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超
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平安堡中學
我校坐落在河北省的最北部,與內蒙古的多倫縣接壤,屬于壩上高寒地區,近幾年,在韓樹才校長領導下,以科研為引領,以課題研究為抓手,全校形成了以加強教育理論和專業技能學習,努力更新教育觀念,不斷追求教育最佳境界的研究氛圍。學校注重文化建設,以精神文化為核心,以制度文化為保障,以行為文化建設為載體,創設自主進取的工作氛圍,樹立高尚的師德榜樣,追求真善美和諧統一的人格教育,注重以德培育人,以美塑造人,認真落實全面育人的教育方針,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獲得顯著提升。
對于學生的管理,我們提出對學生成長負責,讓學生享受成長的快樂。青少年是多彩的,青少年也是短暫的,同時,教育最大的特性就是具有不可逆轉性。15歲過去了,不會再有。16歲過去了,也不會重來。因此我們要對每個孩子的成長負責任,我們提出要對孩子的品行負責,對孩子的求知負責,對孩子的健康負責,我們的制度管理以提升服務品質為出發點,盡可能為學生提供適宜的生活和學習環境,讓學生做一個有教養的人、有底蘊的人。
在為學生打好求知基礎上,我們首先提出讓學生要樂學,對知識要有濃厚的興趣,要讓學生會學,有學習能力,有學習方法,要讓學生學實,打好堅實的知識基礎,要讓學生學活,學會靈活地運用知識,能夠學以致用,這是對學生的學習負責。同時我們還對學生身心發展負責。健康對于每一個學生來講,對于家長來講都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保證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每天早晨走進我校,操場上都是學生們鍛煉的情景,特別是足球場上學生奔跑的身影成為草原上美麗風景。我們社團會把足球、籃球、羽毛球、跳繩等等這樣的一些體育器材拿出來,學生喜歡什么就在操場上自己去鍛煉、去運動,開啟一天的快樂學習生活。
學生隨著四季變換穿著整潔得體的校服,但是言語中經常流露出臟話:打招呼,叫名字,吵嘴架,污言穢語充斥耳鼓,讓人汗顏。我們的做法是講道理,查行為,啟發自覺性,廣泛宣傳什么是健康、文明、現代中學生的行為。我們結合公民道德綱要教育,號召全體同學從我做起,凈化語言環境,清除污言穢語。要求全校教職員工教書育人,管理育人的重點是人人把住開口關,培養學生具有高尚道德的公民意識。經過教育、宣傳、自我要求,自我教育,校園中的語言環境發生了變化,說臟話的人少了,即使偶有發生自己也有了羞辱感,學生張口講話有了文明意識。
讀書能提升人的審美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說:“美能磨練人性。一個人如果從童年時期就受到美的教育,特別是讀過一些好書,那么很難設想,他會變成一個冷酷無情、庸俗好色之徒。”學校結合縣教育局舉辦的讀書征文評獎活動,每年舉行的 “智慧杯”讀書活動是一次對學生美好情操的培養,一次高尚人生閱歷的體驗。讀書活動分為三個階段:閱讀名著體味人生;做筆記制作讀書手抄報積累知識;演講講故事演課本劇感悟人生。如今在優美的校園每一個角落業余時間都有學生讀書的身影,讀書使學生獲得知識同時,陶冶了學生的心靈,提升了學生人生品質。
教師文化是學校文化建設的關鍵點,其對學生文化建設起著引領作用。在教師管理上,我們提出為教師成長鋪路,讓教師享受職業的幸福的理念。我們深知提出一個口號并不難,難的是怎么把這種教育的理念落實在師生的教育行為上。為此,我們從思想引領人、制度發展人、人文關懷人這三個角度,從管理上促進教師的文化認同感。比如在思想引領人方面,我們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要引領學校的發展,就是對學生、對教師思想的引領。首先。讓師生找到自我存在感,其次是發現自我價值感,再次是找到實現的自我規劃路徑。幾乎每個學期我們都要做兩到三次甚至更多次的專題講座,和老師一起探討幸福、探討快樂、探討人生,甚至于一起探討家庭、探討婚姻、愛情等等,從全方位給老師做一個思想的引領。在教師之間也開展教師的感悟沙龍論壇等等一些活動,統一思想、達到文化認同,將管理引領到自我實現,消除了對立情緒。
一提到制度,大家可能感覺就是一種約束,其實并不是這樣的。關鍵在于我們定制度的目的是什么,不是為了管人,而是為了用它去發展人,用這個制度作為我們學校文化辦學,落實教育理念的一種保障機制。因此,我們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教師發展的制度。比如干部深入年級、班級進行管理體驗,讓每位干部每個學期都要有機會走進課堂,體驗教師生活,促進他的專業發展。這樣能更好地指導教師的教育教學活動。再如骨干教師外出培訓、學習制度,還有骨干教師的培養制度,以及教師的個性發展培養,都有教師個性成長檔案等等。這些都是為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打造一個專業化的團隊。
人最大的滿足是被認同、被尊重、被關心,我覺得這一點是最重要的。不要只把教師這個工作作為一個簡單的職業,要讓教師工作的每一天都是開心的、快樂的,都是生命當中最最重要的一段歷程。讓教師把每一天的40分鐘都是和學生共同走過的一段生命歷程。因此,我們采取人文關懷人這樣一種形式來關懷教師、激勵教師。比如每位教師過生日,學校工會都會給他送上一張賀卡,都會送上一個生日蛋糕,寫上滿滿的祝福,對于老師來講是一個很珍貴的生日禮物。
我們每個學期也都會搞合理化建議,向教師征求合理化建議,會給老師發合理化建議獎。每年也會開展“月是故鄉明”、“人是一家親”、“愛滿校園、情滿家”等等這樣的家屬聯誼活動。讓我們的家屬走進學校,了解學校的辦學理念,從而更加理解我們,更加支持我們老師的工作,支持學校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