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顯良
崇德向善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和寶貴精神財富。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必須在全社會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形成崇德向善的社會氛圍和文明風尚。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要講政德。政德是整個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領導干部要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爭做社會主義道德的示范者、良好風尚的維護者,成為崇德向善的典范。
深刻認識崇德向善的重要性。古人講,“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領導干部身處重要崗位、肩負重要職責,必須以德修身、以德立威、以德服眾。一些領導干部之所以出現貪腐墮落、蛻化變質等問題,根子在于理想信念這個“壓艙石”發生了動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出現了松動,歸根結底是政德不修,失卻了崇德向善的底氣、骨氣和勇氣。正如古人所講,“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患無位,而患德之不修”。政德引領社會道德建設,只有為政者注重道德修養,具有良好道德品質,凡事以身作則,其言行堪作社會楷模,才能把國家治理好。
把握崇德向善的主旨要義。引導領導干部崇德向善,注重政德建設,最根本的是要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明大德,就是要鑄牢理想信念、錘煉堅強黨性。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堅強黨性是共產黨人的精神脊梁,領導干部失卻理想信念就會得“軟骨病”,精神脊梁就會垮掉,就會滑向墮落蛻化的深淵。理想信念,源自堅守,成于磨礪。要堅持以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毫不松懈加強黨性教育,持之以恒加強道德教育,引導黨員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堅守真理、堅守正道、堅守原則、堅守規矩,重品行、正操守、養心性,做到以信念、人格、實干立身。守公德,就是要強化宗旨意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定維護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自覺踐行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的承諾,做到心底無私天地寬,始終與廣大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嚴私德,就是要嚴格約束自己的操守和行為,戒貪止欲、克己奉公。這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經得起各種誘惑和考驗。
多積崇德向善的尺寸之功。在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的社會風尚,絕非一日之功,需要長期積累、持續建設、久久為功。各級領導干部要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從點滴做起,從自身做起,從家庭做起,多積尺寸之功。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可以反映一個人的品行境界,也可以體現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古人講,“千里之堤,毀于蟻穴?!鳖I導干部加強政德建設,務必要慎獨慎初慎微慎欲,防微杜漸,管好自己,注重家風,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娛樂圈,管好親人、朋友和身邊工作人員,始終不放縱、不越軌、不逾矩,防止“枕邊風”成為貪腐的導火索,防止子女打著自己的旗號胡作非為,防止身邊人把自己“拉下水”。如此鍥而不舍長期堅持,崇德向善才會成為個人的道德自覺和良好的社會風尚。
厚植崇德向善的政治生態。引導領導干部崇德向善,需要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加強政治文化和政治生態建設。黨內政治生活、政治生態、政治文化是相輔相成的,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靈魂,對政治生態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好的政治生態猶如一個巨大的磁場,它可以引導領導干部崇德向善;不好的政治生態則猶如一個大的染缸,可能會熏染領導干部逐步走向違紀違法的深淵。正所謂“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注重政治生態建設,像呵護自然生態般愛護政治生態,是引導領導干部崇德向善的必然要求。要加強黨內政治文化建設,尤其要倡導和弘揚忠誠老實、光明坦蕩、公道正派、實事求是、艱苦奮斗、清正廉潔等良好品性,堅決防止和反對個人主義、分散主義、自由主義、本位主義、好人主義,堅決防止和反對宗派主義、圈子文化、碼頭文化,堅決反對搞兩面派、做兩面人。要嚴格執行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增強黨內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斗性,自覺抵制商品交換原則對黨內生活的侵蝕,引導領導干部樹立科學的政績觀、權力觀、金錢觀等,旗幟鮮明抵制和反對關系學、厚黑學、官場術、“潛規則”等庸俗腐朽的文化,不斷培植良好政治生態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