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云峰,張 靜
(1.河南省焦作市焦煤中央醫院,河南 焦作 454150;2.河南省焦作市馬村區人民醫院,河南 焦作454150)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表現為食欲不振、惡心嘔吐、食后腹脹等具有反復性、持續性的癥狀,是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疾病。筆者采用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并與采用多潘立酮治療的效果進行對比,現報道如下。
選取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焦作市焦煤中央醫院消化內科收治的9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作為觀察對象[1],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9例。觀察組男21例,女28例,平均年齡(42.27±3.08)歲,平均病程(2.08±1.22)年。對照組男27例,女22例,平均年齡(43.15±3.21)歲,平均病程(2.21±1.09)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腸易激綜合征、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潰瘍的患者。
2.1 對照組 給予多潘立酮片(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910003,10 mg/片)口服,每次10 mg,每日3次,飯前30 min服用。1個月為1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服藥期間應忌服其他藥物。
2.2 觀察組 采用半夏瀉心湯治療。藥物組成:清半夏15 g,人參片20 g,黃芩片10 g,黃連片10 g,干姜6 g,大棗15 g,炙甘草12 g。辨證加減:脾虛濕邪嚴重者去炙甘草,加茯苓60 g;痰熱互結者去人參片、干姜,加連翹10 g;肝胃氣滯者去人參片、干姜,加柴胡12 g;胃陰不足者加山藥15 g;若病程較長出現血瘀者加丹參30 g,降香10 g;如舌淡苔白者加吳茱萸3 g;如出現食滯情況加焦神曲10 g,焦麥芽15 g,焦山楂6 g。水煎服,每日1劑,早晚空腹各服用200 mL。1個月為1個療程,共治療1個療程。服藥期間應忌服其他藥物,忌油膩、辛辣等食物。治療期間,每2周檢查1次肝腎功能。
3.1 療效評定標準 痊愈:癥狀完全消失,2個月內沒有任何復發現象;顯效:癥狀基本消失,2個月內未加重;有效:癥狀明顯減輕;無效:癥狀無變化[1]。
3.2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3.3 結果
(1)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比較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不良反應比較 觀察組3例患者出現輕微腹脹;對照組4例患者出現輕度口干、乏力等癥狀,兩組差異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
功能性消化不良并非由器質性疾病引起,而是由胃及十二指腸功能紊亂引起的一種常見的功能性胃腸疾病[2]。功能性消化不良表現的主要病證為:胃及十二指腸運動調和異常和消化時期胃腸運動出現異常等動力停滯;內臟出現過敏;食品的容受性舒張功能下降等[3]。半夏瀉心湯出自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具有清熱散寒、暢達氣機、散結消痞的作用。現代研究發現,半夏瀉心湯可通過促進胃腸激素及胃腸蛋白分泌,雙向調節胃腸運動,減輕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臨床癥狀,具有保護胃黏膜、改善機體免疫功能的效果[4]。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采用半夏瀉心湯加減治療功能能消化不良患者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采用多潘立酮治療的患者,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