最新動向,關心學生思想、學習各個方面的發展,讓學生在日常溝通交往中不經意地受到德育熏陶,進而影響學生的德育發展。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每個人能享用一生的財富。小學階段所接受的教育為小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因此,應從小學時期加強對學生行為的規范訓練。加強對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是教師進行有效德育管理的核心內容。依據以往實踐經驗,幾乎每個學校都會張貼校紀校規等宣傳語,雖然一定程度上可以對小學生進行德育熏陶,但對于小學生而言,僅僅依靠理論性的教育并不能高效推動學生的德育發展。教師應當將德育工作深入到實際生活中,從生活中的點滴日常做起,逐步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如要求學生不亂扔垃圾,愛護環境;遵守交通規則,不闖紅燈。在規范學生的行為習慣時,可以適當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通報表揚或物質獎勵,促使學生能夠積極自覺地規范行為,進而養成良好的習慣。
學校教育對學生發展起著主導作用,同樣不能忽視家庭、社會的影響力,因此,小學生的德育教育不能只依靠學校單方面的力量,學校、家庭和社會必須互相配合,推動學生的思想品德發展。父母是小學生的第一任教師,父母的言行舉止對學生有著深遠的影響,家長希望培養出有思想、有禮貌的孩子,家長應首先規范自己的言行,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得到孩子的尊敬,進而對孩子產生積極的影響。我們生活在社會這個大集體里,無形中影響著學生習慣、思想、性格的形成。由此可見,德育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的工作,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離不開家庭、社會、學校任何一方的支持。學校作為德育教育的主導者,應制定符合小學生實際情況的德育管理措施;與學生家長保持密切聯系,讓家長配合學校的教育工作;同時,學校可以與周邊社區單位合作,讓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家在實踐中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改進不良行為習慣,全面提升小學生的思想品德。
[1]袁仙艷.談談對小學德育有效管理的幾點思考[J].教育,2016.
[2]魏桂云.新課程理念下小學德育工作的幾點思考[J].文教資料,2015.
[3]高俊云,侯俊美等.對小學德育有效管理的幾點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