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凌
畢摩(彝族祭師)世家出身的熊理博想要表現的思想理念在一次次的故事情節追溯過程中,借由神靈、英雄與特殊事件的串聯,建立起一處處驛站,為這位年輕的畢摩子裔提供了回歸祖先的智慧與經驗,這仿佛成就了文中主人公的蛻變,也成就了作者身心的洗禮。熊理博對全文的觀照形成了完整的時間、空間與習俗、觀念凝聚而成的領域。對于彝族畢摩的思維與品質,讀者在小說的表述中可以尋覓其鋪陳的形態。
青年作家熊理博,族姓沙馬曲比,彝族,1981年生于四川省涼山州雷波縣。涼山彝區的沙馬曲比宗族是千百年來的畢摩世家,身為畢摩家族的一分子,他非常了解畢摩對于彝族人來說意味著什么。彝族學者巴莫阿依曾說:“彝族畢摩文化是由畢摩們所創造和傳承,以經書和儀式為載體,以鬼神信仰與巫術祭儀為核心同時涉及包容豐富內容的一種特殊的宗教文化。”因此,畢摩不僅是祭師,也是文化的創造者。
文中鮮明的人物個性、詩一般的語言、活潑詼諧的對話旁白、奇巧的故事結構、似夢非夢的人物刻畫、萬物有靈的民族信仰,給人以新的感想與啟示。作者站在新的立足點將畢摩的思維與品質用文字符號創造和表現出來,讓族人以樸素、直接的方式理解傳統生活的形式與延續畢摩精神的內涵。
一、自我詮釋的立足點
《虛野》分為十二章,是一部神魔中篇回體小說。從第一章開始,用似夢非夢、似現實非現實的創作手法搭架故事結構,構思人物形象,全文以第一人稱視角講述了一位小畢摩的成長歷程。艱辛的成長之路造就了成功的大畢摩,考驗與挑戰也成就主人公成為茲莫(土司)的故事。全文以主人公撒尋找父親俺博果、撒為朋友報仇兩條主線展開。然,全文主題以“神牌”貫穿,全文開場寫道:“撒來了,他還是一個人。他來到晨露隱藏的明亮的傷前,眼含冷笑。”陰郁的開頭,表現主人公不得志與蔑視一切的桀驁。然后,當他發現被他扔在地上的神牌說出他的痛腳時,他憤怒地叫道:“閉嘴!閉嘴!然后在神牌上惡狠狠地踩了幾腳。”然而一次撒在拉磨克迪與一只猛虎爭斗時,他無意識撿起那個一直被他忽視的神牌刺死了老虎,此后他把這個能給他帶來力量的神牌奉為自己的“吉爾”,無論走到哪里,參加怎樣的戰爭,撒總帶上自己的神牌即“吉爾”,他總是認為是神牌護佑了他,或者說神牌一定會護佑自己。
對于熊理博來說,神牌是他再熟悉不過的事物,這是畢摩在做宗教儀式時用來抵制邪惡的象征,用木頭做成,大概半米長,將木頭的兩頭削尖,神牌上寫滿能代表某種儀式意義的符號,用以表示以正壓邪。在彝族人的觀念中,每個男子必有一個“吉爾”護佑,但是不同的人吉爾不一樣,某些彝族學者認為“吉爾”其實就是“銅鍋”(彝音),所以他覺得吉爾是家中的銅鍋。
吉爾就是家中長期存在又能帶來幸運的寶物。畢摩經文中曾這樣描寫吉爾:“茲莫有了吉爾,轄區內就興旺發達;德古有了吉爾,所到之處就有人群迎送;畢摩有了吉爾,石頭就會變成糧食;百姓有了吉爾,皇帝也會受驅使;工匠有了吉爾,鍛造時能隨心所欲。”所以,“吉爾”是護佑神,是平安神,是一切順利與否的主宰者,每個彝族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吉爾。
熊理博筆下精彩的打斗場面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那些神奇的本領讓人目瞪口呆,更有神奇的聲音念誦《老虎經》《鐵鉆經》《石拳經》,作者對經文思想內涵有全面的把握與認識,把這些經文用在打斗戰爭的場面描寫中實為生動。此外,這部作品的語言詼諧幽默。撒與敵人周旋,其中的坎坷都一一化解,是當之無愧的大英雄。人的一生,注定要經歷風雨的洗禮,才能成長——這是主人公撒的心聲,也是作者思想的充分融入,通過英雄的成長歷程表現出的自我詮釋。
二、集體意識的體現
(一)畢摩精神的重現
小說中的描述可以看出彝族人的集體無意識信仰,表現在人物個性的塑造中。小說一條主線為主人公撒歷經艱難尋找自己的父親俺博果(一位德行高超的大畢摩),正因為出身于畢摩世家,這是作者最能理解的,通過小說中父親這一角色體現出來。
俺博果是善良閔誠的苦行僧,不辭辛勞,不畏艱險,意志堅強,慈悲善良。他也是一個虔誠的畢摩,為了自己的畢摩職業精神,不為財迷,不畏死亡,甚至超越家庭,憑著堅韌不拔的精神,終成正果。這也是活躍于涼山畢摩的集體思維。
(二)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
彝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觀念貫穿整個作品,小說中人物以森林為家,以動物為友,在自然中學會本領,在自然中成長。撒在自然中成長,學會利用各種自然給予的物質創造輝煌,吃野果,住山洞,搭建木屋,在山中為王。與老虎魯發生爭斗,他打死魯,學會本領;照顧生病的猴子讓野猴成為自己的臣民;撒的妹妹莎與那只多情、勇猛、盡職、沒有尾巴卻有著虎紋的大黃狗艾詩磨合相互關愛,共同守護家園,最終成就莎成為茲莫(土司)的艱辛歷程。這都表現了彝族人對大自然饋贈的感恩。
三、彝族人的精神信仰
《虛野》的成就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神話色彩與文筆的精湛,作者更是通過故事傳達人生哲理。
(一)人生如塵
小說結尾,撒變為塵土隨風飄散。這是作者熊理博想要傳達的觀點,不管有多大功過的人,最終就像塵土一樣,悄然消逝,正符合畢摩思想精髓。同時,《虛野》另一條主線,撒的父親俺博果——那個主人公苦苦追尋的父親,最終是超脫、善良、寬容的,他多年跋涉,歷盡萬險,為的是普度眾生。艱辛尋找父親的情節也給讀者締造了一個充滿離奇、曲折、夢幻的夢,讓人們有面對困難的勇氣。
(二)每個人都有精神世界,都有自己的“吉爾”
小說描寫道:“神牌正面寫著活著、感恩,你將是最好的吉爾,神牌的反面寫著抱怨、放棄你亦是最純的魔鬼!”生死就是一步之遙,對錯也是一步之遙。只要正義之心,堅持之心,終會得到吉爾的守護。在這個世界中,每個人都可以有這樣一個“神牌”,問題并不在神牌本身,而是在于你怎樣對待世界,當你心中存信念、有理想、充滿愛,“神牌”就會善待你;當你吝嗇、齷齪、爾虞我詐、隔岸觀火,“神牌”也終究不會為你所用。彝族諺語有云:“黃蜂依仗尾,老虎依仗須,英雄依仗心。”“人多依仗力,單人依仗心。”年輕的作者通過《虛野》故事脈絡告訴讀者的道理,也是對彝族人世代傳頌的文化精神的傳遞。
(西昌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