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怡辰
摘 要 互聯網的建立,方便了人們的聯系,也增強了人們的知情權。在網絡上人人都有話語權,大家可以自由發表自己的評論。在網絡這個透明的環境下,近年來曝光了不少違法、失德的事件,當然也有很多感人的真實故事。那么作為新聞記者,筆者認為除了人們自發性關注,還有一部分是經過新聞報道之后才逐漸升溫,從而引發更多的人關注并參與討論。所以我們在推動網絡熱點的同時,要客觀真實的傳播信息,有序引導網絡輿論方向,讓人們能正確地分析熱點事件,有序發表言論。文章利用信息熵理論,闡述了社會在網絡熱點話題中的熵流有效性的影響效度。
關鍵詞 新聞記者;輿論方向;信息熵理論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8)222-0096-02
1 信息熵理論
熵這個名詞,它本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指代性名詞,代表的物理意義是體系混亂程度的度量。所謂信息熵便是以此為原理,作用于外界信息的混亂度。后又因負熵概念的引入,更新了信息熵的原本定義。以新聞信息傳播為例,當人們在獲得來網絡中的新聞信息時,負熵值便會隨之增多,一旦某一方平衡被打破,內部有序性的熵增大于無序性熵增時,新一輪的循環便開始了,系統重回有序。網絡熱點話題便是如此,人們只有讓正熵流和負熵流不斷流動,才能使網絡環境呈現一個比較平穩的環境。
2 熱點網絡話題事例分析
2.1 昆山街頭殺人案件回顧
2018年8月27日晚,江蘇昆山市震川路發生一起刑事案件,引起了社會各方人員持續關注。據后來流出的監控視頻來看,當時是一輛白色寶馬車率先駛入非機動車道,與正常騎行的電動車發生碰撞后。寶馬車司機下車爭執、持刀砍人,后事件發生了反轉,最后被電動車車主殺害的事情。
從熵增定律來看,如果說我國網絡是一個封閉的空間,那么隨著該事件的發展,社會輿論不斷發酵,出現了有序性降低,無序性增加的現象,熵值增長,導致網絡輿情危機形成。人們對于該事情的看法不盡相同,除了“正當防衛還是防衛過當”的爭議,死者劉某某還被網友人肉,一夜之間成了有案底蹲監獄的不良社會人員。事件話題越來越豐富,不斷掀起討論熱潮,事件輿情朝著不可控的方向走去。
2.2 網絡輿情中的正熵流
早在20世紀60年代的時候,比利時就有一位化學家在熱力學里面引入了負熵的理念,并提出對待沒有界限的事物時,我們需要同時考慮外界的熵流影響對事物內部變化的影響,還給出了計算熵增總量的辦法,就是把正熵流和負熵流加在一起。一旦事物獲得來不同的環境中的物質和能量時,負熵值就會不可避免的增多,當事物到達一定臨界點,如它的有序性的熵增大于無序性熵增時,那么新一輪的結構組合就自發形成,系統回歸有序。
我們把這個計算方法適用于網絡熱點話題的輿情中,不難發現他們竟是驚人的相似。都是在不同的運動,隨著言語的發酵,相關人員的管控,再趨于平靜,無非就是有序到無序,無序再到有序的過程。
我們所講的網絡熱點話題,它是一個很自由的,任何人都可以發表言論的公共場所,就是我們上面所說的一個沒有界限的事物。人們言論多了,自然對這些言論持反對意見的人也會多了,這是相對的。在網絡熱點話題中,還會出現一種情況,就是記者的影響力越來越小,更有影響力的要數底下網友們的評論了,且網絡人們代入感強,一旦遇到相似經歷便感同身受,成堆的轉發和評論便蜂擁而上,網絡輿論的無序性征兆就明顯出現了,也就是正熵流的出現。它的出現勢必會引起危機,加上如今的傳播速度遠比我們求證事實的速度要快,一旦謠言多了,就必定會引起社會不良影響,那么就會進入事物的無序性里。
2.3 網絡輿情中的負熵流
正熵流超越了中線,網絡輿論進入了無序性之后,我們要做的就是盡快脫離無序性,因為無序性的環境會影響正常的社會秩序,帶了負面影響。所以這里就需要記者出面,保證人們的知情權,客觀的分析此次輿情的利弊,盡量減少負面情緒產生,平靜人們的情緒。做好危情預警工作,保持新聞人敏銳的嗅覺。做好政府與人們之間的橋梁,為政府贏得民心,傳播社會正能量,挽回局面。控制輿論向好的方向走,做的一切努力,都是在強化負熵流,重組網絡熱點話題的有序性。
3 網絡熱點話題中的熵流及影響
熵從熱力學角度看,能量是守恒的,只能從一種形態轉變成另一種形態。是一個系統混亂的程度,越是混亂熵就越高,反之,熵就越低。在網絡熱點話題中我們不難發現,這些網絡熱點話題看似無序的發展狀態,其實與熱力學中能量運動并無二致,都可以歸類為有序到無序,無序到有序的過程,最后達到動態的平衡過程。
如昆山街頭殺人案這一事件,輿論危機產生之前,整個社會系統就已經在處在各種形態之中了,因為能量守恒,所以基本是處于一種不偏不倚的態勢。隨著輿論的不斷升溫,范圍擴大等的過度作用,加上系統內另外一些因素動力不足,最終系統平衡功能弱化,輿論危機升級。
屆時,相關管理部門會出臺一系列應急措施,協助系統重組,使系統重回平衡。所以我們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方向。輿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人們思想方向,一旦輿論偏離了主方向,那么將會對社會發展和國家的穩定造成很嚴重的影響。在輿論的形成過程中,我們需要及時關注網絡中出現的輿論苗頭,關注不良輿論,及時收集民情、反映民意,回答人們的疑點和難點,對于社會熱點事件要及時給予評論和疏通,參與到大家的討論中去,要在第一時間內發出聲音,特別是突發事件,以防謠言在媒介失語的環境下大量的滋生和擴散,從而造成不可控的后果。
4 負熵引入:新聞記者在網絡熱點話題中的做法
在網絡熱點話題中,如果想要網絡呈現一個穩定的狀態,那么就必須要強化“負熵流”的存在,做好熱點話題線索的收集、積極引導話題走向等,盡可能地控制“正熵流”。
4.1 收集線索方面
從昆山街頭殺人案的特征來看,我們需要及時掌握網絡熱點動態,持續關注政府官方網站發布信息,主動聯系或者蹲守職能部門,或者拿到里面工作人員的電話,每天逐個打,以便第一時間拿到新聞線索,保證信息的時效性。對熱點信息進行鑒定,參加一些民間組織、協會,因為他們的活動多,而且部分能通上政府,很多內幕消息他們會提前知道。關注網上個人用戶發布的內幕消息,實現信息共享。主動聯系社會、人文、政經、法律、學科的教授,多元化主題中專家意見也是很有必要的。還有網上論壇貼吧微博中,可以看到網友對于熱點話題的反映,和多數傾向,把握輿論動態。最后和同行打好交道,可以消息互通。
4.2 引導話題方面
在平時發布的熱點話題中,插入一些正能量的語句,引導人們在網絡溝通交往中的法理與倫理道德修養,引導人們理性對待網絡上出現的信息,并養成網絡自律意識,成為一名有序參與的理性網民。
網絡熱點話題危機爆發在于信息熵的混亂性。因此,化解網絡輿論危機需要減少輿論的混亂度。我們要從二個方面入手,網絡輿情的真實性和人們思想價值方面。
從真實性方面來講,在事件發生的第一時間,我們就要告知人們關于這件事情的相關信息,起因、發展進程等,保障人們的知情權,并在官方媒體賬號下面開展話題討論,頂置正能量專家看法,隨機評論一些網民留言,引導社會輿論。從人們的思想價值方面來說,對網民的反對意見持傾聽的態度,不采取強制手段,努力找到共同之處,給予相應的意見。在熱點話題中明確說明法律責任,引導人們客觀、理性看待事情。
5 結論
在新媒體的背景下,傳播媒介越來越多也越來越豐富了,把握好信息的真實性和傳播方向,新聞記者起不可替代的作用。運用信息熵理論,正確引導社會輿論是記者的重要職責,對不同類型的網絡熱點話題提供分析與引導依據,還對網絡結構的發展有建設性的意義。記者需要適時更新觀念,貼近民生,更加真實、準確地報道新聞,才能更好地傳遞社會正能量,以促進國家和社會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予則.關于媒介融合背景下社會新聞傳播的特征和趨勢探究[J].2015(23):8-9.
[2]于習慧,李勻杰.析三網融合時代下受眾使用媒介變化對新聞傳播的啟示[J].新聞愛好者,2015(8):3-4.
[3]李偵偵.媒介融合時代下新聞傳播的特征與趨勢研究[J].宿州教育學院學報,2016,19(6):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