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亞輝,馬云州,趙振龍,左新偉
(1.神華烏海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內蒙古 鄂爾多斯 016064;2.唐山陸凱科技有限公司,河北 唐山 063020)
內蒙古利民煤焦公司選煤廠(以下簡稱“利民選煤廠”)隸屬于神華烏海能源有限責任公司,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鄂托克旗棋盤井鎮。該選煤廠是一座設計能力為2.40 Mt/a的煉焦煤選煤廠,選煤工藝為三產品重介質旋流器分選、煤泥重介質旋流器分選、浮選機分選的聯合工藝。入選原煤主要為利民礦生產的9#、16#煤,9#煤屬于低硫、高灰的優質煉焦煤,16#煤屬于高硫、高灰的優質煉焦煤;主導產品為10~12級冶煉精煤和混煤,精煤主要作為焦化廠煉焦用煤,混煤作為周邊電廠的發電燃料。
該選煤廠浮選系統選用兩段浮選工藝[1],重介精煤磁選尾礦采用振動擊打弧形篩一次脫水分級(分級粒度為0.4 mm),篩下物采用一次浮選機分選;一次浮選精礦和振動擊打弧形篩的篩上物混合后,采用臥式沉降過濾離心脫水機處理;臥式沉降過濾離心脫水機濾液自流到二次浮選入料緩沖桶,二次浮選精礦采用精煤壓濾機回收,兩次浮選尾礦由斜管濃縮機處理。在浮選系統運行過程中,煤泥浮選效果較差,主要表現為浮選尾煤灰分低,精煤損失嚴重,嚴重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必須對浮選系統進行改造。
按照2017年2—9月的生產指標,浮選系統改造前,一次浮選入料灰分為19.67%、精煤灰分為11.64%、尾煤灰分為26.68%;二次浮選入料灰分為16.50%、精煤灰分為9.88%、尾煤灰分為30.47%。由此推算,一次浮選精煤的產率為39.84%,二次浮選精煤的產率為59.27%。按照65%的理論產率來看,煤泥浮選效果差,浮選精煤產率較低。浮選系統改造前的浮選效果見表1。

表1 浮選系統改造前的煤泥浮選效果
在生產實踐中,曾經嘗試通過增加捕收劑用量來提高浮選精煤產率[2],精煤產率有所增加,但精煤灰分增加更多,嚴重影響總精煤灰分。經過多方面分析,認為煤泥浮選效果差的原因主要有四個方面。
(1)二次浮選入料的礦化效果差。二次浮選系統布置有乳化加藥裝置[3],但其與管道混合器不匹配,導致二次浮選入料的礦化效果差,進而使二次浮選效果變差,部分本應被回收的精煤損失在尾煤中。
(2)捕收劑與起泡劑比例嚴重失調[4]。為了保證浮選機和壓濾機穩定運行,浮選司機通過降低起泡劑用量的方法來減少緩沖桶內的泡沫量;同時,為了保證浮選效果穩定,不得不加大捕收劑的用量,導致捕收劑與起泡劑的比例失調,最大達到20∶1。
(3)浮選劑的分散度低[5]。一次浮選、二次浮選均采用在乳濁液泵前加藥的方式,由于加藥路徑太長,藥劑在輸送過程中容易出現兼并、析出的問題,導致浮選劑的穩定性和煤漿的礦化效果降低。此外,給料泵經常出現不上料的現象,導致浮選機無法有效正常分選。為了強化浮選劑與煤漿的作用效果,提高浮選機運行的穩定性,改善煤泥浮選效果,必須加大浮選劑用量,導致藥劑消耗進一步增加。
(4)浮選入料緩沖桶缺少加水裝置。通常高效的浮選作業需要適宜的入料濃度,但由于浮選入料緩沖桶缺少加水裝置,導致浮選入料濃度無法及時調節。二次浮選入料緩沖桶內的泡沫量大,造成入料桶“漫泡”、入料泵“空泵”現象,導致浮選機運行不穩定,浮選效率不高。此外,由于二次浮選精礦桶內存在大量泡沫,導致壓濾機上料不連續,運行不穩定。為了減少精礦桶的虛泡數量,操作人員只能減少浮選劑用量,導致浮選精煤損失進一步加劇。
該選煤廠煤泥(浮選入料)為難浮煤泥[6],其灰分為21.32%,從煤泥粒度組成(表2)可以看出:>0.45 mm粒級產率低(僅為8.58%),說明浮選前的煤泥分級效果較好,粗粒進入浮選系統的數量較少;中間粒級的產率相差不大,均在20%左右,灰分也均在20%左右;<0.075 mm粒級產率較高(占30.07%),灰分略高于其他粒級,說明細泥積聚嚴重。

表2 煤泥粒度組成
從煤泥密度組成(表3)可以看出:煤泥灰分較低,<1.30 g/cm3密度級的灰分僅為4.62%;低密度級的產率較高,<1.40 g/cm3密度級的產率為51.69%,對應的灰分為7.89%,說明煤泥質量較好,有進一步回收的必要。

表3 煤泥密度組成
綜上所述,煤泥粒度組成比較均勻,原生煤泥灰分低,中間密度級產率較高[7],故提高浮選選擇性成為保證浮選精煤質量合格的關鍵。
在對煤泥性質研究的基礎上,結合生產過程中的具體問題,制定出浮選系統改造方案,以提高煤泥浮選效果。
(1)為一次浮選機的一槽、二槽、三槽各增設兩個浸沒式喉管,以提高浮選機的充氣量,保證其分選過程穩定。
(2)根據現場實際需要,為一次浮選入料緩沖桶增設稀釋水裝置,并為二次浮選入料緩沖桶增設消泡裝置,以便在降低浮選入料濃度的同時根據生產情況對其進一步調整。同時,為二次浮選入料緩沖桶增設精礦桶和消泡裝置,以保證精煤壓濾機入料的連續性,并減少精礦桶內的虛泡數量。
(3)在二次浮選入浮前增加管道混合器和加藥裝置[8],其是通過乳化器、給料泵、管道混合器、浮選機的合理組合來工作的。管道混合器依據文丘里管結構設計,在給料泵的作用下,礦漿以一定的流速流經該裝置;其內部產生相應的負壓,負壓區的引出管連接乳化器的乳濁液出料管。在負壓作用下,礦漿與浮選劑等容進入,并進行高紊流混合,能夠避免浮選劑的兼并與析出。
(4)為了優化浮選劑的藥劑制度[9],在煤泥灰分為30.40%、礦漿濃度為67 g/L的條件下,對其進行單元浮選試驗[10],結果見4。由表4可知:捕收劑與起泡劑的用量比例穩定在4∶1~6∶1之間時,煤泥浮選效果較好,故實際生產中可依據此比例調節。

表4 煤泥單元浮選試驗結果
在浮選系統改造完成后,對煤泥浮選效果進行檢查,結果見表5。由表5可知:綜合尾煤灰分提高18.95個百分點,浮選精煤產率提高35.53個百分點,浮選系統改造成效顯著。

表5 浮選系統改造后的煤泥浮選效果
在浮選改造后,浮選精煤產率提高35.53個百分點,總精煤產率提高3.50個百分點。按照原煤處理能力2.40 Mt/a、精煤銷售價格500元/t計算,該選煤廠每年的銷售收入預計增加4 200萬元。
通常中煤含量高不但使重選難度加大,而且使煤泥的中間密度物增多,導致浮選分離難度增加。采用新型乳化加藥裝置,可使藥劑乳化后幾乎無滯留的與礦漿同時進入管道混合器,既能保證浮選劑的乳化效果在輸送過程中不減弱,又能強化浮選劑與煤漿的接觸,延長兩者的接觸時間,實現乳化劑與煤漿的實時礦化。
通過浮選系統改造,利民選煤廠在提高浮選精煤產率方面探索出新途徑,不但為兩次浮選工藝的管理積累了經驗,而且為企業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在選煤廠技術管理過程中,應當破除傳統思維觀念,堅持科學創新思想,積極應用新技術、新設備、新方法提高工藝效果和洗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