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明
四川省自貢市成佳中學校
初中階段教學是新課程改革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改革的重點,而語文學科教學是初中教育的基本組成,對初中教育教學的發展具有良好的推動作用。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由于教師忽視了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造成了學生學習能力差、課堂效率低。學生有了自學能力,才能發揮自身的主體作用,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知識,從而全面提高自身素質與學習水平,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的發展。本文先分析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作用,然后探討如何培養初中生的語文自學能力。
學生只有對語文學習產生興趣,才會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學習活動中。但是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由于受到高考的影響,學生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為了取得好的成績,所以他們學習語文僅限于對考試知識的掌握和對考試題型的解答;語文教師也只是機械地向學生傳授基礎知識,根本不重視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習失去興趣,不能自主地進行學習,降低了課堂教學效率。
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學生的語文學習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所學的知識,還能夠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學習。但是,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很多學生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以至于付出了很多,卻收效甚微。這樣,不僅打擊了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而且使學生產生了學習結果與付出無關的錯誤想法,導致學生不再認真對待語文學習。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當學生遇到問題時,他們不會首先想到該如何面對與解決,而是放置一旁,或者等待教師來解決。學生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傳統的教學方式造成的。在傳統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只是被動地接收知識,教師并不注重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時間與空間。久而久之,學生就產生了懶惰的心理,遇到問題時只要找教師就可以了,不用自己思考。這種教學方式嚴重抑制了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及學習能力的提高。
很多初中生對語文學習都不夠重視,他們認為語文這一學科并不重要,而且在考試中,考試成績與自己的付出并不成正比,而是靠自己的現場發揮。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很多,有社會的原因,也有教師和學生自身的原因。學生對語文缺乏足夠的認識,造成學生輕視語文,影響了學習效率的提高。
要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就必須想方設法讓學生擺脫“你講我聽”的思想束縛,在堂上安排充足的時間讓學生自學。要求學生查字典,解決字、詞、句、篇的一些問題,閱讀相關的課外書,補充一些必要的知識。還讓他們自己去分析課文,理解課文,提出問題,再從反復的讀書中回答自己提出的問題,讓學生主動地、自覺地看書,積極動腦思考。在課堂上,對可講可不講而學生通過自學不能解決的問題,教師要適當加以引導,扶一扶,讓其通過自學解決。要讓每個學生都有均等的學習機會,人人動手、動口、動目、動腦。要創造條件,讓不同程度學生均有成功的可能。對在學習上取得成功的學生,及時加以肯定、表揚,讓他們把成功的喜悅變成自學的動力,牢固地確立起自學的信心。
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習慣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基礎,學生只有對語文教師產生好感,才會積極主動地學習語文這門課程。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首先要尊重學生,并且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能因為學生成績不好而放棄對他們的教學。學生由于所處的環境與自身性格的不同,難免會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要正確看待這些差異,并根據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點,選擇適合他們的方式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注重培養學生敢于質疑的習慣,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并采取豐富多樣的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質疑。學生提出問題后,教師首先要對學生進行表揚,并鼓勵其他學生積極提問,然后再對問題進行詳細的解答,從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初中語文教學作為我國新課程改革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教育的發展有直接的影響。要想加強初中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就要求語文教師必須改變不合理的教學方法,端正自己的教學態度,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全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這樣,初中生語文自學能力的培養才能加快實施步伐,我國的初中語文教育教學也才能持續發展。
[1]馬第華.如何培養初中學生語文自主學習的能力[J],基礎教育研究,2014(15):63.
[2]代會芹.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J],學周刊,2015(8):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