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炫呈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湖北 武漢 430000)
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快了“走出去”的步伐,2016年我國對外投資流量規模為1961.5億美元,位居全球第二。企業通過對外投資的形式,在技術溢出和反向技術溢出的雙重效應下,影響著我國國內經濟結構和國際分工地位。我國最初通過外包發達國家的加工、組裝環節參與全球價值鏈的分工,發達國家的外包生產環節所產生的技術溢出成為了促進發展中國家技術升級的主要機制。而目前,隨著“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我國不僅積極引進高技術的國外生產環節,同時也積極鼓勵企業通過對外投資的形式“走出去”,對外投資是否能夠促進我國企業的技術提升,推進我國經濟結構的優化是本文研究的重點,對促進我國企業向更高的國際分工地位攀升具有重要意義。
本文對全球價值鏈分工指標的建立將以Koopman et al.(2010)的研究為基礎,建立全球價值鏈分工指標的公式:

其中EX表示i國出口規模,EX_DVA表示i國出口中的國內附加值成分,而EX_FVA為i國出口中的國外附加值成分。GVC_vs表示i國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位置,該值越大說明i國在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越高。本文以OECD數據庫相關數據為基礎,計算出2002年~2016之間中國的分工地位指數。
本文以計算出的2002年~2016年中國的全球價值鏈分工指標與投資規模為基礎,通過stata軟件作出兩者之間的線性關系圖:

結果與楊連星等(2017)的結果相似,一國投資規模的擴大與本國的國際分工地位有著顯著聯系,通過引進國外先進生產環節可以通過技術溢出提升本國企業的技術水平,而將本國的低端附加值生產環節通過對外投資的方式轉移到其他國家,可以使更多的資源和要素使用在高技術的生產環節中,進一步加強了高技術行業的市場競爭力,促進了本國向更高的價值鏈分工地位攀升。
參照Brach和Kappel(2009)、楊連星等(2017)等的研究方法,本文將建立對外投資與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之間的計量模型:

模型中GVCvst表示中國參與全球價值鏈的分工位置指數,FDIt表示中國的對外投資水平,GDPt、RDt、CITYt、EXt分別表示中國的經濟規模、研發支出水平、城鎮化率以及出口規模。β0、δt分別表示截距項和誤差項,t表示年份。
全球價值鏈分工地位(GVC_vs),數據來源于OECD數據庫。
對外投資規模(FDI),數據來源于商務部網站的《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統計公報》。
經濟總量(GDP),研發支出(RD)、城鎮化水平(CITY)、出口規模(EX)數據均來自于世界銀行數據庫。具體數據描述如下表所示:

?
為了統一量綱,本文對對外投資、GDP、城鎮化水平、出口額進行標準化處理產生新變量:lnFDI、lnGDP、lnCITY、lnEX。
考慮到本文數據樣本屬于時間序列,首先需要檢驗其平穩性。ADF單位根檢驗結果顯示,所有變量的t統計值均在5%的t臨界值以下,原時間序列屬于平穩序列,可以進行下一步回歸分析,根據公式(2),回歸結果如下:

注釋:*p<0.05,**p<0.01,***p<0.001
第(1)列只對核心解釋變量對外投資規模進行了回歸,回歸結果顯示中國的對外投資促進了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工地位,中國對外投資規模增加1%,就會提升分工地位0.0765%,且該影響在1%水平下顯著。為了保證回歸結果的穩健性,本文加入了中國的經濟規模、研發水平、城鎮化水平以及出口規模這幾個明顯影響我國在國際分工的地位的因素繼續回歸,結果如第(2)列所示。對外投資規模對我國分工地位的影響仍然在1%的水平顯著為正,且由于控制變量的影響,系數由0.0765下降到了0.0054,可見第一步的回歸系數總包含了很多其他的影響因素。GDP的系數為2.5191卻并不顯著,說明雖然近年來我國經濟水平逐年提高,并且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工地位也逐年攀升,然而經濟規模的擴大并不是我國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工地位上升的主要原因。研發支出(RD)的系數為0.3630,表示研發支出水平增加1個單位,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工地位就會上升0.3630。研發支出水平的提升促進我國企業的發展,同時也增加了我國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有利于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分工生產更高地位的生產環節,從而促進了我國整體分工地位的上升。城鎮化水平(CITY)的系數為0.8745,且在10%的水平下顯著。意味著城鎮化水平的提升對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工地位有明顯的正向拉動效應。同樣,出口規模對我國分工地位的影響系數也在10%水平下顯著為正,出口增加1%,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工地位就會上升0.9716%。目前,全球價值鏈分工形式轉化為產品間分工的形式,各個國家之間中間品貿易的規模越來越大,我國隨著企業整體技術的提升,將低附加值的加工和組裝環節向其他低人工成本的國家和地區進行轉移,國內的企業分工生產較高附加值的生產環節,中間品貿易的規模也因此而增加,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工地位的得到了提升。
DW檢驗可以檢驗模型的自相關性,懷特檢驗常用來檢驗模型的異方差性。首先用DW檢驗,首先建立假設:H0:ρ=0隨機誤差項不存在一階序列相關,由D-W的計算公式:

當ρ=0時即證明原模型不存在一階自相關性,此時DW值為2。下面對模型進行D-W檢驗,得出結果如下:

由上表結果可得:DW=2.090003,ρ≈0,不能拒絕原假設,因此,此模型不存在自相關。接下來繼續通過White檢驗模型的異方差性,結果如下:

?
White檢驗結果顯示P值<0.01,原假設H0:回歸方程存在異方差性。因此,由以上結果可知,模型顯著拒絕原假設,即不存在異方差。因此可以得出此模型不存在異方差的問題。
上述實證結果證明了我國對外投資水平促進了國家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地位,并且研發投資支出規模、城鎮化水平和出口規模也對國家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地位有顯著的促進作用。據此,本文給出以下政策性建議:
第一,繼續增加我國對外投資規模,優化我國產業結構。我國近年來通過“一帶一路”戰略加強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經濟合作,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以發展水平較低的發展中國家為主,并且在經濟規模、企業競爭力、勞動力技術水平方面與我國有較大差距。我國可以通過加大投資規模的方式,將國內較低附加值的產業轉移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方面可以利用這些經濟體低廉的勞動力優勢和成本優勢,另一方面也可以優化我國的產業結構,提高企業在國際環境中的市場競爭力,提升我國的國際分工地位。
第二,增加研發支出的比重,鼓勵企業創新。企業創新是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根本來源,加大研發支出規模可以幫助企業提高自主創新的能力,進而從根本上提高企業的技術水平,以使企業參與到更高附加值的生產環節,從而提高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分工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