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霞 胡金霞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中醫醫院老年病科,烏魯木齊,830000)
冠心病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1-2],血脂代謝異常是引發冠心病的常見因素,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脂血癥的發生率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3-5]。高脂血癥在冠心病的發生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在老年人群中具有較高的發病率,對老年患者的生命質量造成了嚴重的影響,并對其生命健康帶來了威脅,因此如何有效的治療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使老年患者的生命質量提高,是臨床醫師較為關注的問題[6]。目前臨床上治療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癥最有效的方法為藥物治療,而傳統單純西藥治療療效欠佳,且會引發較多的不良反應[7]。本研究對在冠心病合并血脂異常代謝的老年患者應用中西藥物聯合治療的效果進行探討。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老年病科接受治療的98例冠心病合并血脂代謝異常的老年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98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9例。觀察組中男27例,女22例,年齡60~79歲,平均年齡(68.5±4.1)歲,病程4~11年,平均病程(7.3±1.9)年;對照組中男24例,女22例,年齡60~81歲,平均年齡(69.9±4.5)歲,病程5~13年,平均病程(8.1±2.2)年。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冠心病診斷標準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診斷標準》[8];血脂異常代謝診斷標準參照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制訂聯合委員會《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9]。
1.3 納入標準 入選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與高脂血癥診斷標準;年齡≥60歲且<80歲;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4 排除標準 伴有精神障礙的患者;治療依從性差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及嚴重心力衰竭的患者;對本次研究藥物存在禁忌證的患者。
1.5 治療方法 所有入選患者在入院后均給予硝酸類藥物、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等藥物進行基礎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阿托伐他汀(北京嘉林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9990258)治療,10 mg/次,1次/d,晚上口服。觀察組患者給予復方丹參丸(河南省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10132)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阿托伐他汀治療方法同對照組,復方丹參丸,19丸/次,3次/d,口服。2組患者均連續治療3個月。
1.6 觀察指標 治療結束后對2組臨床療效進行評價,并比較治療前后2組患者心功能指標、血脂水平及炎性因子相關指標。應用超聲心動圖對心功能指標心臟指數(Cardiac Index,CI)、左心室射血分數(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心排血量(Cardiac Output,CO)、左心室舒張末內徑(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LVEDD)進行測定。在治療前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進行離心,將血清與血漿分離,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對血脂相關指標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進行測定。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炎性因子水平,其中包括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在治療前后應用毛細管式黏度計測定法檢測患者血液流變學相關指標,包括血紅蛋白、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
1.7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心電圖檢查各項指標恢復正常;有效:心電圖檢查顯示各項指標明顯改善;無效:心電圖檢查各指標沒有明顯改善[10]。顯效例數加有效例數為總有效例數。

2.1 2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1.84%(45/49);對照組總有效率為79.59%(39/49),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2組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心功能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CI、CO、LVEF值均較治療前升高(P<0.05),LVEDD值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CI、CO、LVEF值高于治療后對照組,LVEDD值低于治療后對照組(P<0.05)。見表1。
2.3 2組血脂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血脂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TG、TC及HDL-C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LDL-C水平較治療前升高(P<0.05),且治療前后比較,觀察組患者TG、TC及HDL-C水平低于對照組,LDL-C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4 2組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的CRP、TNF-α、IL-6水平均顯著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CRP、TNF-α、IL-6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1 2組治療前后治療前后2組患者的心功能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表2 2組治療前后血脂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表3 2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5 2組血液流變學相關指標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2組患者的血紅蛋白水平明顯較治療前升高,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較治療前降低(P<0.05),且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血紅蛋白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

表4 2組治療前后血液流變學相關指標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血脂代謝異常是引發冠心病的一項重要危險因素,血脂代謝異常不僅參與到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發展具有密切相關性,同時在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發生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11-12]。冠心病患者常伴有血脂異常,血液中脂質堆積于血管壁堆積,導致使管腔狹窄,阻礙血流,進而心臟缺血,引發一系列的臨床癥狀。該病是臨床常見的一種慢性病,中老年人中為該病的高發人群。目前臨床上對該病缺乏特效的治療方法,中西醫結合是治療冠心病的特色方法,中醫有其可取之道,同時一些方案可與西醫形成較好的配合,起到有效的輔助作用,這方面的研究也是目前國內冠心病治療研究的熱門
阿托伐他汀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于降血脂的治療,然而近年來較多研究顯示,血脂代謝異常的患者在經過他汀類藥物治療后,仍具有發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險性,此外因為老年患者在伴有高脂血癥的同時還伴有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因此,在降脂的同時應結合治療心血管疾病的藥物[13-14]。復方丹參丸是由三七、丹參、冰片構成,主要功效為理氣止痛、活血化瘀,常被應用于氣滯血瘀引發的胸痹等疾病。丹參具有增加動脈血流量、擴張冠狀動脈的功效;三七具有清除氧自由基、抗炎,及保護心肌的功效;冰片具有抗炎、清熱涼血的功效[15]。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復方丹參丸可有效提高治療冠心病合并血脂異常代謝的臨床療效。有研究顯示,在長期高脂血癥的作用下,特別是血清中增高的LDL-C與TC對血管的內皮細胞將造成一定的損傷,最終引發動脈粥樣硬化。也有研究顯示,炎性反應也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進而使血小板活化因子被激活,引發血栓的形成,CRP、TNF-α及IL-6等促炎性因子均參與了此過程[16-18]。中西醫結合治療是我國獨有的特點,臨床中,阿托伐他汀鈣與復方丹參滴丸在常規冠心病治療中經常聯合用藥,但聯合用藥對血脂的調節作用是否有影響未見報道。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血脂水平(TG、TC、HDL-C、HDL-C)、炎性因子(CRP、TNF-α、IL-6)水平、血液流變血(血紅蛋白、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說明在阿托伐他汀治療基礎上聯合復方丹參丸可有效促進血脂水平、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液流變學的改善,其主要原因是因為復方丹參丸具有具有活血化瘀、抗炎的作用,加之其與阿托伐他汀聯合應用,2種藥物發揮協同作用,使藥效進一步加強。CI、CO、LVEF、LVEDD均是能反映心功能的指標,LVEDD可反映心臟的舒張功能,CO是評價循環系統效率高低的重要指標,LVEF與心肌的收縮能力有關,CI值得高低可以判斷心臟及血液循環是否正常,在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的CI、CO、LVEF、LVEDD改善程度均優于對照組,表明復方丹參丸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合并血脂代謝異常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心功能,與相關報道相似[19-20]。分析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復方丹參丸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動脈血流量及保護心肌的作用,同時還具有抗炎的作用,可減輕血管內皮損傷,改善心肌缺血,因此使心功能得到提高。本研究與以往較多研究比較創新之處在于分析了阿托伐他汀鈣與復方丹參滴丸對冠心病合并血脂異常代謝患者血脂水平的影響,不足之處在于本研究中選取樣本例數較少,研究內容存在局限性,在今后的研究中將進一步增加樣本例數,擴大研究中心,為臨床治療提高更有價值的依據。
綜上所述,復方丹參丸聯合阿托伐他汀治療冠心病合并血脂代謝異常老年患者的療效顯著,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血脂、炎性因子水平及血液流變學指標,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