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榮肖
(石家莊市鹿泉區職業教育中心 河北 石家莊 050200)
時下師生、生生和家校之間交流最流行和最方便的方式莫過于利用網絡了。交流的方式無外乎微信群、QQ群、朋友圈等。那么班主任或教師如何利用好這些網絡工具,通過線上、線下的有效交流,實現家校攜手共育人呢?
“班級動態”,可以讓家長時時關注孩子的成長。班主任老師可以建立家長群,把班級中孩子們平時的學習生活拍成照片或視頻發到家長群中,展示“班級動態”,這些照片和視頻可以是孩子們上課的各種表現、課上完成作業情況、專業課孩子們所做的作品、宿舍內務衛生等等方面。在選擇照片時班主任或任課教師要精挑細選。發這些的目的一是讓家長放心。這個放心既有對學校的放心,也有對班主任和任課教師的放心。二是讓家長了解。這個了解既有對學校的了解,也有對我們專業的了解。這些都有助于家長線下與學生及班主任的溝通。


“班主任點評”,可以讓家長從點點滴滴中看到孩子的優點。班級動態中每一張照片、每一個視頻的意義是什么,說明了什么問題,這些孩子表現如何,還有某些孩子的突出表現什么,筆者認為,作為班主任,需要對每一張照片和每一個視頻進行認真地評論,要點評出每個學生的閃光點,同時還要及時把對這些活動的感悟發到朋友圈,讓家長們看到自己孩子的努力和進步,這樣家長才能知道這些活動的目的和教育意義。家長通過班主任點評”,“和孩子交流時有了交流的內容,也知道從哪些方面去關心孩子在學校的生活和學習了。


班主任可以把自己平時看到的有關教育方面的文章發到家長群中,讓家長們去閱讀、去評論,以此讓家長群形成一種正能量。比如“手機會毀掉孩子的一生”、“自律的孩子究竟有多厲害”、“奧巴馬談我們為什么要上學”、“別逼老師放棄你的孩子”等等文章。這種正能量的東西會潛移默化影響和引導家長,當孩子因為玩手機與老師發生沖突時,當孩子因為不自律導致各種違紀事件發生時,家長不要一味地批評教訓孩子,而是要分出是非對錯,學會和孩子交朋友。通過這種正能量的引導,家長們要和班主任在管理上形成共識,線上、線下齊發力,家校合作共育人,班主任的工作自然也會得心應手。


在班級內,筆者要求每一個學生每天晚上都要發一個朋友圈。內容可以是自己今天練就一篇鋼筆字帖,可以是一篇文章的朗讀,可以是自己拍攝的帶字幕的微視頻,還可以是自己唱的一首歌曲,可以曬曬自己的作業、其他同學認真學習的身影,還可以曬曬學校的不文明行為,并給予自己的見解和評價,等等。學生中能人大有人在,只有我們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的。
常言道,知已知彼才能百戰不殆。所以筆者要求學生的朋友圈動態必須向老師開放,每天按要求發的動態做為班級考評作業之一。因為老師可以通過朋友圈知道他們今天的狀態是好是壞,甚至可能從他們發的動態中抓住他們思想波動的蛛絲馬跡。比如可以知道他們是否完成了今天的作業,還可以知道他們對于正能量或負能量的東西是如何看待的,如何評價的。通過一些蛛絲馬跡把個別學生不健康的思想及時扼殺在搖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