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人民醫院(510430)盛惠珠 王利平 劉妙芳 邱敏智
系統性紅斑狼瘡是一種常見的嚴重免疫性疾病,會影響患者的生育能力,給患者帶來較大的心理負擔[1]。2016年2月~2017年4月,我科收治93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93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76例,年齡24~51歲,平均(31.3±6.1)歲。
1.2 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方法,收集患者的資料,主要包括:學歷指標、職業情況、婚育情況、Sledai評分、性別、年齡、疾病確診時間、激素服用時間。同時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價患者的抑郁情況,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價患者的焦慮情況,進行腎病CKD分期,病理分期、免疫抑制劑應用情況。按照患者的抑郁情況進行分組,將患者分為對照組(無焦慮抑郁患者)、觀察組患者(有焦慮抑郁患者),進行因素分析。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統計學計算,比重資料采用例或率符號n、%表示,采用檢驗或Fisher精確性檢驗進行組間比較,以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對照組入選48例,觀察組45例。無焦慮抑郁患者48例,抑郁輕度30例、中度14例、重度1例。對照組與觀察組單因素分析顯示,兩組學歷、疾病確診時間、激素服用時間、HAMD評分、病理分期比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成為影響因素(P<0.05),兩組職業、婚育情況、Sledai評分、性別、年齡、CKD分期、免疫抑制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附表。按照方法中的賦值方法,將以上的因素作為自變量,將是否出現抑郁作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學歷指標[OR=1.16,95%CI(1.98~5.27)]、疾病確診時間[O R=1.1 8,9 5%C I(1.85~3.52)]、HAMD評分[O R=1.0 8,9 5%C I(1.4 7~2.3 6)]、病理分期[O R=1.0 5,9 5%C I(1.71~3.20)]成為獨立影響因素(P<0.05)。1例重度抑郁患者,女性,工人,未婚未育,24歲,病程14個月,輕度焦慮,CKD1期,病理Ⅳ期,靜脈應用免疫抑制劑,使用3次。
本次研究顯示,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抑郁發生率在50%以上,略低于其他患者研究,這可能與本組對象年齡相對較低、文化水平較高、重病理分期比重較低有關[2]。因素分析顯示,患者的抑郁影響因素較多,與病程、文化水平、焦慮、病理分期有關,提示患者抑郁可能與疾病的轉歸難易程度、嚴重程度、患者的自我心理調節能力等因素有關[3]。較高文化水平的患者,更容易理解醫囑,對疾病的認識水平更深,了解情緒控制的必要性,故抑郁水平相對較低。研究未得出性別、年齡與抑郁有關的結論,女性比男性高、患者年齡差異較小、混雜因素較多有關[4]。本次研究中,出現1例重度抑郁患者,女性,工人,未婚未育,24歲,病程14個月,輕度焦慮,CKD1期,病理Ⅳ期,靜脈應用免疫抑制劑,使用3次,患者年齡較小、病程長、疾病難治,出現較大的心理壓力,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附表 對照組與觀察組單因素分析[n(%)]
針對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護理干預:①識別高危對象,主要為特殊分期、長病程、低學歷、焦慮對象,日常進行SDS、SAS量表評價以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②重視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多給予患者更多的關懷,創造和諧、溫馨的住院環境;③要求患者家屬多陪護,多聊天,多關注,讓患者感受到被關心、愛護;④在取得患者的信任后,必要時安排1次心理支持護理,在獨立的房間內開展,發放治療讀本,讓患者敞開心扉,積極主動的說出自己的問題,注意傾聽,表達支持與鼓勵、說明與指導,與患者就自身生活現狀、疾病管理相關問題進行討論分析,尋找應對困難或處理問題的恰當方法,糾正錯誤的觀念,重視改善對象的處事態度,改變人生態度,時間在1h左右。⑤重視健康教育,糾正患者的錯誤認識,采用舉例、列舉資料等方法,讓患者認識到疾病是可以控制、痊愈,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⑥轉移患者的注意力,可安排適當的娛樂活動,鼓勵閱讀、棋類活動。⑦鼓勵患者呼吸新鮮空氣,在傍晚可在植被茂密的地段活動,此時負氧離子濃度較高,有助于愉悅心情。⑧傳授患者正念治療策略,在安靜狀態下開展,每次1.5~2h,包括觀呼吸、軀體掃描、正念知覺散步、觀想法等,有意識的觀察每一刻的內心體驗,正確的看待情緒的變化,正確的認識自身,1周2~3次。⑧有條件可參加病友組織,參加集體活動,進行病友間的交流。
系統性紅斑狼瘡病人抑郁情緒主要來源于特殊分期、長病程、低學歷、焦慮,需特別關注伴有以上危險因素者,重視心理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