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濱
前些天,畢業多年的學生回來,一下子撲進我懷里的時候,我的心軟軟地融化了,做老師真好。
我出生在教師之家,父親是生物老師,母親是物理老師。大學畢業后,我如愿成為一名化學老師,也生活在教師之家,先生是生物老師。努力做一名好老師,是我的心愿。
轉眼工作了近30年,從20世紀跨越到21世紀,我們都成為了“跨世紀的老師”。從一線教師到教研員,從每天和學生在一起到每天和老師在一起。近幾年,我常想:好老師的標準是什么?今天,應該怎樣做一名好老師呢?
1.教學成長的五個階段
回顧自己從教的第一個10年,我的成長大致經歷了五個階段。
第一階段:講解接受式教學。剛入職,心中好老師的標準是“課上講解清楚明白、課后隨時給學生答疑”。年輕的我積極參加教研,研讀教學大綱和教材,聽老教師的課,反復修改教案,精心上好每一節課。清晰明了、邏輯性很強的授課受到學生的歡迎。直到一次大考,學生的答題情況讓我意識到從講解清楚到學生理解之間是有距離的。
第二階段:啟發發現式教學。發現問題之后,我開始探索將教學內容轉化成系列問題,學生看書、思考、討論,然后把對問題的理解和解決思路表達出來,這樣我就知道他們理解到什么程度了。此時,老師的評價標準變成了“學生的化學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的發展水平度”。一年后,新的問題又來了,討論缺乏來自實驗的證據和基于實驗的思考,有些問題難以深入。
第三階段:實驗探索式教學。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做實驗,經過觀察、記錄、分析、討論、爭論,得出結論,獲得豐富的直接經驗。這樣學習化學,鮮活、有趣,理解深刻。此時,老師的評價標準是“學生的實際收獲和興趣”。一段時間后我發現,規定的反應和實驗,致使學生的思維空間有限,興趣難以持久保持。
第四階段:問題解決式教學。學生通過預測、設計方案、實驗、記錄、分析、得出結論、交流分享來進行學習,整體性強、挑戰性強,關鍵環節的討論和修正,使化學教育的生命活力凸顯,無論成功與失敗,從已知到未知的探索,使學習的過程深深地嵌入他們的腦海。這個階段老師的評價標準發展成“學生解決問題與小組協作的能力發展了多少”。但兩年后又發現,學生洞察問題和提出問題的意識缺乏、能力不夠。
第五階段:探究式教學。我將學生的思維起點前移,開始嘗試探究式教學。備課時,我根據教學內容,收集大量的真實素材,學生獨立或者和我一起提出問題,然后再探究解決。這個階段好課的標準是促進“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能力的發展,對學科核心內容的理解和對化學研究方法的掌握以及學習興趣濃厚而持久”。
回顧從教經歷,當時的我雖不懂什么是教學研究,卻無意中走出了一條教學研究之路,而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學生的成長。
2.好老師的標準是什么
好老師是耐得住寂寞、潛心教育的老師。好老師有理想信念,潛心工作,投入更多的精力,不斷向上發展,不會自我設限,也收獲著學生成長、自我成長的幸福。
好老師是愛學生、愛學科、愛教育的老師。好老師會給予學生無條件的、無保留的慈愛,理性的、嚴格的深愛,信任、理解、欣賞學生,善于喚醒、激發學生。好老師愛自己的學科,理解所任教學科的本質,把握學科育人的價值,在信息時代,創造性地組織學生開展實踐性學習。
好老師是成就學生面向未來發展的老師。未來社會需要有愛、有擔當的人,未來競爭不是知識的競爭,而是想象力、創造力和領導力的競爭。好老師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好老師能讓學生看到更大的世界,給學生帶來行為或思維持久的變化,使學生獲得走向大學、走向社會、面對未知世界的素養。
好老師的標準是動態的、發展的。好老師的境界高,會在每個關鍵環節上陪伴學生成長,每前進一步,都是站在一個新的起點上。在每個時期,好老師都會引導學生成為最好的自己。
3.怎樣成為一名好老師
好老師要不斷提升育人境界。好老師應把握學科的育人功能,在每項活動中錘煉學生的品格,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每個學科、每一節課的教學中,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好老師要從傳道、授業、解惑走向師生共同成長。好老師要堅持言傳與身教相統一,能夠影響學生的精神世界。從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出發,不斷尋求更好,在教學實踐及其改進中實現師生的共同成長。
好老師必須有研究者的視角和思維。好老師愛琢磨,從學的角度研究教,基于學科,超越學科,在問題解決體驗中獲得知識,促進學生對學科本質和思想方法的理解,發展創新思維。探索的過程,也是教師成長的過程。
好老師成長在講臺上。教學成長是教師成長的重要標志,講臺是教師成長的重要場所。不斷改進自己的教學,調整學生的學習,這個過程就是好老師成長的過程。
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名好老師。
編輯 王雪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