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拓寶生 徐鵬華
陜西省煤田地質集團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2月,其前身為成立于1954年6月的陜西省煤田地質局。2008年,按照陜西省委、省政府部署,成為全省乃至全國地勘事業單位改制轉企的先行者。現為省國資委監管的陜投集團的重要子公司、地質勘查板塊龍頭企業,下轄14個全資子公司、1個事業單位、5個控股公司和12個參股公司,擁有職工6800余人,資產總額近67億元,凈資產近45億元。
改革開放以來,陜煤地質人先后探明和發現了陜北侏羅紀煤田、黃隴侏羅紀煤田等著名煤田和礦區,累計探明煤炭資源量1780多億噸,占全國查明資源量的12%,為國家煤炭戰略西移和確立陜西資源大省地位作出了突出貢獻。

陜西省煤田地質集團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謝輝
1982年,陜北榆林拉開了一場驚天動地的神府找煤大會戰,陜煤地質人與天斗、與地斗、與己斗,克服重重困難,發揚地質“三光榮”和“四特別”精神,憑著對地質事業的一腔熱血、憑著一絲不茍的敬業態度、憑著公而忘私的奉獻精神,硬是提前一年提交了《陜北侏羅紀煤田榆神府勘探區普查找煤報告》,為加速推進陜北煤炭資源開發提供了科學依據。特大型神府煤田的發現和探明,使貧困的榆林看到了希望,也徹底改變了共和國已探明煤炭資源的區域布局,為陜西、特別是榆林市走上跨越式發展道路,提供了堅實的資源保障。陜煤地質的發展有輝煌,也有彷徨,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隨著地勘行業經濟體制的深度轉變,全面轉向市場經濟后,陜煤地質發展舉步維艱。“蓋變者,天道也”,痛定思痛后的陜煤地質人,不等不靠,重拾自信,在改革中充分發揚艱苦奮斗的本色,在艱辛中上下求索,最終贏得了勝利,完成了“鳳凰涅槃”,實現了“二次創業”,為后續企業發展,有效適應市場經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進入了新時代,面對轉型發展、結構調整的重任,陜煤地質在省國資委、陜投集團的正確領導和支持下,有信心、有能力在企業改革發展的新征程中再續輝煌,憑的就是對創業期艱苦奮斗精神的鏗鏘堅守,而這種精神終將深植在一代代陜煤地質人心中,成為陜煤地質穩健發展的特色基因。

2016年11月3日時任陜西省省長胡和平在陜煤地質展廳了解企業發展歷史,未來發展規劃。
陜煤地質人從來都是敢于站在風口浪尖接受現實的考驗,在上世紀90年代“二次創業”中,陜煤地質人敏銳捕捉市場信息,積極發揮地質、鉆探技術優勢,融入地方經濟建設,率先挺進陜北,成為陜北石油鉆探市場的主力軍;大力開發關中地熱水資源,打出西安第一眼熱水井;積極開發渭北奧灰水水源井市場,潛心研究沙漠地區和山區地震勘探技術,并成功完成西北地區第一口煤層氣實驗井施工任務,日產氣4000m3,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了腳跟,在轉型中開創了新的發展格局。進入21世紀,陜煤地質人在國家西部大開發和陜西建設西部強省戰略推動下,又踏著時代的節奏,走上了市場經濟的主戰場。在鞏固和發展地質勘查主業的同時,陜煤地質人提前洞察到了煤炭資源勘查上下波動的規律,在市場冷暖交替中,提出“大地質、大市場、大服務”的發展理念,全方位搶抓市場,實現了從省內地質市場向全國乃至國外市場的新跨越。積極落實勘查開發一體化路徑,與徐礦集團等合作成立郭家河煤礦,與彬長煤業集團等合作成立大佛寺煤礦,與徐礦集團等合作成立長青能化,與陜煤集團合作成立小保當煤礦等,有效拓展地質服務領域、拉長地質勘查產業鏈,增強了經濟發展的后勁,實現了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在轉型發展中形成了以地質勘查為基礎,以礦業開發為支柱,以煤層氣勘探、石油天然氣鉆采、物探測繪、化驗測試、機械制造、房地產開發、煤化工、鐵路運營、酒店管理等產業為必要補充的產業發展格局。
近年來,陜煤地質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統攬,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陜西提出“五個扎實”要求和全省“追趕超越”總體布局,積極調整發展思路,緊跟國家改革政策,實施項目帶動、創新驅動戰略,在做強傳統產業的基礎上,持續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優化產業布局,向多產業延伸的創新發展新道路。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黨的十九大對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持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等提出了新要求,陜煤地質著力推進企業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按照“綠色勘查”“綠色發展”的工作理念,積極踐行“11563戰略”,以加快建設一流地質綜合服務商為目標;以產業結構調整、轉型升級為主線;圍繞地質勘查、新型能源、礦業開發、工程建設和多元產業,做好“五大布局”;提升產業發展能力、協同推進能力、目標落地能力、精益管理能力、資本運作能力、文化凝聚能力;以分類施策實現協調發展,以重點突破引領持續發展,以平臺建設助推創新發展,為陜西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資源保障和地質服務。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中,陜煤地質人以時代發展為導向,不斷增強貫徹綠色發展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始終將環境保護和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作為企業的重要使命,打造能征善戰的國土鐵軍。在清潔能源轉型方面,陜煤地質大力推動陜南鎮巴區塊頁巖氣開發,同時大力推廣地熱資源開發利用,編制完成了“陜西省地熱資源分布圖”,組建了“省地熱能開發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成立了“省地熱能開發利用研究中心”,已完成逾200萬平方米地熱資源供暖項目的布局,為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助力我省“鐵腕治霾”作出積極貢獻。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為全省22個對口縣1095個地災隱患點提供技術支撐,運用大數據、物聯網對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全方位監控,運用CBS植被混凝土噴播綠化技術對邊坡進行治理。并參與了汶川地震斷裂帶科學鉆探、神木高莊煤礦冒頂救援、玉樹地震次生災害調查、內蒙古烏達礦區煤礦自燃災害治理等,有效避免和減少了群眾生命財產損失。從“找煤”向“節能”的轉型,從奉獻“黑色煤炭”到建功“保衛藍天”的變遷,凸顯了陜煤地質人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擔當與情懷。同時,陜煤地質主動承擔礦山應急救援職責,成立陜西省第一支垂直鉆井應急救援隊,自主研發的救生艙在山東平邑石膏礦應急救援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蘇里格探氣

再譜華章,石油鉆探建功陜甘寧蒙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自主創新是第一競爭力。陜煤地質始終以科技創新為先導,積極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共完成各級各類科研項目300余項,在基礎地質理論及地質勘查技術應用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獲得國家科學大會獎4項,國家科技進步獎3項,陜西省科學大會獎3項,省(部)級科學技術獎25項,獲得各類專利(著作權)10余項。積極打造和培養技術精湛、業績突出的專家團隊,努力構筑人才聚集新高地,建成了國土資源部煤炭資源勘查與利用重點實驗室和陜西省博士后創新基地兩個科研平臺,形成了彭蘇萍、多吉、武強、王雙明四院士掛帥的科研團隊,“煤炭資源勘查與綜合利用創新團隊”入選“三秦學者”,極大提升了企業高端科研平臺的發展站位。圍繞研究成煤規律、推動“保水采煤”、防治煤礦水害、地震及電磁法技術應用、開展煤層氣資源調查、倡導煤炭可持續開發等領域,為企業實現創新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取得了一系列關鍵成果。在地質找礦領域,近年來,承擔煤炭基金項目17個,提交煤炭資源量34億噸,石煤資源2.3億噸,油頁巖1億噸,特別是圍繞產業結構調整,加大稀缺資源勘查力度,在陜南圈定了預計礦物量300至350萬噸的石墨資源礦體,同時,在資源勘查中發現相當儲量的鎵資源和新的鈾礦遠景區,將為陜西推動戰略性礦產資源開發提供資源支撐。深化煤礦地質保障技術,為煤礦綠色安全智能化開采提供地質服務,研發了全國首個“互聯網+煤炭地質”云服務平臺,煤炭地質云(CGC)1.0、“數字煤礦信息集成與融合”項目成果正式上線發布,并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同時,積極做好成果應用轉化工作,小口徑繩索鉆進取芯工藝、密閉式保壓瓦斯取芯器以及井下換熱器和鉆井場視頻監控系統、化驗測試信息系統、“數字煤礦地質保障系統”等研發成果在施工項目中得到了應用,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結構調整的動力更加強勁。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陜煤地質每一次的成長都離不開企業黨組織提供的堅強組織保障和思想保障。回顧陜煤地質改革發展歷程,我們始終緊緊扭住黨建工作這個龍頭,用科學理論武裝干部職工頭腦,用地勘事業的使命激發攻堅克難的勇氣,積淀形成了獨特的地勘企業文化,凝聚起推動企業發展的強大合力。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工作思路,用黨的新理論處理不同時期的問題,堅定不移跟黨走,忠誠于黨和國家的地質事業。無論何時何地,無私無畏的陜煤地質人都堅決貫徹黨和國家的宏觀決策和上級具體部署,始終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面對各種險難困阻,堅守共產黨人的精神家園,堅定理想信念不動搖,砥礪奮進、沖鋒在前,以無怨無悔的奉獻精神詮釋著共產黨人的責任與擔當。始終牢牢把握正確的宣傳輿論導向,不斷創新宣傳載體,既豐富了黨建工作內涵和領域,又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輿論支持。始終強化黨的作風建設,積極開展黨內教育實踐活動,全面加強領導班子建設,交叉運用學習教育和制度約束兩條腿走路。以建立科學民主的決策機制為基礎,通過議事規則等制度的建立健全,保障黨政班子的決策運轉通暢,規范有序。始終圍繞企業的發展戰略,主動融入企業中心工作,實現了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四同步”、“四對接”,構建和諧穩定的發展環境。堅持“以文明求發展、以發展促文明”的創建理念,以文明班組、文明處室、文明家庭、文明職工的評比為抓手,形成了黨政工團齊抓共管,扎實開展全方位、多角度聯創共建活動的良好機制,實現精神文明和經濟建設的同步共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陜煤地質人深切感受到黨建工作做得好不好直接影響單位的改革發展穩定、黨建工作抓得實不實直接關系企業的目標貫徹執行、黨建工作基礎牢不牢直接決定黨員干部作風建設方向標,在新時代的征途中,陜煤地質將充分發揮黨委的領導作用,不斷壯大黨的建設這個強大“紅色引擎”,助力推動企業經濟實現高質量的發展。
風好正是揚帆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邁入新時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陜煤地質人也將繼續懷著獻身祖國地質事業的夢想,為陜西省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資源保障和地質服務,為貫徹落實“五個扎實”要求,譜寫“追趕超越”新篇章再立新功,創造無愧于祖國人民、無愧于偉大時代的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