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慶
(河南省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河南 駐馬店 463000)
腎結石是由一些晶體物質(如鈣、草酸、尿酸、胱氨酸等)和有機基質(如基質A、酸性黏多糖等)在腎臟的異常聚積所致,為泌尿系統的常見病、多發病,男性發病多于女性。泌尿系統任何部位均可發生結石,但常始發于腎,大多數腎結石形成于腎盂腎盞內。腎結石常導致劇烈疼痛,影響患者的腎功能,故早期診斷和治療十分重要[1-2]。目前,臨床大部分腎結石患者均采用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本病[2]。但若術后護理不當,易發生并發癥,影響術后恢復[3-4]。因此,本研究探索中西醫結合護理對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術后恢復及并發癥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駐馬店市中心醫院泌尿外科收治的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116例,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8例。對照組男37例,女21例;年齡25~58歲,平均(42.15±15.21)歲;左腎結石32例,右腎結石26例。觀察組男40例,女18例;年齡27~59歲,平均(42.31±15.13)歲;左腎結石28例,右腎結石30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標準 均符合《泌尿系結石診療指南解讀》[4]中腎結石的診斷標準,并經實驗室、X線和CT等檢查確診;均行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或家屬均已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合并其他器官疾病者;認知障礙者;抑郁癥及配合度較低者。
2.1 對照組 給予腎結石術后的常規護理。評估患者的健康狀況,做好心理護理和術前準備;嚴密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將各種引流管妥善固定,并注意引流液的顏色、量及性質,及時做好記錄;注意傷口敷料情況,及時更換。
2.2 觀察組 給予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
(1)術前護理 若患者對腎結石和經皮腎鏡取石術的有關知識缺少了解,易產生緊張、恐懼、抑郁等心理。情志變化可影響臟腑功能,加重病情,故給予情志疏導,進行知識宣教,同時講解手術治療的相關知識,如必要性、目的及優點等,介紹成功病例以消除患者的緊張情緒,建立戰勝疾病的信心。
(2)術后護理 ①飲食指導。術后常規禁食,待無明顯不適后進流食,再逐漸過渡到正常飲食。同時結合中醫辨證思想,給予針對性飲食知識宣教,瘀血阻滯者予以活血通絡、理氣解郁的飲食,如小米粥、花生等;膀胱濕熱者予以祛濕利尿的飲食,如赤小豆粥、冬瓜湯等;腎氣虧虛兼氣滯者予以補脾益腎、生化氣血的飲食,如黃芪瘦肉湯、陳皮紅棗粥等。此外可予以穴位貼敷,促進胃腸道運化。②疼痛護理。術后切口疼痛對患者術后康復有直接影響??刹捎醚ㄎ话茨?束骨、承山、公孫、次髎)、壓豆止痛、耳穴貼敷等方法,達到減輕疼痛的目的。③并發癥的預防和護理。術后協助或指導患者及家屬進行雙下肢按摩,并對穴位(三陰交、承山)進行中頻脈沖治療,預防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用吳茱萸、粗鹽制作成藥袋置于臍部,以臍部為中心,順時針旋轉,改善術后腹脹;若切口出現紅、腫等現象,根據醫囑給予抗感染治療,取黃連、黃柏、冰片、黃芩等研磨成粉末,加溶劑調勻后敷于切口處;術后發熱時,采用物理降溫與穴位貼敷(合谷、曲池、大椎)以達到泄熱的目的。
3.1 觀察指標 ①記錄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和并發癥發生率。②記錄兩組患者肛門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進食時間、離床活動時間和住院時間,評價術后恢復情況。③觀察患者是否有惡心嘔吐、切口疼痛、感染及發熱等并發癥。④采用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評估兩組患者的滿意度,問卷內容包含服務態度、心理指導、護理措施、健康宣教4部分,每部分均為50分,分數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

3.3 結果
(1)術后恢復情況 觀察組患者的術后恢復情況優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并發癥發生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3)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滿意度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我國腎結石的發病率也不斷上升。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已成為世界上腎結石發病率較高的國家之一,南方部分地區發病率甚至超過11%[5-6]。腎結石主要表現為腰腹部絞痛、血尿等,發展到一定階段,結石壓迫使腎臟實質受到擠壓,引起腎組織萎縮,嚴重影響腎功能,甚至會危及生命[7-8]。近年來,隨著腔鏡手術的快速發展,使其優越性日益突出,如損傷小、痛苦輕、取石效果好等,經皮腎鏡取石術已成為治療腎結石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術后發生并發癥,如感染、腹脹、發熱等,會直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導致預后較差[9-10]。因此,給予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必要的護理干預,對其康復極為重要。
中醫護理是在中醫基本理論指導下的護理工作模式,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內涵。中醫護理強調中醫整體觀,依據中醫辨證,采用中醫傳統技術協助患者治療疾病和機體康復。而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可通過情志、飲食調護、中藥給藥指導、術后調護及疾病預防等一系列干預措施,提升護理服務工作質量,從而促進疾病康復,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0-13]。本研究對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給予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肛門排氣時間、首次排便時間、進食時間及離床活動時間均較早,住院時間較短,說明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可促進術后恢復,縮短住院時間,這與黃賽瓊[14]研究結果一致。 中西醫結合護理干預通過調節情志,使氣血順暢,有利于術后恢復;通過飲食指導、疼痛護理等干預措施,達到補脾益腎、補氣養陰、緩解疼痛的目的。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較低,滿意度較高,與郭麗君[15]研究結果一致。其原因可能為預防性干預措施,如穴位按摩、貼敷等,有利于降低感染、發熱等并發癥的發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從而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提高滿意度。
綜上所述,對經皮腎鏡取石術患者采取中西醫結合護理模式,能顯著提升術后恢復效果,縮短住院時間,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從而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