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赴巴布亞新幾內亞特派記者 黃格

巴布亞新幾內亞(巴新)主辦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使得這個南太平洋小島國一下子吸引了全球的關注。作為APEC中經濟發展相對落后的經濟體,巴新是澳大利亞以及中國等進行援助的對象。然而,隨著近年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前往該國投資建廠,修建基礎設施,一些西方媒體及機構有了“想法”,從“不必要”的工程,到所謂“債務陷阱”,他們對中國妄加非議。中國在當地的活動究竟帶來了什么?《環球時報》記者近日實地走訪在巴新承建各類工程的中國公司,聽他們講述在海外的故事。
“布圖卡學園”——來自中國“時尚之都”的禮物
在巴新首都莫爾茲比港南區的“KilaKila”地區,坐落著中國巴新友誼學校·布圖卡學園。藍色的桌椅整齊地擺放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多媒體設施一應俱全,學校占地面積50582平方米,包括幼兒園、小學部、中學部,可容納約3000名學生就讀。
這是深圳市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而在莫爾茲比港援建的學校。2016年2月,深圳特區建發集團接到任務后,迅速著手土地調研與初步方案設計,聘請當地律師,前后研究7所學校,最終在2017年3月確定擴建原布圖卡小學。
承建方中建鋼構巴新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說,學校正式開始施工是在2017年8月,完工時間是2018年8月,雖然工期比較短,但公司選用國內領先的裝配式建筑,時間和質量上都有保障。
據馬帥講,學校剛開始建設時,由于文化、習俗、語言上的一些差異,參與項目的員工與周邊的村民曾產生過摩擦。隨著項目的展開,通過在當地采購材料和生活物資,拉動了經濟發展;通過雇用周邊工人,提供了就業機會,也提升了他們的勞動技能。平時,公司還會向周邊居民贈送米、油、肉等生活必需品,逢年過節邀請他們來聯誼。2018年春節,中國管理人員和工人留守在巴新,當地居民幫忙貼對聯、掛燈籠,一起吃年夜飯、賞煙花。通過這些方式,項目員工和周邊村民建立了友好關系。
《環球時報》記者看到,在學校的草坪上,醒目的英文單詞“TheBeltandRoad”(一帶一路)被工人用綠植拼出;在運動場看臺上,紅黃座椅拼出“Shen?zhen”(深圳)字樣;在教室課桌上,印著“創意深圳,時尚之都”。
說起這所學校,還要提一個人——莫爾茲比港南區議員、APEC事務部長賈斯汀·特卡琴科。布圖卡學園在他的選區內,他十分珍惜中國饋贈的這份禮物,幫助溝通海關辦理免稅,推動報批報建,甚至派出私人警衛到學校保衛安全。他說:“中國援建的布圖卡學園是巴新最好的學校,將深深影響這些孩子。”一名居住在附近的30多歲的當地女子也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幫我們建了這么完美的一所學校,讓我們的孩子可以接受好的教育,非常感謝。”
APEC峰會前,即11月16日,中巴新領導人共同出席了布圖卡學園啟用儀式。當天,學校外聚集著翹首以盼、興高采烈的當地民眾,“感謝習主席為我們援建學校和道路”的橫幅格外醒目。
巴新人說:中國項目效率高、質量好
布圖卡學園只是中國企業和機構在巴新援建的諸多工程之一。據統計,目前在巴新的各類中資企業有近40家,雇用當地員工近9000人。中鐵建設集團國際事業部副總經理周文江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巴新當地對中國援助普遍歡迎,尤其是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他們認為中國項目效率高、質量好。
中鐵建設于2008年進入巴新市場,至今已承攬大小工程20多項,包括巴新最大綜合性超市長青超市、地標性建筑海港寫字樓以及迎風公寓、SP啤酒廠等項目,總施工面積16.8萬平方米,累計合同金額約合人民幣15億元,為當地提供數千個就業崗位。
周文江告訴記者,巴新當地人隨中資公司發展業務的越來越多,他們對中國公司和中國人也有了更多了解。“跟我接觸的巴新當地人還是非常歡迎我們的。巴新今年正式參加‘一帶一路,他們很期待借‘一帶一路給他們國家帶來更大發展。”
在走訪中鐵建設莫爾茲比港元素酒店項目建設工地時,一名叫“KakuaUli?ando”的當地工程師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一帶一路倡議給巴新帶來了發展,我們期待今后有更多機會”“我有很多中國同事,他們很友好,我喜歡和他們共事”。
在工地上,記者還碰到一名30多歲的中國工人。交流得知,他來自山西,在巴新已經待了10年。最開始時他是一名普通的技術工人,如今已成為一名項目經理。他說,大概每半年能回國一次,雖然辛苦,但苦中作樂,現在在這邊已經習慣了。
周文江也和記者分享了一些他在當地的經歷:“前段時間,我們的施工項目在公司內部技術審核中發現業主設計的土方換填深度不足,但業主為了節約成本堅持讓我們按圖施工。出于對項目質量的長期考慮,我們主動要求增加換填深度并提高墊層混凝土標號,業主和設計監理非常不理解,覺得我們是不是在給他們‘挖坑,在技術回復中特意標注‘同意你方方案但不額外增加費用。在我們施工結束后,設計監理私下跟我們說:‘從來沒見過你們這么傻的公司!”
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是在巴新開展大工程的另一個“大戶”。巴新援建道路項目(中國政府援助),NCDC道路改造項目(中國進出口銀行貸款),西高地省高地公路升級改造項目(中國進出口銀行貸款),都是由中國港灣負責實施,這些項目帶動巴新近年來經濟持續高速增長。
巴新援建道路項目包括獨立大道(新建)項目和巴新機場快速路(修繕)項目兩個部分,是中國政府近年來援助巴新的重大項目,也是巴新APEC會議的重點配套項目。獨立大道位于莫爾茲比港國際會議中心及國家議會大樓前,全長1.06公里,雙向六車道,設計時速50公里/小時。該項目是巴新國內等級標準最高的道路,直接服務于巴新相關重大活動。在APEC會議召開期間,獨立大道兩側掛上了中國國旗和中國結,滿滿的“中國味”。
中企高管:“中國企業走出去,一定做負責任的企業”
“中國人常講‘要致富、先修路,改革開放40年來,走在前列的基建正是推動中國經濟飛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中國港灣總經理唐橋梁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中國這條發展經驗,對于今天的巴新具有很大借鑒意義,這也正是‘一帶一路倡議的基礎部分——交通基礎設施聯通的含義所在。”
在唐橋梁看來,隨著“一帶一路”的深入推進,中巴新兩國未來將會有更多務實合作落地生根,而這也將為巴新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不過,《環球時報》記者通過采訪了解到,中資公司在巴新也面臨不少挑戰。
中建鋼構巴新有限公司總經理馬帥表示,巴新國土面積46.28萬平方公里,蘊藏著豐富的資源,但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落后,基礎設施薄弱,因此需求龐大。與此同時,一些因素導致巴新營商環境不完善,經商成本較高,“例如行政效率較低,投資開發存在土地確權問題,高失業率導致社會治安較差等”。
周文江對《環球時報》記者提到,巴新當地建材供應不足,很多材料依靠進口,此外,熟練技工短缺也是一個難題。“中鐵建設自進入巴新以來為當地培養了大批建筑工人,目前仍有一大部分曾經在中鐵建設工作過的工人活躍在莫爾茲比港各個建筑工地”,他說。
除了這些客觀因素,一些西方國家還在當地鼓吹“債務陷阱論”,蓄意抹黑中國正常投資。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業部總經理陳重告訴《環球時報》記者,這些鼓噪聲的存在有一段時間了,不單是在“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也伴隨過去幾十年中企“走出去”的發展歷程。
陳重說,從過去的技術勞務輸出,到工程分包,再到公司總包,這是中企在海外的整體發展歷程。在這個過程中,中企對國際社會的理解認識在加深,像中交建這樣的企業,在推進一些項目時,會特別關注當地社會對基礎設施的需求到底如何,基礎設施本身對當地經濟的拉動作用到底怎樣。
陳重以蒙內鐵路為例說,最初肯尼亞政府想要電氣化鐵路,而且還是雙線,中方研究認為,對方社會發展水平尚不適用那么高的標準,于是做對方工作,降為內燃機車,待將來再上電氣化。陳重說,現在該項目收益已經可以返還貸款,“中國企業走出去,一定做負責任的企業,不要去忽悠人家”。▲
環球時報2018-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