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幾句贊美的話,便會變成學生積極向上的力量。因此,教師應幫助學生制定力所能及的目標,保證他們能夠成功。每達到一個目標,就給予鼓勵,并要求學生向更高的目標前進。這樣,學生的志向便會隨著目標激勵而提高,成就感也會增加,聽課時就會集中注意力,回答好每一個問題,成績就會不斷提高,從而實現預期的目標。
據報載:在20多年前,某小學調來了一個50多歲的老教師,聽人說這個教師是一位大學教授,據說這個老師“能掐會算”,他能預測孩子的前程。原因是,有的孩子回家說,老師說了我將來能成為數學家;有的孩子說,老師說我將來能成作家;有的孩子說,老師說將來我能成音樂家;有的說,老師說我將來能成錢學森那樣的人,等等。
不久,家長們又發(fā)現,他們的孩子與以前不太一樣,他們變得懂事而好學,好像他們真的是數學家、作家、音樂家的材料了。老師說會成為數學家的孩子,對數學的學習更加刻苦,老師說會成為作家的孩子,語文成績更加出類拔萃……幾年后,這些孩子到了參加高考的時候,大部分都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上了大學。
聽完這個故事,我一直在被這位可敬的老師感動著。在教學中我大膽鼓勵成績差的學生,增強他們的自信,課堂上偏愛成績差的學生。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用真誠的愛心表揚鼓勵成績差的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有一天,我在課堂上提問,不愛發(fā)言的小張同學舉起了半截手。我趕緊叫他,鼓勵他大膽說話。他回答正確,我及時表揚。以后,每逢有簡單的內容,我都會讓學習差的學生來說或寫,使他們感到老師沒有忘記他,學習的信心越來越足。
給學生多一點鼓勵,尋找他們的閃光點,真誠地表示贊賞,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習,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
開學初班里分來一個全校聞名的學習差的學生叫戴某。他經常遲到、缺課、和老師頂撞、擾亂課堂紀律,并且有偷東西的不良行為。班主任、科任教師及學校領導多次對他進行耐心說服教育,但收效甚微。學校舉行運動會時,當天早上,他早早來到教室協助老師把桌椅搬到主席臺上,我發(fā)現后不失時機地找他談話,并吩咐班里通訊員曉芬同學寫了題為《戴某進步了》的小通訊,在學校廣播站播出。后來同學們發(fā)現戴某不但在校表現好了,而且在家也樂于做家務了。師生們驚異,戴某變乖了。
前面提到的老教師,他并非人們所說的那樣“能掐會算”,能預測孩子的前程。主要是他能給學生鼓勵,給他們自信。其實,好孩子往往都是夸出來的。有時老師一句“很好,你怎么會想到這一點的?”“太棒了!”“誰能說得更好?”……這些平常的話語卻能激勵學生,特別是給學習差的學生以勇氣和信心。
有一回我布置學生回家朗讀課文,第二天檢查時,有一位小何同學用磁帶錄好自己朗讀的內容,把磁帶作為作業(yè)交給我。我覺得又奇怪又新鮮。我耐心聽完磁帶,臉上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我發(fā)現這位上課從來不發(fā)言的小何同學讀得很好,很有感染力。我在給這位學生寫評語時是這樣寫的:“老師第一次聽到你這樣大聲朗讀,你讀得真有感情,聲音真好聽!老師多么希望在課堂上也能聽到你發(fā)言的聲音啊!”
第二天上課,小何舉手發(fā)言了。他的家長后來給我來電話說,孩子那天為本子上的話(即教師的評語)高興了一個晚上。
教師應該給學生,尤其是給成績差的學生鼓勵和贊美。像前面提到的老教師一樣,給學生信念,讓他們?yōu)樽约旱男拍疃鴬^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