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少峰
(山西省忻州市保德縣人民醫院,山西 忻州 036600)
跟骨骨折多為高處墜落所致,可出現骨折塊分離現象,需給予有效復位,避免損傷脛后神經血管[1]。筆者探討經跗骨竇間隙空心釘內固定與微型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跟骨骨折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保德縣人民醫院收治的跟骨骨折患者98例為觀察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9例。觀察組男31例,女18例;年齡21~65歲,平均(43.24±2.10)歲。對照組男32例,女17例;年齡22~65歲,平均(43.87±2.45)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納入標準 符合跟骨骨折診斷標準者;無手術禁忌者;無麻醉禁忌者。
1.3 排除標準 無法配合本次研究者;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
2.1 對照組 采用微型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打開跗骨竇間隙,跟骨復位,選擇合適微型鎖定鋼板緊貼者距下關節面,螺釘距離關節面15 mm左右,通過排釘技術保持骨折塊穩定。必要時可輔以螺釘固定。其余操作按標準骨折外科手術處理。
2.2 觀察組 采用經跗骨竇間隙空心釘內固定治療。在外踝尖下1 cm處橫開5 cm,部分切開腓骨長短肌腱鞘,顯露距下關節面和外側壁,在跟骨結節橫向打入斯式針輔助牽引,撬撥塌陷關節面骨塊,復位距下關節。可在關節面下植入人工骨輔助支撐,恢復跟骨高度,復位跟骨外側壁骨塊,矯正跟骨內翻畸形和寬度,分別用克氏針從結節部位打入距骨遠端和骰骨,再用1枚克氏針打入載距突骨塊維持復位。將1枚空心螺釘從跟腱止點內側沿著跟骨軸線擰入,遠端固定在載距突骨塊。另1枚空心釘則固定于跟腱止點外側。如果距下關節嚴重塌陷,可適當增加1~2枚空心螺釘。
3.1 觀察指標及療效評定標準 ①跟骨骨折治療優良率:采用足部功能評分進行評估。優:足部功能評分為90分以上;良:足部功能評分為75~90分;差:低于70分[2]。②記錄并比較手術時間、術后康復時間。③測定及比較干預前后患者足部功能評分、跟骨寬度、跟骨結節高度。

3.3 結果
(1)優良率比較 兩組患者跟骨骨折治療優良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跟骨骨折患者優良率比較(例)
(2)足部功能評分、跟骨寬度、跟骨結節高度比較 治療后兩組足部功能評分、跟骨寬度、跟骨結節高度與治療前比較,差異均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跟骨骨折患者足部功能評分、跟骨寬度、跟骨結節高度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3)手術時間、術后康復時間比較 觀察組手術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兩組術后康復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跟骨骨折患者手術時間、術后康復時間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4)術后并發癥比較 治療后,對照組出現切口感染1例,創傷性關節炎1例,發生率為4.08%。觀察組出現切口延遲愈合1例,切口感染1例,發生率為4.08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
跟骨骨折多由高處墜落傷的軸向應力引起,產生典型的內上骨折塊與外后骨折塊分離狀態。經跗骨竇間隙空心釘內固定過程中,空心釘具有抗屈和加壓作用,可降低骨折再移位和關節面塌陷風險,通過加壓固定骨折線,加速斷端愈合[3-4]。微型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具有良好的角穩定性,和骨塊一體化可分散跟骨應力,有良好的支持效果;經排釘技術固定距下關節面,可保持骨塊穩固固定,不易出現跟骨高度丟失和關節面塌陷;但其無法有效加壓斷端,在固定之前需實現解剖復位[5-6]。另外,微型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骨膜剝離和軟組織創傷較大,可對血運產生一定的影響,且對腓側肌腱產生一定刺激的作用,還存在鋼板或螺釘斷裂可的能。而經跗骨竇間隙空心釘內固定則不存在上述問題[7-8]。
本研究結果表明,經跗骨竇間隙空心釘內固定與微型鎖定鋼板內固定治療跟骨骨折效果相當,但經跗骨竇間隙空心釘內固定手術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可有效改善足部功能,恢復跟骨寬度和高度,并發癥少,康復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