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曹 溢
從2016年11月印發改革試點方案,到2017年11月決定在全國全面推開改革,再到2018年3月國家監察委員會成立,三年來,《中國紀檢監察報》秉持“權威、專業、融合”的原則,全力配合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進程,刊發相關文章700余篇,在改革語境下做好反腐報道。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是一場帶有全局性、根本性意義的重大政治體制改革,改革的一舉一動都吸引著國內外眾多媒體的目光。作為中央紀委直屬事業單位,《中國紀檢監察報》一頭連著中央紀委,具備及時了解中央最新指示精神的天然優勢;另一頭連著基層紀檢監察干部,享有時刻掌握前沿陣地改革實踐的便捷渠道與資源。要想從眾多媒體報道中脫穎而出,就必須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守住“權威”這個本,以權威聲音強化輿論引導力。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方案甫一印發就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改革的意義、目的,乃至監察委員會的職責權限等,更成為業界、學界的輿論焦點。在做好權威信息發布的“規定動作”外,《中國紀檢監察報》直面熱點,主動設置議題,精心設計“自選動作”,回應社會關切。2017年6月至7月,每周一頭版重要位置刊發的“深化監察體制改革推進試點工作”系列稿件,從改革的意義、根本目的、效果、方式方法、原則、時間表與路線圖等方面,對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工作進行闡述,成為原汁原味傳達中央改革精神的重要渠道。
在改革深化的大背景下,各級紀委的組織架構體制機制等都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就要求報紙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特別是利用歷史積累的渠道、資源優勢,深入一線挖掘改革實踐中的閃光點,做到人無我有。
監察委員會成立后如何開展工作?如何整合反腐敗資源力量?市、縣兩級監察委員會如何推進組建工作?依托各省(區市)記者站,報社派出多路記者深入三個試點省(區、市),對以上問題進行調研式采訪。2017年1月刊發的調查性報道《三省市監察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透視》,第一時間披露試點地區改革成效,讓國家監察體制改革不再是人們眼中“高大上”的宏偉藍圖,而是看得見、摸得到、實實在在的變革。為避免炒“家常便飯”、耍“老把戲”的套路化宣傳,報社領導多次強調,每一篇稿件從采訪方向到謀篇布局,從刊發時間到版面安排,都必須精心準備、細致策劃。
國家監察體制改革既是一場自我革命,又是一項社會革命。作為發行量高達100多萬份的大報,《中國紀檢監察報》的讀者不僅有系統內的行家里手,也有社會上的普通群眾。要想在海量監察體制改革報道中獨樹一幟,就必須抓緊“專業”這個魂,提供最獨特、最專業的視角與思路,做到人有我優。為此,報社充分考慮分眾化、差異化的傳播規律,精準定位不同受眾群體,從“高度”與“廣度”分類別策劃稿件,分層次規劃內容結構,成為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報道中引導輿論的最強音。
針對大部分具有紀檢監察專業知識的受眾,《中國紀檢監察報》加大專業分析、深度解讀的比重。2017年以來,根據改革路線圖,報社精準把握時機,先后開設了“專家學者解讀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在全國各地推開國家監察體制改革試點系列解讀”“讀懂監察法草案”等欄目,邀請專家學者對改革進行深度解讀,提升報道的理性思辨和信息價值。
依托采編團隊的專業優勢,策劃撰寫了一大批具有專業水準的原創稿件。比如,2018年2月23日刊發的《“政務處分”首現中央紀委每月通報》一文,第一時間解讀“政務處分”與“政紀處分”一字之差的深刻內涵,充分體現報道的“深度”。
針對普通讀者,則是把新聞事實放在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語境下,圍繞同一主題多側面、多角度的創新表達方式,提升稿件的可讀性和啟迪性,也為研究解決試點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在全國順利推開積累了可復制的經驗。比如,《杭州市上城區監察體制改革試點成效的樣本分析》《他們,拿下山西留置第一案》《江蘇首例縣級留置案是這樣辦結的》等。其中,2017年12月19日刊發頭版頭條《反貪局長轉隸記》,通過講述改革親歷者的故事,以小見大地展現反貪局干部轉隸后心態、身份、崗位的轉變,用生動的細節讓文章更立體、更具張力,大大擴展了報道的“廣度”。
以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為契機,《中國紀檢監察報》于2018年1月1日起全面改擴版。由每天4個版,每周一、三、五8個版擴展為工作日8個版,雙休日4個版,并增設評論版、新時代周刊、本領周刊。所有采編業務人員轉入大采編平臺工作,原要聞部和新聞部整合為大要聞部,統籌新聞消息類稿件,打破了部門間的信息壁壘。
“酒香也怕巷子深”。報社領導深刻體會到,新聞報道的品質提升了,傳播方式只有與時俱進才能把聲音傳得更遠、更廣。2017年1月開始,報紙網頁實行早上8點前更新當日電子版制度,便于讀者在線讀報;2017年4月,完成微信認證,開始每日在公眾號推介重點稿件;2018年1月1日起,報紙報頭下方固定位置增加微信公眾號二維碼,便于讀者關注轉發。同時,報社加強同人民網、新華網等主流門戶網站開展合作,依托門戶網站平臺優勢,提升稿件轉載率與點擊率。比如,國家監察委員會成立后,專訪中央紀委駐證監會紀檢組組長的稿件,經人民日報客戶端轉載后,點擊量超過35萬+。
解決技術層面的渠道暢通問題并非難事,而找準媒體融合的最佳著力點,則需要傳播試驗與事實檢驗。經過一段時間的調研,新聞產品品牌化,展示出其持續做大傳播力、發揮公信力的能力,成為媒體融合事半功倍的要訣。
在新聞欄目品牌化方面,經過傳承或調整,新增設的評論版重點推出“廣安觀潮”“方圓談”“博論”等品牌欄目。這些欄目在一個時期內圍繞國家監察體制改革,從不同層面、不同視角發出獨特的反腐好聲音。比如,2018年3月10日“廣安觀潮”欄目刊發的評論《功成不必在我,建功必須有我》,經過人民日報客戶端轉發,閱讀量達到120萬+ 。
與此同時,報網聯動、移動優先的戰略布局逐漸鋪開。2018年3月20日上午10點,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刊發《中國紀檢監察報》社論《履行新的職責 踏上新的征程》。次日,《中國紀檢監察報》見報同名社論。這一先于報紙刊登的發布策略,成為報社移動優先策略的有益嘗試。目前,該篇社論閱讀量已超過20萬+。
在培育名記者、名編輯品牌方面,報社鼓勵編輯、記者開設微信公眾號,刊登原創稿件,創新文風,有效補充正報表達方式與報道形式的欠缺與不足。近年來,報社涌現出多個有影響力的個人微信公眾號品牌,一些原創稿件點擊量達到10萬+。
今年,是國家監察委員會誕生之年,也是國家監察體制改革邁上新征程的關鍵一年。置身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偉大時代,有幸見證國家監察體制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國紀檢監察報》不因前所未有的現實困難,而忽略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在改革的語境下,各級黨報唯有不斷努力、勇于擔當,才能在新聞業態深刻變化和媒體融合全面推進的洪流中擊楫奮進,唱響時代的好聲音!
(作者是《中國紀檢監察報》深度報道部副主任)
編 輯 梁益暢 4626687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