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詞匯教學中有一種原形化傾向,即只重視詞匯原形的教學及記憶,而忽略其形式變化,例如可數名詞不重視其單數和復數的搭配與形式變化,動詞不重視及物與不及物、第三人稱單數形式等變化等。原形化詞匯教學會造成詞匯學習的碎片化,學生僅僅記住單個的詞匯,而未掌握其搭配及語用功能,他們的詞匯運用能力并未得到充分培養。寫作語塊訓練法正是把寫作詞匯經過組塊,然后在微型語境中進行練習的方法。通過這種練習,當掌握的正確語言信息達到一定數量以后,學生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將語言信息內化為自己的知識,他們的寫作能力就會得到提高。
【關鍵詞】 語塊教學 微語境
一、問題的提出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們經常會對如下現象感到困惑不解:學生雖然記住了大量的詞匯,但將其運用于書面表達時卻錯誤百出。這種現象源于一種錯誤的詞匯教學方式:教師偏重于詞匯講授,而忽視將其提升到運用層面。學生們記住的只是碎片化的詞匯,他們準確運用詞匯進行寫作的能力并沒有得到提高。
二、語塊教學方式的理論依據
語料庫語言學的研究結果揭示:自然語言中存在著大量的兼有句法和詞匯特征的、固定或半固定的語言結構,這些模式化的結構以整體形式儲存于大腦,構成了英語中最基本的語言單位。語塊教學法的創始人Michael Lewis認為:語言并非由傳統的語法和詞匯組成,而是由多詞的預制語塊組成。人們在使用語言時,并非通過語法把單詞組成句子,而是使用一些預先編制好的語塊。這些語塊大都是按照一定的語法規則生成的語言單位,使用時不需要有意識地注意語法結構,縮短了從理解到產出語言信息的時間,因而可極大提高語言使用的正確性和流利性。根據語塊理論,約70%的日常口語交際主要由語塊來實現,而語塊在自然語言中占到90%,構成了人類語言交際的最小單位和主體。語塊在語言中的頻繁出現和語境依附的特征,使學生對學習內容產生“形式—語境—功能”的聯系。他們無須了解其內在的構成成分,無須進行句法規則分析,就能檢索和提取,因此,我們可以把語塊教學作為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一種有效手段。
三、語塊教學的具體操作方法
要使語塊教學達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目的,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了解學生寫作中存在的問題
根據對我市高中學生書面表達錯誤的分析,其常見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缺乏詞性意識,用詞只考慮其漢語意思
部分學生在記憶詞匯時,只關注其音、形、義,而忽略了詞性,這樣就不會關注詞匯在不同語境中的詞形變化及在句中的語法功能。許多錯誤,例如形容詞作表語時缺少系動詞,復數名詞錯用為單數形式,把名詞、介詞短語用作謂語等,全部來源于此。
(2)忽視英漢語序差異,按照漢語習慣逐詞堆砌
英語和漢語的句子語序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部分學生忽視兩者的差異,在書面表達中照搬漢語語序。這種錯誤在使用英語的固定句型以及放置定語和狀語的位置時尤其明顯。
(3)詞匯記憶模糊
語音記憶是語言詞匯最原始、最基本的一種記憶方式。由于部分學生沒有通過朗讀等形式把詞匯的準確發音和完整形式固定下來,形成長時的語音記憶,他們在提取和使用詞匯時,就會出現記憶模糊。書面表達中的大多數單詞拼寫錯誤和固定搭配錯誤等問題大多與此相關。
2.明確目標語塊的適用范圍
近年來,全國新課標卷書面表達試題的話題主要涵蓋以下幾個方面:個人情況(自我簡介、業余生活等)、學校生活(中學生生活介紹和語言學習困難等)、人際關系(向別人尋求幫助或者了解情況等)、計劃與打算(假期安排等)、中外傳統節日風俗和文化介紹等。因此應該依據《全國統一考試大綱》的“話題項目表”,從教材中選擇那些能夠用于寫作的詞匯和句型作為目標語塊的原料。
3.設計目標語塊的注意事項
在設計目標語塊時,應該注意下面幾點:
(1)不要忽視簡單語塊
學生的書面表達中常常用到一些詞匯,例如:at home(在家), at school(在學校), work hard(努力學習),speak English very well(英語說得非常好),go to school by bike(騎車上學)等。它們雖然簡單,但錯誤率很高。因此千萬不要忽視這些簡單的語塊,因為它們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基礎。
(2)常用詞語和句型也可設計成語塊
除教材上的短語外,還可以把寫作中常用詞語組成語塊,例如:my favorite teacher(我最喜愛的老師),environmental pollution(環境污染)等。此外,“Its + adj. + for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 “The best way to do something is to…” “The reason why I do something is that …”等常用句型也可設計成目標語塊。
(3)語塊應與其用法相結合
在設計語塊時,一定要把其用法作為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例如:look forward to doing(盼望做某事),expect somebody to do something(期待某人做某事)等,因為這樣其語法功能才能完整體現。
(4)拓展同類語塊
主題相同的語塊網絡能使學生舉一反三,大大提高記憶效果。例如,可以把“go to primary school”“go to junior middle school”“go to senior high school”以及“go to college”構成一個語塊網絡。
(5)根據記憶難易程度對同義語塊進行取舍
當一個語塊有多個同義語塊時,應刪去不易記憶的,保留容易記憶的語塊。例如:behave in a polite manner / be well-behaved / have good manners三個語塊都表示“有禮貌”,但學生感到第一個語塊不容易掌握,就可舍棄該語塊。
(6)給容易讀錯的單詞標注音標
有些單詞的字母組合容易對其讀音產生誤導,例如:height,receipt等。而有些具有一詞多義特點的單詞由于詞義、詞性不同,其發音也會發生變化,例如:used在“be used to do something(被用來做某事)”“be / get used to(doing)something(習慣于做某事)”以及“used to do something(過去常常做某事)”三個語塊中,分別讀成[ju:zd]、[ju:st]和[ju:st]。對于這類多義多音詞,應該標注音標,提醒學生注意其發音。
(7)為語法成分不同的同義語塊標注詞性
對于漢語意思相同,但在英語句子中充當的語法成分不同的語塊,為避免混淆,應在漢語譯文的后面標注詞性或所充當的語法成分。例如:“(do something) by chance”和“happen to do something”都翻譯成“碰巧(做某事)”,但是為了幫助學生判斷句子中所使用的語塊,可以在其漢語譯文后分別標注“介詞短語”和“動詞短語”。
4.語境設置
恰當的語境設置是目標語塊起作用的關鍵。因此應通過造句,為其創設一個微型語境,語塊的功能才能真正得到發揮。在設置語境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遵循學習進階理論
在為一個語塊創設語境時,最好不要把其他語塊同時放進去。以“be born”為例,可以先設計“I was born in Panzhihua.(我生于攀枝花。)”在學生掌握之后,再過渡到含有其他語塊的句子“I was born in Panzhihua on January 3, 2001。(我于2001年1月3日出生于攀枝花。)”
(2)含有目標語塊的部分課文原句要改寫
教材是目標語塊的主要來源,但不應拘泥于課本上的原句,而應做適當修改。例如:可以把“We put all the fires out.”改成“We put out the fires.”。又如,“He spent his last years preparing a book of his teachings called The Book of Mencius.”可以改成“I spend a lot of time in memorizing new words.”。這些課本上的句子,經過改寫后,既貼近學生的生活與學習,記憶的難度也降低了。
(3)把學生常犯的錯誤放進微語境中
在創設微語境時,應把environment, Wednesday, heard等常寫錯的單詞和“There be + 主語 + doing...”等常用錯的句型有意識地放進去。在熟練掌握了這些微語境句子后,學生在寫作中的錯誤就會大大減少。
(4)句中的目標語塊應斜體加粗顯示
應把漢語以及英語句子中的目標語塊用斜體加粗顯示,讓學生明確所訓練的目標語塊。例如:“你最好提前訂票。Youd better book your tickets ahead of time.”
(5)宜采用中文在上、英文在下的排版方式
在排版時,最好采用中文在上、英文在下的方式,這樣學生在訓練時就可以先把英文遮住,根據中文來檢查自己的掌握情況。
5.訓練方式
在設計好每個模塊的寫作語塊和微語境后,可以采用如下方式來進行訓練。
(1)利用朗讀培養學生的語音記憶
朗讀是語塊教學必不可少的第一步。應要求學生朗讀語塊以及微語境句子,直至能夠熟練背誦,這樣才能產生語音記憶。在需要使用時,就能正確提取和運用。以包含“in my spare time”“watch TV”“listen to music”“play basketball”和“surf the Internet”五個語塊的句子“In my spare time, I watch TV, listen to music, play basketball or surf the Internet.”為例,應先把每個語塊讀熟,然后熟記整個句子就水到渠成了。通過這種進階式的分步訓練,隨著掌握的寫作語塊數量的增加,學生們的寫作能力也會逐步提高。
(2)利用同伴互助以及小組合作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學生可以利用同伴互助以及小組合作等形式相互幫助、督促、檢測彼此的學習效果,教師則可以通過聽寫、默寫以及學習情況反饋卡等形式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進行檢查。
(3)通過口語訓練提高寫作能力
口語交際與寫作能力相輔相成,口語交際能力決定著寫作能力。因此,可以采用以下一些口語訓練來提高學生的書面表達水平。
① 值日報告
作值日報告的學生(發言人)從前一階段的語塊訓練中選擇話題,準備發言稿,經過組員以及教師的修改,形成正式的書面發言稿。值日報告采用口頭形式,不能照本宣科。然后是針對報告內容的Questions & Answers環節,發言人與同學間可以雙向提問,教師也可向發言人或者其他學生提問。
② 看圖說話
各小組選擇感興趣的話題,利用照片、地圖、圖片等資料進行“看圖說話”。例如:可以利用照片來介紹個人情況、家庭和朋友、日常活動、興趣愛好等。學生先在組內介紹,小組再推出發言人在全班發言。
四、結束語
英語語言學家L. G. 亞歷山大用一個簡單的教學公式介紹了語言知識和語言交際這兩者之間的關系:Knowledge + Situation = Communication(知識 + 情境 = 交流)。寫作語塊訓練法正是把寫作詞匯經過組塊,并在微語境中進行訓練的過程。通過這種訓練,學生們的口語表達和書面寫作能力都會得到很大的提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張薇. 語塊理論下高中英語詞匯教學的再思考. 現代教學[J]. 2013.
[3]徐坊. 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M].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2.
[4]葛文山. 做最好的英語老師[M]. 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