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翠玉 鄒 營
(河南信陽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醫院中醫科,信陽,464000)
咳嗽變異性哮喘(Cough Type Asthma,CVA)是哮喘一種形式,該病的生理病理改變與哮喘一致,亦是持續性氣道高反應及氣道炎性反應效應。有5%[1]患兒在發病初始以刺激性咳嗽為主要臨床表現,多發生于夜間或凌晨。目前CVA的發病機制尚無統一定論,目前針對此病的治療多數以糖皮質激素、β受體激動劑或茶堿類藥物,雖可在一定時間內緩解癥狀,但停藥后復發率高。CVA屬于中醫學“哮證”范疇[2],張仲景在其《金貴要略》一書中明確指出:“咳逆上氣,喉中水雞聲,射干麻黃湯主之”,這充分說明了古代醫賢已然通過臨床治療證實麻黃射干湯對CVA有確切療效,然后古代因醫療技術局限,對該湯藥的作用機制尚未明確,基于此,本團隊利用射干麻黃湯治療CVA,并對其部分作用機制進行探析,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信陽職業技術學院附屬醫院收治的咳嗽變異性哮喘患兒80例納入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0例。對照組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3~11歲,平均年齡(8.2±1.5)歲,病程5~20個月,平均病程(12.2±0.9)個月。觀察組中男22例,女18例,年齡4~11歲,平均年齡(7.9±2.1)歲,病程4.5~19個月,平均病程(11.9±1.1)個月。2組患兒在年齡、性別和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所有入組患者診斷均參考2009年中華醫學會分會哮喘組頒布關于CVA的診斷標準[3]。
1.3 納入標準 1)符合1.2診斷標準者;2)否認食物或藥物過敏史者;3)經3個月未使用糖皮質激素、β受體激動劑或茶堿類藥物者;4)患兒監護人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4 排除標準 1)合并心腦、腎、肝臟等重大臟器病變者;2)存在免疫系統疾病者;3)有全身嚴重感染疾病者;4)患兒監護人不予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5 脫落與剔除標準 1)正在參加其他臨床試驗的患者;2)取得隨機號,但未接受全部療程治療的患者;3)不符合納入標準被誤入的患者;4)研究過程中出現嚴重并發癥或出現病情惡化,需采取緊急措施者。
1.6 治療方法 對照組口服孟魯司特(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20083372),1片/次,1次/d。沙丁胺醇氣霧劑(蓬萊諾康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37020544),0.1~0.2 mg/次,必要時1次/4 h。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方案基礎上加用射干麻黃湯,詳方如下:射干10 g、麻黃10 g、細辛2 g、生姜9 g、大棗10 g、紫菀10 g、款冬花10 g、五味子6 g、法半夏10 g。1劑/d,水煎服200 mL,早晚溫服。2組均以3個月為1個療程。
1.7 觀察指標
1.7.1 C-ACT評分 該方法是評估兒童哮喘控制情況的測試問卷,對4~11歲的患兒適用。該表格測試分為4步,首先讓患兒回答4道問題,此環節測試醫務人員可根據患兒實際情況可幫助孩子閱讀或理解問題,但應讓患兒執行選擇答案,測試醫務回答此環節3個問題,并將答案評分填寫與右邊的評分框中,測試結束中將所有分數相加。分數≤19分,說明病情控制欠佳,可考慮調整治療方案;分數≥20分,說明病情控制較理想,定期復查。
1.7.2 急性癥狀發作次數 觀察治療期間患者癥狀急性發作的總次數。
1.7.3 肺功能 應用肺功能儀(型號:Sensor Medics Ros System,飛利浦公司,荷蘭)檢測肺大小氣道功能,包括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EV1)、呼氣峰流量(PEF)及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用力肺活量(FEV1/FVC)。
1.7.4 免疫學指標的變化 采用流式細胞檢測方法檢測2組治療前后CD4+、CD8+和CD4+/CD8+數值變化,2組患者治療前后空腹狀態下去前臂外周肘靜脈靜脈血5 mL,置于肝素包被的抗凝管中,加入人淋巴細胞分離液將外周單核細胞單獨分離處理,以1×106個/mL濃度置于培養瓶中,并加入含有10%胎牛血清RPMI 1640培養基,培養24 h后加入按照說明書配制的工作液對單核細胞進行刺激,將細胞置于37 ℃,5%CO2環境中培育4~6 h,培育結束后將冷卻的PBS液體加入培養瓶中沖洗細胞3次,后將所有細胞收集,用CD4+、CD8+相應的熒光素進行細胞標記,將收集的細胞置于流式細胞儀(型號:6HT,廠家:美國Guave)進行檢測,所有操作流程均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8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3.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根據不同的臨床試驗數據性質,分別選擇合適的統計分析方法。組間百分率比較采用χ2檢驗,組間均數比較用方差分析t檢驗,等級資料比較用Ridit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2組C-ACT評分比較 治療后2組患者C-ACT均較治療前明顯提高,其中觀察組增加的分數較對照組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急性癥狀發作情況比較 經過治療2組患者癥狀急性發作次數明顯下降,其中觀察組急性癥狀發作次數較對照組減少(P<0.05)。見表2。

表1 2組C-ACT評分比較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表2 2組急性癥狀發作情況比較次/月)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 2組肺功能比較 2組FEV1、PEF以及FEV1/FVC均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其中觀察組各指標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急性癥狀發作情況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2.4 2組免疫功能變化情況 觀察組中CD8+的表達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而CD4+和CD4+/CD8+的表達情況與之相反,呈高于對照組的表達情況(P<0.05)。見表4。

表4 2組免疫功能表達情況比較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CVA在臨床中屬于兒童常見疾病,因咳嗽常為其主要癥狀,故臨床易誤診誤治,隨著疾病的遷延患兒的生命質量及生長發育均受到不良影響。近些年臨床學者研究發現,CVA與典型哮喘相似,嗜酸性粒細胞的侵潤導致的變應性炎性反應是其主要發病病理,并在多類炎性反應細胞共同參與下形成持續性慢性氣道炎性反應。針對其發病機制本研究對照組使用孟魯司特及沙丁胺醇氣霧劑進行治療,結果顯示經過治療后該組患兒不論在C-ACT評分還是喘息癥狀急性發作次數方面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這說明孟魯司特及沙丁胺醇聯合使用降低患兒呼吸道阻力,從而可改善患兒的CVA病情。我們認為這與該藥物組合可抑制白三烯、組胺等致敏物質的釋放,防止支氣管痙攣,增加肺功能,且有文獻研究該藥物組合可改善嗜酸性粒細胞的浸潤現象,減少變性原刺激導致機體炎性反應效應,從而改善患兒癥狀,這一研究結果與國內外諸多文獻一致[4-11]。
在本研究中我們發現對照組仍有部分患兒經過西藥治療后癥狀并未明顯改善,仍嚴重影響其生命質量。隨著中醫藥在臨床逐漸被重視及認可,本研究對部分CVA患兒進行中西醫結合治療,的確取得理想療效。CVA屬于中醫學“哮證”“咳嗽”等范疇,常于受寒或低溫刺激后發作,醫圣張仲景以“咳而上氣”,或“喉中水雞聲”描述其癥狀,并認為應“射干麻黃湯主之”,本團隊通過大量臨床病例研究,證實多數患兒除咳喘、胸膈滿悶、咳吐痰涎等臨床癥狀外,多數還具有白或膩,脈弦緊或沉緊的體征,基于此我們利用射干麻黃湯對CVA患兒進行治療,結果證實服用該湯劑后患兒不論是在改善C-ACT評分還是喘息癥狀急性發作次數方面均明顯優于對照組,這說明射干麻黃湯可明顯改善CVA病情,并與孟魯司特及沙丁胺醇西藥組合形成協同治療效應。該方中射干可順肺平喘,降氣止咳,麻黃可宣肺平喘,兩藥合用共為君藥且兩藥均如入肺經,此外,現代藥理學證實,射干含有異黃酮類、苯醌類和三萜類化合物,此3種化學物質具有明顯的消炎、抗過敏效應,而麻黃的主要成分麻黃堿是擬腎上腺素,具有松弛支氣管平滑肌的作用,可一定程度改善喘息、氣憋癥狀。生姜宣肺化飲,細辛溫肺化飲,二者合用是散寒驅飲的經典組合,此外,細辛與收斂肺氣的五味子形成一開一闔模式,促進肺氣的升降有節。藥理學證實細辛的主要藥理成分具有消炎、化痰、松解氣管平滑肌作用。款冬花歸屬肺經,有潤肺下氣,化痰止咳的功效,其含有黃酮、萜類和生物堿,具有顯著的消炎生物效應,紫苑有溫肺,下氣,消痰、止咳嗽的功效,有動物實驗證實,紫苑與款冬花配伍對氨水導致氣道炎模型的小鼠毛細血管通透性有明顯抑制作用。方中半夏燥濕化痰,降逆順氣,大棗和胃調中,可抑制主要過度宣發傷肺[12-16]。全方共奏宣肺散寒、化飲止咳之功,對CVA療效理想,可明顯改善患兒的肺功能。
在對作用機制的進一步探討中我們對患兒免疫系統指標CD4+、CD8+以及CD4+/CD8+進行檢測統計,結果顯示加用射干麻黃湯的患兒其CD8+的表達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而CD4+和CD4+/CD8+的表達情況與之相反,呈高于對照組的表達情況,這說明射干麻黃湯可明顯改善CVA患兒的免疫功能。CD4+屬于輔助型免疫T細胞亞群,其可通過刺激B細胞后產生Th1和Th2 2種亞型,而Th1和Th2 2種細胞是相互調節后促使機體內環境處于動態平衡狀態,一旦機體受到不同病因導致Th1和Th2的平衡破壞,激活了異常的免疫應答信號[17-18]。射干麻黃湯抑制了CD8+水平,這說明該湯劑抑制T淋巴細胞活性,同時對B淋巴細胞產生抗體的效應同樣發揮抑制效應,體現了病毒細胞毒性受到抑制,重新維持免疫系統動態平衡。
綜上所述,射干麻黃湯對CVA患兒進行治療,對患兒肺功能有良好的調節作用,可通過提升其免疫系統功能而改善臨床癥狀,值得臨床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