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紅英
河北省邯鄲市邯山區教師進修學校
走進新時代,我一直在反思我們各級各類的語文骨干教師培訓,反思當今熱火朝天的語文校本研修,是否在課程設置、培訓模式,抑或是培訓目標、內涵等方面存在著缺憾,是否也走進了急功近利的誤區?我們的教師培訓單位存在著那些問題?我們應當如何應對?
我們的培訓目標一般只關注教師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使教師培養簡化為制造“匠人”的活動。其實教師的專業發展是動態的,是貫穿整個教學生涯的過程,而非靜態的結果。
重靜態結果,輕動態過程.一般骨干教師培訓為期兩年,其最重要的指標是幾個結果物化的數據。在調研中發現,很多骨干教師在培訓期間榮譽多了,職稱高了,之后的專業發展卻不見進展。究其原因,是因為我們培訓的短周期和高成效之間不可協調的矛盾造成的。這種短期思維限制了目標發展的可能。培訓目標僅局限為完成兩年的任務和指標,沒有把教師的持續成長作為培訓的終極目標。
骨干教師培訓大多都是以組班形式開展活動的,但是班級的課程設置情況不容樂觀,主要存在以下兩個誤區:
(1)重技巧訓練,輕素養提升.語文課程是我們的母語課程,講究的是潛心涵泳,注重的是意象、形象的體悟,追求的是文、質、道的和諧統一,所以一位缺少文化底蘊的語文老師,即使有再高的理論修養和再多的技巧都是于事無補的,那樣的老師至多只能成為一個技術高超的教書匠而已。
(2)重理論學習,輕問題研究.骨干教師培訓的瓶頸是:實現從理論到行為的轉移。在眾多的課程設置中,我們非常注重課程理論項目的設置,但卻忽視現實問題的思考和研究。課程項目的選擇,應立足于一線教師在教學中真正的困惑和難題。
(1)重隨機組織,輕深度策劃.教師培訓往往是一個學期安排幾次教研活動,活動形式一般都是:課例展示、互動研討、專業引領、名師觀摩等。乍從形式上看是豐富的,但是大多僅僅是停留在這樣的組織層面。組織者往往只是隨機地請某個老師來上一堂課,或請某一個專家來做一個講座。老師們也是聽聽激動,回去一動也不動。
(2)重形式選擇,輕內涵思考.從調研發現,培訓提供最多的是隨機課例展示,而非是教學現實的研究抑或是教學問題、困惑的解決。久而久之,老師研修后著急的是拷貝課件和設計。
為了研究我區語文骨干教師的素質結構,連續幾年我們對骨干研修班的學員進行了綜合素質考核??己朔譃闀婵己撕蛯嵺`考核。抽樣結果分析顯示,當今語文教師素質存在以下的缺陷:
《中國教育報》曾刊登了語文特級教師韓軍的調查結果:在不同場合調查數千名中語文教師,通讀過《論語》、《史記》、“四大文學名著”的竟無一人!老師平時看的最多是教科書、教案。語文教師的書架上沒有書,就好像農民秋后的糧倉里沒有種子。當書架上只剩下教科書和參考書,當書架變得不“厚”、不“雜”和不“智”,當書架成為書香飄走的地方,語文教師就開始了遠離語文閱讀的苦旅。
系統思考缺乏.因為工作的對象是小學生,小學老師往往習慣于單一的思維模式,對現象的分析比較感性、片面,難以跳出固有心智模式的限制,難以用系統的思維來研究教學問題,策劃自己的專業發展道路,對培訓也是被動地接收。他們對名師課堂只是停留在模仿設計階段,無法解讀教學現場背后的理念。
研修學風浮躁.由于教師評價的“物化”指標導向,“作秀”也不可避免地成為教育改革的時尚元素。很多教師參加培訓的個人指標就是能獲得幾個證書。
當我們已經認識到語文教師素質的普遍缺陷,透視了在職培訓的癥結所在,那到底該如何刷新當前骨干教師培養的新局面呢?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試著去思考:
要著眼于持續發展.我們培訓的目的不能局限于幾個顯性的數據,幾個鮮艷的證書。這只能是我們培訓的片斷,最終目的應是引領教師自己走上一條寬廣的個體研修之路,幫助教師策劃自己的研修規劃。培訓應成為一個起點,或者說是一個驛站。骨干教師在研修培訓中獲得動力,悟得方法,求得幫助,為以后個人的自我專業成長做好儲備,抑或是在專家的引領下解決教學中的困惑。這樣也許就能避免培訓結束,學習也就止步的尷尬。
要立足于系統綜合.重本體知識,輕綜合能力是當前培訓課程模塊設置的最大缺陷。那么首先要明白我們要打造的是一支怎樣的骨干教師團隊?我想至少要做到“七會”:會上課、會聽課、會評課、會閱讀、會寫文章、會做課題、會組織教研活動。其中最重要的應是能主動、及時地發現學科教學中的問題,并善于進行有針對性地研究或解決。在課程設置中除了課堂實踐外,可以增設一些廣泛閱讀模塊、文本賞析模塊、策劃教研活動模塊等等。重要的是打開老師的閱讀視野,優化老師的思維品質,改善老師的心智模式,而不是教給老師一些僵硬的技巧和方法。
要根植于引領提升.語文老師常說:學生不是我們教會的,而是自己讀懂的。語文課最講究自得自悟,潛心涵泳。那么用到骨干教師培訓上來說,名師也不是我們培訓出來的,也是他自己悟出道,習得法,品出味來的。你如果只講究“喂”的技巧,而忽略“引”的藝術,那培訓注定是不成功的。我們培訓的基點不是教給老師多少知識和技巧,拿到多少榮譽,而應放在:引領語文骨干教師走上一條寬廣的個體研修之路。
只有底蘊豐厚了,視野開闊了,思維活躍了,才能對任何技巧信手拈來,成就教學的精彩,獲得持續發展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