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 東 蔣 成 劉海波 李述斌 譚 建 李小軍 冉俊才 李集丞 吳紹軍
(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人民醫院骨科,達州,635000)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一種常見的全身代謝性疾病,多發于老年人群,患者多見周身疼痛、駝背、身高降低、呼吸系統受影響等征象[1],且因患者骨強度降低、骨脆性增加,故一旦發生骨質疏松極易出現骨折現象,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現代醫學研究[2-4]認為,全身骨量減少、骨密度損失、骨組織微觀結構退化為該病的主要特征。目前,西醫多給予雌激素、降鈣素等防治骨質疏松,雖有一定效果,但具有價格昂貴、耐受性差、不良反應多等弊端,故應用受限[5-6]。近年來,中醫藥治療OP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臨床報道顯示,部分中藥能抑制骨吸收,減少破骨細胞陷窩形成,提高骨密度,改善骨生物力學性能,調節細胞因子,減緩骨量丟失,增強抗骨折能力,還能調節信號通路,修復骨質[7-10],從而緩解OP癥狀,改善預后。骨質疏松癥中醫學屬于“骨痿”“骨痹”等范疇,因“腎主骨生髓”,故腎精虧虛、瘀阻經脈致骨髓失養為其主要病機特點。我們結合多年臨床實踐,自擬壯骨飲聯合鈣劑治療OP,效果滿意,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1月至2017年7月我院收治經診斷為骨OP患者132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6例。對照組中男30例,女36例;年齡50~75歲,平均年齡(61.3±3.4)歲,病程6個月至7年,平均病程(1.8±0.4)年;中度51例,重度15例。觀察組中男32例,女34例;年齡50~75歲,平均年齡(62.0±3.2)歲,病程6個月至7年,平均病程(1.6±0.5)年;中度50例,重度16例。2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所有患者符合《中國人骨質疏松癥建議診斷標準》[11]中OP的診斷;中醫診斷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2]中腎虛血瘀證OP的診斷。
1.3 納入標準 1)年齡50~75歲;2)符合上述診斷標準,以腰脊酸脹疼痛,夜間痛甚,腰膝酸軟乏力,活動受限為主癥;3)健忘少寐,精神不振,視力減退,眩暈耳鳴,性功能減退,肌膚干燥少澤,舌淡暗,少苔,有瘀斑或瘀點,脈沉細澀,中醫辨證為腎虛血瘀證;4)患者知情同意參與本次研究。
1.4 排除標準 1)中醫證型不符者;2)依從性差,存在藥物禁忌證者;3)合并嚴重心、肺、肝、腎等器質性疾病者;4)骨軟化癥、強直性脊柱炎、痛風性關節炎等其他骨關節病者;5)骨質疏松癥晚期畸形者。
1.5 脫落與剔除標準 1)中途出現嚴重并發癥退出實驗者;2)存在嚴重精神障礙無法配合治療;3)治療過程中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4)臨床資料不全影響療效判定者。
1.6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阿侖膦酸鈉片、鈣爾奇D3片口服治療。阿侖膦酸鈉片(國藥準字J20130085,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70 mg/次,1次/周;鈣爾奇D3片(國藥準字H10950029,惠氏制藥有限公司)600 mg/次,1次/d。4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自擬壯骨飲內服治療,方藥組成:菟絲子15 g、炒杜仲10 g、骨碎補15 g、淫羊藿10 g、熟地黃15 g、覆盆子15 g、枸杞子15 g、女貞子10 g、黃芪20 g、白術15 g、當歸10 g、紅景天15 g、雞血藤15 g、牛膝15 g、木瓜15 g、佛手10 g、甘草6 g,隨癥加減:腰膝酸軟甚者加杜仲15 g、補骨脂10 g,肝氣郁結甚者加合歡皮10 g、郁金15 g,乏力甚者加炒黨參15 g,血瘀甚者加川芎15 g、丹參15 g。1劑/d。方藥均購自我院藥房,由藥房專人統一代煎,去渣取汁500 mL,早晚飯后0.5 h內服,4周為1個療程,共治療3個療程。
1.7 觀察指標 于治療前后評估中醫證候積分,同時進行骨密度、骨代謝生化指標監測。1)中醫證候積分: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2]中癥狀量表對腰脊酸痛、腰膝酸軟、眩暈耳鳴、屈伸不利等證候根據Chengdu不同分別記0~3分,評分愈高,癥狀愈嚴重。2)骨密度:使用SGY-II型全身骨密度測量儀(天津圣鴻醫療器械有限公司)測量患者左股骨頸及腰椎L2-L4側位密度。3)骨代謝生化指標:治療前后用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檢測患者骨代謝生化指標如血清鈣(Ca)、β-I型膠原羧基端肽(β-CTX)、骨鈣素(BGP)、堿性磷酸酶(ALP)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操作過程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8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12]評價。顯效:癥狀消失,骨密度增加、骨代謝生化指標明顯改善。有效:癥狀有所緩解,未見骨密度下降、骨代謝生化指標有所好轉。無效:各方面均無變化。

2.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有效率90.9%,對照組為78.8%,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109,P<0.05)。見表1。

表1 2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2.2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前,2組患者腰脊酸痛、腰膝酸軟、眩暈耳鳴、屈伸不利等中醫癥狀積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各項中醫癥狀積分明顯低于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表2 2組患者治療前后中醫癥狀積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表3 2組患者治療前后骨密度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表4 2組患者骨代謝生化指標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見表2。
2.3 2組患者治療前后骨密度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股骨頸及L2~L4椎骨骨密度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2組患者治療前后骨代謝生化指標水平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血清Ca、BGP水平顯著高于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β-CTX、ALP水平低于治療前及對照組治療后,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4。
OP屬于中醫學“骨痿”“骨痹”范疇,患者多因素體稟賦不足、年老體弱等導致臟腑功能虧虛,肝腎不足,精虧失藏,不能充骨生髓,使骨松不健,久則入絡化瘀,致經脈瘀阻,發為腎虛血瘀之證[13-14],臨床治之當以益腎通絡為要。我們所用自擬壯骨飲方中菟絲子主入腎經,功可溫養腎氣,填精生髓,通調血脈;杜仲主入肝腎,功于補肝腎、強腰膝、利關節、強筋骨;骨碎補性味苦溫,可補腎強骨,續傷止痛,用之補接傷碎最神;淫羊藿長于益腎助陽;熟地黃、覆盆子、枸杞子、女貞子均主補腎精,添精生髓,其性平不寒,無傷陽之虞,又可達到陰中求陽之用;黃芪、白術為健脾益氣佳品,功在使氣血生化有源,還能鼓舞氣機,使氣行則血行;當歸善治血分之病,專能補血行血;紅景天重在益氣、活血、通脈,善潤肺、能補腎、理氣養血;雞血藤功在補血行血,還可舒筋通絡以利經脈;牛膝功可滋補肝腎、活血通經;木瓜長于通滯宣壅,能和肝脾、通經絡、止痹痛;佛手主入肝經,重在調暢氣機;甘草健脾緩急、調和諸藥。全方氣、血并調,行氣又無傷陰之弊,活血而無耗血之慮,共奏益氣養血、補腎填精、活血通絡之效。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加用自擬壯骨飲治療的OP患者有效率更高(P<0.05);中醫癥狀積分顯著降低(P<0.05),患者治療后股骨頸及L2~L4椎骨骨密度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加用自擬壯骨飲治療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的骨密度,促進骨形成,療效優于單純鈣劑治療。OP患者血清Ca、BGP水平顯著降低,而β-CTX、ALP水平明顯升高,證實OP患者骨基質形成不足,骨吸收明顯強于骨形成。現代醫學研究認為,BGP是直接反映骨形成速率的非膠原蛋白,是骨形成的特異指標,多由成熟的成骨細胞合成分泌[15]。血清β-CTX占骨基質的90%以上,是骨中惟一的反映骨吸收的膠原成分,血清中β-CTX升高是骨基質形成不足的重要體現,能夠影響鈣鹽沉積,增加骨消融,從而加速骨量丟失,破壞了骨形成和骨吸收間的平衡,導致骨吸收明顯強于骨形成,最終誘發骨質疏松[16]。ALP是成骨細胞的特征酶,其表達和分泌反映成骨細胞的功能,與骨中礦物質水平的變化呈負相關,與BGP的變化呈正相關,是反映骨轉換和骨形成的特異性指標[17]。本次研究中,隨著用藥后病情的好轉,患者血清Ca、BGP水平顯著升高,而β-CTX、ALP水平則顯著降低(P<0.05),提示加用自擬壯骨飲治療能提高成骨細胞的增殖,抑制破骨細胞的生成,從而調節骨代謝和骨轉換。根據文獻及本次研究結果,考慮加用自擬壯骨飲的起效作用機制可能在于其組方中杜仲、骨碎補、淫羊藿、覆盆子、女貞子等藥物具有突出的抗骨質疏松作用[18]。現代藥理研究認為,杜仲可通過調節雌激素水平、骨代謝相關細胞因子及護骨素的表達對成骨細胞、破骨細胞髓間充質干細胞增殖分化綜合作用而有效防治骨質疏松[19-21];骨碎補能通過調控骨代謝相關分子信號通路、骨形成蛋白通路上相關靶點,發揮抑制骨吸收或促進骨形成的作用,最終達到防治骨質疏松癥的目的[22];淫羊藿中淫羊藿苷等有效成分可能通過上調FGFR1發揮抗骨質疏松作用[23];覆盆子中含有4中抗骨質疏松化合物,能顯著抑制破骨細胞活性以及骨吸收;女貞子提取物及其活性成分均能通過促進成骨細胞分化、阻滯破骨細胞激活、抑制尿鈣排泄、促進腸鈣吸收而提高骨密度,從而發揮抗骨質疏松作用[24];牛膝中亦被證實含有防治骨質疏松癥的成分,目前含牛膝復方被大量應用于骨質疏松的治療[25]。
綜上所述,自擬壯骨飲為益腎活血之劑,用藥謹守病機,注重氣血并調,使精髓互生,補中有動,行中有補,適用于腎虛血瘀證,能有效提高OP患者的骨密度,促進骨形成,抗骨質疏松作用突出,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