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蓉
貴州省銅仁市萬山區仁山學校
初中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教學活動中緊扣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造就一批敢于創新和善于創新的人才。對于初中生來說,剛開始學習物理知識,在物理實驗方面的創新能力比較弱,需要經過長時間的學習和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欲望的培養始終貫穿于整個物理實驗教學當中。以下從學生分組實驗、演示實驗、課外小實驗、綜合實踐活動等,方面進行深入的分析,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教師觀念的陳舊已嚴重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由于我們長期徘徊在“做實驗不如講實驗,講實驗不如背實驗”的“應試教育”的怪圈里,直到現在,還有部分教師把演示實驗甚至學生實驗課作為講讀課來上,根本就談不上什么探索性、開放性的實驗課。從根本上有悖于新課標的精神和新教材的要求。因此,作為教師,要想培養創新人才,必須樹立創新的觀念,立足于開發學生的實驗潛能,點燃學生創新的火花,保護并尊重學生的主體發展與創新精神,讓學生由教的對象,變為學的主體、創新的主力。在物理中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時間投放在學生創造性解決問題上,而不僅僅是老師講明白知識,學生聽懂了知識。為此,在學生提出問題以后,可以改變了傳統教學的路子,不是先由教師介紹實驗方法,然后教師演示或學生實驗,最后分析總結得出結論;而是先讓學生進行構思然后學生設計實驗,再用實驗驗證,最后得出結論。如學習固體壓強,教師可出示一個杯子,讓學生通過聯想進行猜想:液體有無壓強?學生猜想的結果:有壓強。教師接著再讓學生運用直覺猜想壓強作用在哪個位置?學生猜出對容器底有壓強。教師再問:壓強是表示壓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但你看到底部所受壓力的效果了嗎?請你設計一個實驗來驗證。然后讓學生進行思考,進行討論,并按學生設計的眾多的實驗方案之一進行實驗。如把玻璃底換成橡皮膜,倒上水進行驗證,根據膜向下凸證明了猜想的正確。再如在學生提出物體受的浮力與排開的液體的多少有關后,再讓學生猜想會有什么具體的關系?學生猜到浮力大小可能與排開的液體的重力相等.老師接著問:你能否設計一個試驗來驗證?學生通過討論和思考,設計出用彈簧測力計測浮力,再測出排開液體的重力即可證明。當學生設計出來以后,我們不由得為學生的創造能力之強而嘆服,學生的創造潛力確實需要我們盡最大的努力去開發。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前提。興趣是構成創新動機最現實、最活潑的心理成份,是形成學生好奇心的基礎,是創新動力最重要的源泉。興趣作為一種非智力的心理因素,對人的智力活動和其他實踐活動,有著積極的功能。它是發展思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摧化劑,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自覺性和創新性的一種內驅力,是學習和探究的先導,求知的動力,成功的關鍵。學生的興趣總是在他們的創新欲望得到充分發揮時才能進入最佳狀態。一個人的創新思維成果,無一不是在對所研究的問題產生濃厚興趣的情況下所取得的。因此,激發興趣是鑄造創新的階梯,是設計和建造培養創新能力的立交橋。要激發學生創新的興趣,使學生進入“樂”學境界,這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我要學”的意愿。布魯納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乃是興趣”。因此在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創設問題的情景,制造“懸念”,放手讓學生觀察、實驗、思考,讓具體的事物,有趣的自然現象緊緊的吸引學生,激活學生思維,從而使他們產生強烈的探求欲望。在物理教學中,還應介紹一些“物理學家和物理學史”,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長期以來受傳統教育的影響,不僅我們的教師完全適應了越俎代皰的教學方式,我們的學生更加習慣了“飯來張口”的學習方式。表現在實驗教學中,則更令人痛心。這樣,不但打消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更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比如,在日常的學習中,即使是在觀察一個非常有趣的實驗時,學生不提問題,也提不出問題,而只是等待教師明確實驗現象,給出實驗結論。鑒于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學會觀察,鼓勵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例如,在做“大氣壓強”托里拆利實驗時,同學們在觀察了大氣壓的值后,教師提出“若把玻璃管向上稍提一提,結果會不會變呢?”學生們說法不一,教師可鼓勵學生親自動手試驗一下,這樣無需過多講解,結論不言自明。教師隨即再問:“稍按一下,或換用一個稍粗或稍細一點的玻璃管,結果又如何呢?”這樣,一連串的問題會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主動思考并提出問題。同時,好奇心也促使他們親自動手實驗,從而很好地解決了問題,也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又如觀察水的沸騰實驗中要求學生注意觀察在給水加熱過程中,能看到什么?在此基礎上引導同學討論觀察的方法和應注意的問題。如有學生提問:水在沸騰前,產生氣泡上升、變小、消失,而沸騰時產生氣泡上升、變大、破裂。為什么?教師可以提示看到不同的現象,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但是具體到是哪些原因,應該由學生通過多次的實驗得出一定的結論,而不是老師在黑板上把各種條件羅列出,再提供給學生實驗。那樣做實際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是不利于學生形成創新思維的。
創新教育能使學生學會學習、開發智力、提高素質,增強適應社會發展的能力。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要時刻注意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處理好掌握知識和發展能力的關系,緊扣教材,做好實驗,同時盡可能地為學生提供創新機會,使之成為具有創造性的棟梁之才。
[1]鮑欣.初中物理實驗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研究[J].2010年,第一期.
[2]劉天鵬.談初中物理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J].2013年,第二十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