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會平
摘 要:本文對河津市現有古樹名木的品種、數量、分布情況及生存現狀進行系統地分析,并對如何做好古樹名木的保護工作提出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古樹名木;生存現狀;分析
中圖分類號:S792.9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1974/nyyjs.20181033147
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態文明戰略部署的整體推進,山西省河津市在“綠化山川、美化家園”的思想指導下,綠化環境得到大幅改善的同時,古樹名木的保護日益被社會各界所關注,保護好、利用好、宣傳好古樹名木,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下面就河津市古樹名木的生存現狀及保護對策做幾點分析。
1 河津市古樹名木基本情況
根據近年來河津市林業部門的調查統計,目前河津市共有各種古樹名木225株,分屬30個樹種。分別是:國槐145株、毛白楊8株、水杉1株、楸樹3株、香椿樹1株、核桃4株、桑樹7株、丁香2株、楸桐1株、棗樹1株、杜仲1株、翅果油樹1株、合歡1株、白皮松1株、酸棗樹2株、栓皮櫟1株、沙棗樹1株、椿樹1株、皂角13株、側柏12株、旱柳2株、龍桑1株、花石榴2株、桃葉衛矛1株、柿樹4株、杜梨4株、黃櫨1株、毛黃櫨1株、刺槐1株、白蠟1株。主要分布情況是:城區街道辦事處14株、清澗街道辦事處16株、樊村鎮36株、小梁鄉16株、陽村鄉7株、柴家鄉15株、趙家莊鄉28株、下化鄉61株、僧樓鎮29株、國營林場和苗圃2株、河津河務局1株。
2 古樹名木生存現狀及原因分析
目前河津市225株古樹名木中只有很少一部分建有圍欄,保護得當,長勢較良好,主枝較完整,主要有城區真武廟內的一株古側柏(據估測樹齡有600a左右)、二株古丁香(據估測樹齡在200a左右)和樊村鎮固鎮王家嶺煤礦的一株桑樹(據估測樹齡在400a左右),其它大多數古樹由于生長環境不良、人們保護意識淡薄、再加上千百年來惡劣天氣的侵害、病蟲危害而長勢衰弱,部分也已瀕臨死亡,具體原因如下。
2.1 人為破壞
千百年來,由于古樹名木多數無人看管,缺乏保護,在樹上亂刻亂畫,折枝剝皮,牲畜啃咬,建設破壞等種種原因,造成一些古樹樹體受傷,生長受到很大的影響。
2.2 自然侵害
幾百年來古樹名木受到惡劣天氣的影響,如風吹雨淋、雷擊雹打、雨澇風折等侵害,致使一些古樹傾斜、倒伏、枝折、根系裸露等,在無人照管的情況下,給樹木的健康生長造成很大的損害。
2.3 病蟲危害
一些古樹名木由于樹齡久遠,生命力衰弱,自身的抵抗性差,各種常見的病蟲害如蚜蟲、蚧蟲、尺蠖及腐爛病等危害較為嚴重,造成有的樹干開裂,有的枝干被蟲害抱滿,有的整個樹冠葉片發黃、枯萎。
2.4 土壤養分缺失
古樹名木經過幾百年的生長,地下土壤養分多半也消耗殆盡,根系很難再進一步向地下硬土層生長,營養的缺失造成樹木生長大大受限。
3 古樹名木保護對策
3.1 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根據建設部《城市綠化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運城市古樹名木保護管理規定》的規定,河津市林業部門應成立古樹名木保護管理領導小組,加強對古樹名木的監督管理和技術指導工作,并與古樹名木的養護單位或個人簽訂保護責任書。
3.2 建檔立卡,摸清底數
林業主管部門要對河津市古樹名木統一編號、登記造冊、并建立完整的影像檔案資料。影像資料要反映古樹名木的生長狀況,文字資料反映古樹名木的品種、樹齡、株高、冠幅、胸徑及生長狀況等信息內容,并對有保護價值的古樹逐樹掛牌。
3.3 加強保護,完善措施
建立圍欄,防止人為損壞。根據古樹名木的所處環境,及時修建合適的圍欄,防止在古樹旁邊亂堆亂放,亂刻亂畫及牲畜啃咬的現象發生。改良土壤,促使復壯。由于多數古樹地處土壤板結的路旁,根部裸露,常年無人管理,因此要采取對土壤松土、施肥、澆水、培土等措施,提高土壤肥力,促使古樹盡可能復壯。加強病蟲害防治管理。林業部門要適時關注古樹名木病蟲害的發生危害情況,及時組織專業人員開展有針對性的病蟲害防治工作,確保古樹名木的健康生長。對于個別樹體高大的古樹要適當配置避雷設備,防止因古樹高大而遭雷擊損害。對少數樹干中空或主枝死亡從而導致樹冠失衡、樹體傾斜的古樹要用支架支撐;對個別樹勢衰弱出現樹干中空的古樹要及時用水泥、石塊或混凝土進行填充,以防腐爛。
3.4 加大宣傳,提高群眾保護意識
要通過電視、報紙、宣傳畫等多種形式,廣泛進行宣傳教育,讓更多的社會大眾自覺地保護好古樹名木。林業主管部門要加強巡查工作,及時發現并制止有關損壞古樹名木的行為,對買賣、轉讓、移植、砍伐古樹名木的不法行為要進行嚴肅查處,切實保護好大自然遺留的珍貴歷史文化成果,讓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參考文獻
[1]談麗萍.古樹名木現狀及保護管理規劃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0(6):212-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