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微
(蘭州交通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甘肅 蘭州 730070)
偏離—份額分析法,即將研究區域的經濟總量在一定時期內的變動分解為國家增長份額Nij、結構偏離份額Pij和競爭力偏離份額Dij。將該時期內背景區域的經濟發展作為參照系進行比較分析。若Pij>0則表明該產業是快速增長的產業。Dij>0則表明該產業具有區位優勢。如果E0和Et分別表示背景區域在基期和末期的生產總值;Ei0和Eit分別表示i區域在基期和末期的生產總值;Ej0和Ejt分別表示背景區域j產業在基期和末期的生產總值;Eij0和Eijt分別表示i區域j產業在基期和報告期的生產總值。偏離—份額分析法可用式子表述為:

同樣,西寧市的經濟增長率Gr也可以分為地區增長份額R、產業結構份額(R*-R)和競爭力份額(Gr-R*),用公式表述為:

其中(5)式中:R為青海省的GDP增長率;R*為西寧市各產業按照整個研究區域該產業的增長率計算的假定地區增長率,

當R*-R>0時,說明西寧市以快速增長型產業為主;當Gr-R*>0時,說明西寧市競爭力水平高于整個研究區域水平。
由于2017年的統計年鑒還沒有出來,所以本文選取的是統計公報上的數據進行初步計算,其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青海省和西寧市2013和2017年GDP和三產產值單位:億元
根據表1中的數據,利用偏離-份額分析模型,計算得出西寧市三次產業的偏離-份額分析結果,其中R*=33.44%,具體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西寧市三次產業偏離-份額分析結果單位:億元
根據表1和表2可以看出:西寧市的R*-R>0,即西寧市以快速增長型產業為主。西寧市的Gr-R*<0,即西寧市的競爭力水平低于整個研究區域水平。研究期間,西寧的總偏離為54.07億元,GDP增長率比全省高5.53%,說明西寧市在近5年的經濟發展中,發展速度高于全省。具體來說:產業結構優勢帶來的增長量為74.95億元,貢獻率為7.76%,競爭力的負增長量為20.88億元,滯后率為2.13%。總的來說,西寧市產業發展的競爭力欠缺,以后要著重強調增強產業競爭力,以便更好的促進西寧市的經濟發展。
西寧市第一產業的偏離為-3.61億元且Pij<0,說明第一產業的地位在全省中處于相對下降的趨勢。第二產業偏離為-90.72億元,增長率與全省GDP增長率相比是低17.63個百分點,與全省第二產業的增長速度相比是提高了10.14個百分點。且Pij<0,Dij>0,即促進西寧市第二產業增長的主要因素是競爭力優勢。第三產業偏離為148.40億元,增長率與全省GDP增長率相比是高34.68個百分點,與全省第三產業增長率相比是低17.15個百分點,且Pij>0,Dij<0,即促進第三產業增長的主要因素是產業結構優勢。
通過偏離—份額分析法能夠分析出西寧市的三次產業結構在哪些方面有優勢、在哪些方面有劣勢,如果再結合西寧市的產業結構現狀進行分析,便能更好地提出貼合西寧市的建議和措施。下面便將西寧近幾年產業比重進行分析,研究西寧市的產業結構現狀。

根據偏離-份額分析法的研究和近五年西寧市三次產業比重的變化發現:
圖1顯示西寧市產業結構由2013年、2014年的二產業為主、三產業為輔從2015年變為三產業為主、二產業為輔,從表面上看是產業結構趨于合理。但根據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產業結構發展經驗,當人均GDP達到8000到17000美元時,第三產業比重應為55%到70%。而西寧在2017年人均GDP已達8114美元,但是2017年其第三產業比重僅為53.4%,產業結構比例不夠協調。雖然這樣完全按照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來判定西寧市的產業結構是不太合理的,但我們要向發達國家和地區看齊,有一個參考系,來不斷優化和調整西寧市的產業結構。
通過第二部分的分析發現:只有第三產業的Pij>0,單純依靠第三產業的產業結構優勢是不能整體快速的促進經濟的發展的,就像一個三輪車,必須要三個輪子都平衡才能跑的更快。通過研究西寧市的具體產業分布情況發現其三次產業結構的層次水平不高。第一產業仍然以農產品種植為主,品種單一,農業轉型效率差,經濟效益低;第二產業一直以冶金、化工等行業為主導,這些產業的突出問題就是同質性強、對其他行業的輻射作用有限,正是由于其同質性強,更容易造成企業扎堆和惡性重復競爭,這些都會阻礙產業結構升級和優化。第三產業主要是餐飲服務業、旅游服務業等,在軟件業、地質勘查業等這些新型服務行業涉略少,很難為第一、二產業提供良好的信息化等配套服務。
通過前面的分析知道,西寧市最主要的問題是一二產業的產業結構不足,第三產業雖然具有產業結構優勢,但是比例不合適,且第三產業的競爭力不足。所以,下一步要調整三次產業結構,提升第三產業的競爭力。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產業方面:促進農業的信息化建設、加快農業轉型、加大對優勢農產品的扶持,加大與第三產業的物流服務的結合,減少農民“買難”、“賣難”的問題,更好地惠民,要開放農產品市場,促進農產品的多樣化生產。第二產業方面:減少同質化的產業重復現象,要由傳統型產業向高科技產業轉變,如新材料、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等,加大產業集聚,形成規模效應,促進第二產業內部的產業優化。第三產業方面:鞏固物流行業的發展、政府制定各種優惠政策吸引計算機服務、信息傳輸、軟件業等新型服務行業的入市和發展。為一、二產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信息等配套服務,第三產業就像是領頭羊的作用,引領著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一起發展,使得西寧市的經濟結構更加完善,經濟發展更加敘迅速。最后,以上所有的建議都需要專業人才的支撐,要保證各產業的創新性、核心性,所以,政府要加大對各界人才培養和高精尖的人才引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