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國紅
(太原科技大學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山西 太原 030021)
環氧丙烷是除聚丙烯和丙烯腈外的第三大丙烯衍生物,是重要的基本有機化工合成原料,廣泛用于建筑、汽車、煙草、食品、醫藥及化妝品等行業。我國環氧丙烷工業的發展起始于1960年,到1995年我國環氧丙烷的產能達到10萬t/a,2002年我國環氧丙烷產能已經突破51萬t/a。到2014年我國共有23家環氧丙烷生產企業,產能達到294萬t/a,同比增長8.7%[1]。雖然產能持續增加,但是國內環氧丙烷年產量還不能完全滿足市場表觀消費量,主要依賴進口來彌補市場需求。
化工過程模擬是以化工工藝過程的機理為基礎模型,采用數學方法來描述工藝過程,并通過運用計算機輔助軟件來進行過程物料衡算、熱量衡算、過程設備尺寸估算以及能量分析,最終作出環境和經濟評價[2]。Aspen Plus是一款集化工工藝設計、單體設備動態模擬和優化的過程模擬軟件,其功能強大,操作簡單[3]。它主要包括物性數據庫、單元操作模塊以及系統實現策略三個模塊,目前已經成為全球公認的過程模擬軟件。近幾年來,環氧丙烷下游產品需求的穩步增長,創新建設和產業化采用HPPO工藝將是企業的發展方向[4]。本文在原有的工藝前提下,進行工藝創新和裝置的優化,進一步降低化工企業的經濟成本。
過氧化氫環氧化法(HPPO)的基本原理是在比較溫和的前提條件下,丙烯(C3H6)和過氧化氫(H2O2)在甲醇/水的混合溶液中,并在特殊的鈦硅催化劑(TS-1)作用下,在固定床反應器中發生氧化反應[5]。
在環氧丙烷(PO)清潔生產工藝中,過氧化氫環氧化法是發展最快的,主要以贏創工業集團(Evonik)/伍德公司(Uhde)和陶氏化學(DOW)/巴斯夫(BASF)的工藝方案最為合理。本文通過使用Aspen化工模擬軟件對過氧化氫環氧化法(HPPO)進行模擬,以贏創-伍德HPPO工藝為藍本,針對其現有工藝的不足點,在工藝流程上進行了創新性設計,提出了新型的HPPO工藝路線。
Degussa公司與美國的Headwaters公司進行科研合作,研發出利用氫、氧合成過氧化氫的直接法工藝(DSHP),其工藝流程簡圖如圖1。

圖1 Degussa-Uhde公司HPPO工藝簡圖[6]
該工藝流程用H2O2催化氧化C3H6反應的環氧丙烷和水,此放熱反應在甲醇溶液中進行,并用Degussa公司研發的高強度和高轉化率的固體TS-1催化劑。環氧丙烷一經生成,馬上就會從水相轉入丙烯液相,進而減少了副產物的生成,進一步提高環氧丙烷的選擇性,最終得到純度大于99.7%、收率大于95%的環氧丙烷[7]。
然而,該工藝也存在諸多缺點,管式反應器內反應物接觸不充分、熱量分布不均勻等,本文針對原有工藝的缺點進行改進,得到的工藝路線簡單、環氧丙烷的選擇性保持在95%以上的改進工藝。工藝路線按集成及功能主要分為3個工段:反應及預分離工段、環氧丙烷提純工段和重組分回收工段。
丙烯環氧化工藝以丙烯為原料,反應產物主要是環氧丙烷、丙二醇、環氧乙烷、甲醛以及少量的丙二醇甲醚。該體系整體上屬于輕烴體系,所有產物包括氫氣在內可以認為是非極性物質,選擇SRK狀態方程進行氣液和氣液液平衡計算[8]。在分離過程中體系存在大量的水蒸氣,在物料冷凝的過程中將有水相產生,故對系統中有較多液態水存在的單元的液液平衡計算選擇NRTL或者UNIQUAVC活度系數模型[9]。
反應及預分離工段主要包括雙氧水與丙烯直接環氧化反應,丙烯的預分離,“冷凝-加熱-冷凝”除氧3個部分。

表1 全工藝原料數據表
1) 環氧化反應:35%(質量分數)的雙氧水、聚合級丙烯及甲醇通入原料預混罐V101,混合物料通入丙烯環氧化反應器R101,本體系選擇預處理過的TS-1作為催化劑,甲醇作為反應體系的溶劑,壓力控制在2 MPa,反應溫度控制在40 ℃~65 ℃。反應物在反應器內停留時間約為40 min,從環氧化反應器流出的混合物料進入丙烯預分離工序;
2) 丙烯的預分離:預分離塔T101塔頂壓力為0.75 MPa,全塔壓降為15 MPa,塔頂溫度為7.9 ℃,塔釜溫度為126.4 ℃,由塔頂分離出的氣相丙烯和氧氣進入“冷凝—加熱—冷凝”除氧工序,塔釜所得物料進入環氧丙烷提純工段的萃取精餾塔T201;

圖2 反應預分離工段模擬圖
3) “冷凝—加熱—冷凝”除氧:由預分離塔T101塔頂所得的丙烯和氧氣的混合物料先部分冷凝至0 ℃,氣液兩相在閃蒸罐V103中分離,液相加熱至4 ℃后,在閃蒸罐V104中分離為氣液兩相,V104的氣相出料與V103的氣相出料混合后,部分冷凝至-6 ℃,在V105中分離為氣液兩相,其中,氣相為氧氣富集流股,輸送回母廠用以生產丙烯酸及丙烯酸下游產品,V105所得液相與V104所得液相為高純度丙烯,混合后經高壓泵壓縮循環回原料預混罐,重復利用。
由預分離塔T101塔釜流出的物料冷凝至20 ℃后,進入萃取精餾塔T201,用水作為萃取劑,以增加甲醇與環氧丙烷之間的揮發度差異。萃取精餾塔塔頂壓力為0.1 MPa,全塔壓降30 kPa,塔頂溫度為31.5 ℃,塔釜溫度為75.5 ℃。從萃取精餾塔塔頂分離出含有醛類和丙烷雜質的粗PO,塔釜所得混合物料進入甲醇雙效精餾高壓塔T301。在常壓下,通過化學吸附過濾醛類后,通入PO提純精餾塔T203除去輕組分物質,塔頂排出的輕組分丙烷輸送回母廠,塔釜所得的高純度環氧丙烷產品與T203塔釜所得產品混合后輸送至產品儲罐。

圖3 環氧丙烷提純工段模擬圖
由環氧丙烷提純工段的萃取精餾塔T201塔釜分離出含大量水分及甲醇的混合物料進入甲醇雙效精餾高壓塔T301,塔頂壓力為0.5 MPa,溫度為111.5 ℃,塔釜溫度為120.7 ℃。高壓塔塔頂的出料為氣相高純度甲醇,其作為常壓精餾塔T302塔釜的再沸器熱量來源,通過冷凝后,一部分循環回反應器,另一部分經冷凝壓縮后循環回原料預混罐V101。

圖4 重組分回收工段模擬圖
在建立全工藝過程模擬時已經對局部可以尋優的參數,進行了尋求最優的求解,這些參數包括各精餾塔的塔板數、回流比、進料板位置等,以下為全工藝中一些典型精餾設備操作數據優化結果和過程。
3.1.1 進料位置優化
進料板的位置取決于進料的熱狀態以及塔內操作狀況,進料板位置選取對分離效果影響很大,采用Aspen Plus中Sensitivity對預分離塔進料板位置進行優化,優化結果如圖5所示。
經分析可知,當選取進料位置為第9塊板時,塔頂丙烯濃度最高。因此本塔選擇第9塊板作為進料板。

圖5 塔頂丙烯濃度與進料位置關系圖
3.1.2 回流比優化
精餾過程中回流比對能耗有很大的影響,因此,要選取一個能達到分離效果的最小回流比。采用Aspen Plus中Sensitivity對回流比進行優化,優化結果如圖6。

圖6 塔頂丙烯濃度與回流比關系圖
分析圖6,當回流比小于0.4時,無法達到分離要求,當回流比大于0.4時,對分離效果的提高沒有明顯影響,為了在達到分離要求的基礎上,使能耗降到最低,選取0.4作為預分離塔的最佳回流比。
綜上所述,預分離工段優化結果為精餾塔第9塊塔板進料,最佳回流比為0.4。
3.2.1 進料位置優化
粗PO的進料位置對PO的純度有十分重要的影響,采用Aspen Plus中Sensitivity靈敏度分析對環氧丙烷提純塔進料位置進行優化,優化結果如圖7。

圖7 環氧丙烷純度與進料位置關系圖
分析圖7可知,當粗環氧丙烷的進料位置為第15塊板時,塔釜所得環氧丙烷純度最高。因此,選取第15板作為環氧丙烷提純塔的進料位置。
3.2.2 回流比優化
系統采用Aspen plus軟件中Sensitivity對環氧丙烷提純塔進料位置進行優化,優化結果如圖8。

圖8 塔釜環氧丙烷采出量與回流比關系圖
分析圖8可知,隨著回流比的增加,分離效果隨之增加,然而考慮到塔頂冷凝器及塔釜再沸器熱負荷的上升,我們最后選取PO提純塔的回流比為9,作為最優操作回流比。
綜上所述,環氧丙烷提純精餾塔優化的結果表明進料位置選擇第15塊塔板,最佳回流比為9。
3.3.1 塔板數優化
分析圖9可知,隨著塔板數增加,分離效果隨之提高,但當塔板數大于13塊時,分離效果增加不再顯著,綜合考慮副產物的質量及設備投資費用,選取重組分分離塔的塔板數為13塊。

圖9 塔頂丙二醇甲醚采出量與塔板數關系圖
3.3.2 進料位置優化
系統采用Aspen Plus中Sensitivity對重組分分離塔的進料位置進行優化,優化結果如圖10所示。

圖10 塔頂丙二醇二甲醚流量與進料位置關系圖
分析圖10可知,當進料板數大于8時,提純效率急劇降低,且精餾塔上下冷凝器和再沸器能耗也隨之增加,因此選擇第8塊板為重組分分離塔的進料位置。
綜上所述,重組分分離塔塔板總數為13塊,最佳進料塔板數為第8塊。
通過使用Aspen plus對HPPO工藝進行優化,對Aspen plus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在現行的工藝條件下,優化結果如下:
全工藝模擬包括預反應工段模擬、環氧丙烷提純精餾塔工段模擬以及重組分分離工段模擬,在原有HPPO工藝的基礎上對上述3個工段進行了工藝模擬,通過對工藝的優化,最終確定反應預分離工段第9塊塔板進料,最佳回流比為0.4;環氧丙烷提純精餾塔第15塊塔板進料,回流比為9;重組分分離塔總塔板數為13,進料位置為第8塊塔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