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評論員
貴州山川秀麗,氣候宜人,自然景觀奇特,民族風情濃郁,發展旅游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隨著高鐵“大十字”貫通、縣縣通高速等基礎設施持續完善,貴州旅游服務環境不斷優化,全域旅游建設成效凸顯,旅游業發展實現“井噴式”增長。
旅游市場的持續升溫及其對當地經濟的強大拉動力,讓旅游扶貧成為貴州各地脫貧攻堅的新抓手。近年來,貴州把鄉村旅游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以大力發展全域旅游為重要契機,深入實施旅游扶貧九項工程和“百區千村萬戶”鄉村旅游扶貧工程,旅游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成效明顯。
鄉村旅游發展迅猛,涌現出諸如播州區花茂村、黃平舊州古鎮、萬山朱砂古鎮、丹寨萬達小鎮等一批特色旅游村鎮,很多昔日的貧困鄉村,通過旅游扶貧走上了致富道路,群眾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加快推進旅游扶貧,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貴州的囑托期盼,是決戰脫貧攻堅的有效途徑,是貴州發展面臨的重大機遇,是脫貧攻堅的緊迫任務。”貴州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強調,全省各級各部門要提高對旅游扶貧重要性的認識,把旅游扶貧放在脫貧攻堅大局中去部署實施,帶動貧困地區群眾加快脫貧致富步伐。
旅游扶貧大有可為!
旅游扶貧有利于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美麗貴州。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才能吸引游客紛至沓來,旅游業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最佳詮釋。發展旅游扶貧,有利于資源節約、環境保護,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同時還能展現多彩貴州民族特色文化。
旅游扶貧有利于促進農村整體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旅游業產業鏈長、涉及面廣、受益面大,可以有效帶動貧困地區相關產業發展,激活貧困地區經濟社會的活力,有助于連片特困地區整體脫貧。通過旅游扶貧,不僅能帶動農民增收,而且會對推動農民思想觀念、行為方式和生活方式等轉變產生重大影響,增強貧困村民的自我發展意識和能力,提升貧困人口的素質,改變貧困的整體面貌。
推進旅游扶貧,需要進一步發揮旅游業融合、滲透和綜合帶動作用。特別是保持旅游發展持續“井噴式”增長的良好態勢,用好旅游資源普查成果,扎實推進“旅游+”;不斷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推進旅游服務標準化建設;引導各類社會資本向鄉村旅游業集聚,引導旅游消費市場向鄉村旅游目的地集中,促進貧困地區傳統經濟結構向以旅游業為主導的新型服務經濟轉型,使旅游扶貧更具專業化、科學化。
推進旅游扶貧,需要進一步完善受益機制,真正做到“真扶貧”“扶真貧”。脫貧的目標是那些在前一階段扶貧工作中還沒有實現脫貧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靠貧困群眾自身的能力基本無法實現徹底脫貧。因此,著力構建以貧困人口為基礎環節的利益聯結鏈,通過股份合作型、勞動就業型、經營型等分享機制,讓貧困群眾走上脫貧之路,確保能夠長期受益、持續增收、穩定致富。
黔景無限好,奮進正當時。我們要以習近平扶貧思想為指引,發揮旅游業強大的市場優勢、新興的產業活力、強勁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帶動作用,把發展鄉村旅游作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讓鄉村旅游在脫貧攻堅發起總攻奪取全勝中發揮更大作用,為開創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提供強大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