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先亮
(廣東省陽江市陽東區人民醫院,廣東 陽江 529500)
功能性消化不良主要由胃腸功能異常、精神障礙等引起,表現為上腹痛脹、納差等癥狀,其發病率達20%~30%[1]。西醫以促胃動力、抑酸等藥物治療為主,但病情易反復發作,對鞏固和穩定病情療效較差。中醫認為功能性消化不良屬于“胃脘痛”范疇,臨床中發病原因較多,但情志不遂、肝氣郁結、不通則痛是胃脘痛發病的主要原因之一[2],久之會導致血瘀,肝郁化熱及虛損之候,使病程纏綿難愈,反復發作,故治療以疏肝理氣為要,對截斷病勢意義重大。筆者采用理氣和胃湯聯合多潘立酮片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陽江市陽東區人民醫院中醫科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90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隨機分為3組,每組30例。對照組男18例,女12例;年齡19~65歲,平均(45.3±9.0)歲;病程3~13年,平均(3.6±0.4)年。觀察Ⅰ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21~68歲,平均(46.5±0.2)歲;病程5~14年,平均(3.7±0.5)年。觀察Ⅱ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22~67歲,平均(42.5±0.3)歲;病程2~13年,平均(4.5±0.5)年。3組患者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經統計學處理,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符合《內科學》[3]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診斷標準:上腹正中部位疼痛,可為隱痛、脹痛、空腹痛或餐后痛;上腹部不適、上腹脹、惡心;有精神抑郁等癥狀;胃鏡檢查未發現腫瘤等器質性疾病。
1.3 排除標準 有肝腎功能不全、惡性腫瘤、腹部手術史、糖尿病、妊娠或哺乳期者。
2.1 對照組 給予多潘立酮片(湖南千金湘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426,10 mg/片),每日3次,每次1片,飯前半小時口服。1周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2.2 觀察Ⅰ組 給予理氣和胃湯治療。處方:柴胡10 g,白芍10 g,郁金10 g,木香6 g,延胡索10 g,陳皮5 g,海螵蛸15 g,麥芽10 g,甘草片3 g。有瘀血者加丹參10 g;食滯者加神曲、萊菔子各10 g;脾虛者加山藥15 g;胃陰虛者加麥冬、石斛各10 g。每日1劑。1周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2.3 觀察Ⅱ組 給予理氣和胃湯聯合多潘立酮片治療。多潘立酮片服用劑量、方法同對照組。服用多潘立酮片后間隔1 h服用理氣和胃湯(用法同觀察Ⅰ組)。1周為1個療程,治療2個療程。
3.1 療效評定標準 參考《廣東省常見病基本診療規范》[4]。治愈:癥狀消失,異常指標基本恢復正常,且療效較為鞏固;好轉:癥狀好轉或減輕,異常指標改善或稍有改善;無效:癥狀及異常指標均無改善。

3.3 結果 見表1。

表1 3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臨證指南醫案》云:“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肝氣舒展條達,才能使胃通降和順。若情志所傷,肝失疏泄,橫逆犯胃,胃失和降,則胃痛,且走竄不定,噯氣,脘脹悶,善太息。現代人們生活壓力較大,生活節奏快,由精神緊張導致精神抑郁,氣機阻遏,不通則痛,久之氣郁化熱,或肝郁脾虛、氣滯血瘀等變證而成痼疾,反復發作,治療棘手。多潘立酮治療腸胃性消化不良主要是通過胃腸壁直接吸收藥物,可促進胃腸蠕動和張力,促進胃排空,增加胃竇和十二指腸運動,協調幽門的收縮,同時也增加食道的蠕動和食管下端括約肌的張力,抑制惡心、嘔吐等癥狀。但單用多潘立酮治療,其遠期效果較差,易復發,而且有嗜睡、皮疹、腹部痙攣疼痛、血清泌乳素升高等不良反應。筆者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制定理氣和胃湯,并聯合多潘立酮治療該病效果較好。理氣和胃湯中,柴胡疏肝理氣止痛,延胡索、白芍柔肝緩急止痛,枳殼、陳皮行氣暢中,樞轉氣機,郁金、木香理氣消脹解郁,麥芽消食積,導滯行氣,海螵蛸抑酸和胃,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疏肝理氣、和胃止痛之效。如肝郁熱可加梔子、麥冬;氣滯日久,有化瘀之象可加丹參;肝郁脾虛可加懷山藥。
綜上所述,理氣和胃湯聯合多潘立酮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療效顯著,可截斷病勢,優勢互補,以免出現變證、壞證及發展為西醫的胃黏膜糜爛、潰瘍、腫瘤等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