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菲 馮英楠 張 鵬 莊 偉 林曉蘭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藥劑科,北京,100053)
活血益氣方抗瘤丸(簡稱KLW)是治療神經膠質瘤的醫療機構制劑,臨床應用近40年,年銷售額近300萬元,臨床觀察結果證實了該藥的有效性與安全性[1],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與較深遠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曾獲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但是KLW作為醫療機構制劑,僅限本醫療機構使用,為服務廣大患者,急需向新藥轉化。鑒于KLW工藝簡單并缺乏相關數據支持,故在新藥研發過程中,其合理性亟待進一步探索。我們采用荷瘤裸鼠模型,以抑瘤效果為觀察指標,對制劑工藝進行篩選,旨在確定KLW最優工藝,為新藥研發奠定基礎。
1.1 材料
1.1.1 細胞與動物 人神經膠質瘤細胞U87(由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提供)。裸小鼠BALB/c Nude,雄性,18~22 g,126只,購自北京華阜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實驗動物質量合格證號:11401300024482;11401300023307,屏障環境飼養。
1.1.2 藥物 活血益氣方KLW原工藝,簡稱KLW-1,由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提供;活血益氣方KLW待選工藝,簡稱KLW-2、KLW-3、KLW-4,由一諾信遠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制備;替莫唑胺(TMZ,泰道,美國仙靈葆雅公司授權生產,批號:4DZAA04001)。
1.1.3 試劑與儀器 胎牛血清(FBS,天津市灝洋生物制品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批號:20150517),DMEM培養基(Invitrogen corporation,批號:1177237),胰蛋白酶(Amresco Company,批號:0458)。CO2培養箱(NAPCO 6500型),生物安全柜(CLASS TYPE B2型),臺式離心機(eppendorf centrifuge 5430R),電子數顯卡尺(SF2000型),倒置顯微鏡(Leica DM3000),電子天平(PB602-N,TE2101-L)。
1.2 方法
1.2.1 分組與模型建立 1)分組:按照工藝不同分別設置KLW-1、KLW-2、KLW-3、KLW-4的高中低劑量組。KLW-1:按照醫療機構制劑KLW(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京藥制字Z20063103)再注冊批件(批件號:再20140137B)制法生產。KLW-2:加水煎煮2次,合并2次煎液,取上清濃縮,干燥。KLW-3:川貝、沉香加水、乙醇分別提取2次,提取液合并,取上清液備用;三七等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提取液合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余藥加水煎煮2次,合并2次煎液,取上清液濃縮,與醇提液和川貝、沉香提取液合并,濃縮,干燥。KLW-4:川貝、沉香加入水及乙醇分別提取2次,提取液合并,取上清液備用;三七等加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提取液合并,取上清液回收乙醇;余藥加水煎煮2次,合并2次煎液,取上清液濃縮,加乙醇至含醇量70%,攪勻,靜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取醇提取液和川貝、沉香提取液合并,濃縮,干燥。
2)模型建立:U87細胞培養在含10%胎牛血清(FBS)的DMEM培養基中,置37 ℃、5%CO2的培養箱中,常規培養。取對數生長期的U87細胞,0.25%胰酶消化后,磷酸鹽緩沖液(PBS)漂洗2遍,離心,用無血清的DMEM培養基重懸細胞。將細胞懸液注射至裸鼠右側腋窩,0.2 mL/只,保證5×106個細胞一次性注射至裸鼠右側腋窩。
1.2.2 給藥方法 待動物體內瘤塊長到300~1000 mm3時將裸鼠按瘤塊大小分組,使每組動物的瘤塊大小平均值接近,同時須考慮動物的體重,盡量使各組動物體重平均值接近。分組后立刻灌胃給予不同濃度受試藥物:待測組分別給予高、中、低劑量KLW1~4,陽性對照組給予替莫唑胺膠囊(TMZ),模型對照組給予同體積的去離子水(滅菌)。給藥劑量見表1。1次/d,連續給藥15 d后處死裸鼠。

表1 各組給藥劑量設定(n=9)
1.2.3 檢測指標 分別在給藥第0、3、6、9、12、15天測量動物體重、腫瘤的最大直徑L(cm)和最小直徑D(cm),計算各組腫瘤體積V(cm3),V=1/2×L2×D。并于給藥15 d后處死,剝離瘤塊稱重。

2.1 各組小鼠行為學觀察結果 實驗期間,KLW-1高劑量組于給藥后第9天死亡1只,KLW-1低劑量組第9天死亡2只,KLW-2低劑量組第6天死亡1只,KLW-3高劑量組第9天死亡1只,KLW-3中劑量組第9天死亡1只,KLW-3低劑量組分別于3、6天死亡1只,KLW-4中劑量組第9天死亡1只,KLW-4低劑量組第12死亡1只,陽性對照組第9天死亡1只,模型對照組第3天死亡1只。各處方組和模型對照組存活裸鼠臨床癥狀、行為活動、腺體分泌、呼吸、糞便等均未見明顯異常。

表2 KLW對裸鼠瘤塊體積的影響
注: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5,**P<0.01
2.2 KLW對裸鼠體重的影響 整個給藥期間,KLW-1~4高中低各劑量組裸鼠體重均增長,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陽性對照組裸鼠體重逐漸降低,與模型對照組比較,陽性對照組裸鼠體重在給藥后明顯低于模型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圖1。

圖1 KLW對BALB/c雄性裸鼠體重的影響
注:與模型組比較,*P<0.05,**P<0.01
2.3 KLW對裸鼠瘤塊體積的影響 KLW-1高劑量組在給藥后第3、6、9、12、16天,KLW-1中劑量組第9、12天,KLW-1低劑量組第3、6、9天,LW-2高劑量組第3天,KLW-2中劑量組第3、6、9天,KLW-2低劑量組第3天,KLW-3高劑量組第3、6、9天,KLW-3中劑量組第3天,KLW-3低劑量組第3、6天,KLW-4高劑量組第3天,KLW-4中劑量組第3天,KLW-4低劑量組第3、9、12天,裸鼠瘤塊體積明顯低于模型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陽性對照組第12、16天,裸鼠瘤塊體積明顯低于模型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4 KLW對裸鼠瘤塊重量的影響 KLW-1高、中劑量組裸鼠瘤塊重量明顯低于模型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其他待測組裸鼠瘤塊重量與模型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陽性對照組裸鼠瘤塊重量明顯低于模型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圖2。

圖2 KLW對裸鼠瘤塊重量的影響
注:與模型對照組比較*P<0.05,**P<0.01
KLW具有利濕解毒、扶正培本、活血化瘀的功效,用于濕熱蘊毒證,適用于腦膠質瘤,腦垂體瘤的輔助治療。臨床研究[2]顯示,早期前瞻性研究其總有效率為64.7%;回顧性研究[3]表明,該藥可以延長惡性神經膠質瘤的生存時間,具有肯定療效?;A研究表明,KLW具有抑制膠質瘤細胞增殖的作用[4-5],且該作用與促進膠質瘤細胞凋亡相關;經處方篩選,得到優化的KLW處方。然而,作為醫療機構制劑,制劑工藝確定缺乏依據,無相關篩選數據,影響該藥的新藥研發。因此,本實驗在處方優化基礎上進行制備工藝篩選。
KLW由18味中藥組成,由于藥味較多,難以用使用正交試驗的方法進行優化,故通過專家論證會的方式得出待選方KLW-2、3、4,分別將待選工藝與原工藝KLW-1進行抑瘤效果比較。因為原工藝為部分水提取,余下藥味原粉入藥的濃縮蜜丸。因此,在工藝篩選過程中,待選方保證水提部分工藝和劑型不變,為提高藥物利用率,降低服藥量,針對原粉入藥部分進行提取工藝篩選。KLW-2,模擬傳統中藥水煎劑,即水煎兩次合并使用,濃縮加蜜制丸。KLW-3,參考KLW組成藥味中的有效成分,設計提取工藝。經文獻檢索及2015版《中國藥典》要求,對抗KLW原粉入藥的十三味藥味逐一研究。參考君藥三七、土茯苓及具有明確抗癌作用的白英、半枝蓮等有效成分性質[7-14],如三七有效成分為七皂苷、人參皂苷[15]、土茯苓落新婦苷及總黃酮[16-17]、白英抗癌成分甾體生物堿類和皂苷類化合物[18-20]、半枝蓮醇提物[21],并結合現代化工業生產的具體情況,將提取工藝設計為70%乙醇回流提取。為使方中川貝、沉香有效成分最大限度保留,采用水、乙醇分別提取。余藥采取傳統水煎煮方法。以上提取液合并、濃縮、制丸。KLW-4,為減少給藥劑量,提高制藥穩定性,在KLW-3基礎上,對水提部分進行醇沉除雜,余下工藝同KLW-3。
本實驗結果表明,KLW各測試組均能在不同程度上降低裸鼠腫瘤體積及重量,其中KLW-1中、高劑量組有統計學意義。各測試組的裸鼠體重與陰性對照組比較無明顯區別。KLW抑瘤效果不如陽性對照藥替莫唑胺,但與陽性對照組比較對裸鼠體重改變較少,體現了中藥與化療藥物相比安全性高。除KLW-3組死亡較多外,其余各組死亡只數近似。經專家組論證,一致認為KLW原工藝成本低廉、抑瘤效果較好,且前期臨床基礎扎實,適用于進一步研發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