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1月16日文章,來自盧旺達的經驗將如何幫助中國解決其近視危機北京近來表示,中國學生近視呈現高發、低齡化趨勢,嚴重影響學生身心健康。有報告顯示,目前中國約有7.2億人存在視力問題且沒有得到矯正。在中國,近視正影響半數以上的10歲兒童、80%的16歲少年和90%的大學生。
中國政府已決心通過實施全國眼健康規劃(2016—2020年)根除視力不良和可預防的失明等問題。這是一項艱巨事業但值得去做,因為近視并非只是健康問題。2010年的一份報告稱,全球每年正為近視付出約3萬億美元的代價且該問題正導致生產力降低。
在筆者擔任衛生部長期間及以后,盧旺達實施一項為1200萬人提供戴眼鏡選項的計劃。每副眼鏡售價僅1.5美元且最貧困的20%人口可免費獲得。該計劃的關鍵是在常規醫療中心培訓護士,從而為民眾測試視力并選配眼鏡。該計劃已為15萬人提供能負擔得起的眼鏡。2016年至2018年,約10.35萬接受視力測試的民眾被建議配戴眼鏡、接受手術或滴眼藥水即可。
與中國一樣,盧旺達也存在城鄉醫療服務差距。為此,盧政府在全國設立502個醫療中心,每個中心配備4名全科護士。中國也能在農村開展此類視力篩查服務。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眼鏡生產國,因此能輕松改善民眾視力狀況。
雖然北京對近視的關注正促使人們研究導致近視的原因,但就目前而言,中國面臨的挑戰是開展大規模視力測試并為所有有需要的民眾配備眼鏡。對中國——世界上發展最快且科技最先進的國家之一——來說,此舉的潛在收益非常巨大。中國對這場眼睛護理革命的投入將轉化為遠超醫療行業的收益,將有助于提高國民識字率和家庭經濟條件并促進整個國家發展。▲
(作者是盧旺達前衛生部長阿格尼斯·比納格瓦霍,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18-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