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互聯網+”時代下,財務開始逐漸走向實時化,不僅使資源共享更便捷,而且也節約成本、提高效率。在企業謀求業務轉型的同時,“互聯網+”也為現行的財務管控模式帶來極大影響。但在財務管控轉向新模式進程中,也存在無法避免的風險因素,極大地制約著財務管控模式變革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財務;變革;管控模式
今年以來,隨著“互聯網+”模式在全國范圍內的迅速普及,“互聯網+”思維為我國多數企業帶來了新的變革契機。憑借互聯網的發展,財務管理也迎來了發展變革的最好機遇。
一、互聯網對財務的影響及“互聯網+財務”的特點
1.“互聯網+”對財務的影響
互聯網使企業在全球范圍內實現信息互動和共享;互聯網使財務系統環境和內容在互聯網下發生了變化:(1)財務數據的載體由紙質變為電子介質。(2)財務數據處理工具由計算器、筆變為高效運算的電子計算機,并可實現數據傳遞和遠程計算,從而提高數據處理與加工的速度。(3)財務數據輸入輸出模式由單向慢速轉變到雙向高速,且能實現實時數據的直接輸入輸出,適應網上交易的需要。
2.“互聯網+財務”的特點
互聯網的發展加強了財務信息公開的程度和頻率,并使部分財務信息得以持續和及時公開,進一步擴展和深化了財力披露。財務人員必須以在線即時模式緊跟技術更迭進行處理。利潤表和資產負債表中的部分信息幾乎保持實時更新,例如現金、存貨、應收賬款等賬戶保持及時更新,適用于管控需要。
3.“互聯網+財務”是一個集成化財務管理信息的業務重組系統
在一定程度上各個單位或部門不再進行數據核算,而利用核算中心主機集中進行比對、核算、分析,而且經處理過后可通過互聯網獲取本身所需數據。“互聯網+財務”的財務特征是實時化、集成化、多元化、便捷化、智能化。
二、“互聯網+財務”對傳統財務的影響和變革方向
“互聯網+財務”既對傳統財務必要保留,又對傳統財務必然變革。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1.核算的具體對象變化
在互聯網時代,企業資金的進入、循環和周轉,以及在權益之間的轉化運動發生變化,企業出現模糊分工,使得核算對象發生變化,“資金運動論”已不能完全適應“互聯網+財務”的需要。
2.原來會計假設需與時俱進不斷補充和完善
隨著“互聯網+財務”的發展,傳統會計假設諸如會計主體假設、財務分期假設、持續經營假設、貨幣計量假設,需要需要不斷修正完善。互聯網突破了空間時間的限制,使用電子數據甚至電子貨幣進行交易、傳遞、記錄,同時引發了貨幣和支付變革。
3.財務職能隨之變化
“互聯網+財務”對核算和監督職能都有相關要求,特別是財務監督職能。隨著互聯網技術的應用,財務人員的時間精力得以解放,可以由從事瑣碎的工作向從事非常規的會計參與決策方向轉變。
4.部分會計準則受到影響
權責發生制和歷史成本原則等會計準則受“互聯網+財務”發展的影響。在網絡新環境下,公司線上交易產品市場價格相對活躍,并且現代企業環境多變導致其成立、解散活動靈活多變,歷史成本計價的局限性導致財務報告難以公允地反映其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在非持續經營階段,不能充分反映現金流量信息。
5.賬戶設置存在落差
傳統分類賬戶、T類賬戶和寫在紙上的賬戶略顯滯后,已不能適應互聯網時代的要求。
6.傳統財務報告逐步演變。傳統的財務報告相對滯后, 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反映時間受到制約。“互聯網+財務”的電子財務報表更加快捷復雜,可快速滿足決策者的要求。
三、“互聯網+財務”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在“互聯網+”的時代大環境下,大數據、云計算等新型技術的革新速度與日俱增,但由于互聯網財務在我國還處于初期發展階段,在發展中尚存在諸多風險,還有以下問題需要改進:
第一,“互聯網+財務”的快速發展,企業財務風險在原有投融資風險和經營風險的基礎上增加。諸如:交易完整性、舞弊風險、內外部侵入風險等風險,給企業傳統的生產經營活動帶來挑戰!
第二,“互聯網+財務”的理論有待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只有“互聯網+財務”理論更完善,才能為“互聯網+財務”發展政策、法規的制定提供有力依據。
第三,數據信息在傳遞過程中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已成當務之急。在互聯網環境下,數據信息通過互聯網得以傳輸交互,一些財務數據流動過程中的簽章等傳統確認手段不再適用,所以很難確保信息的真實完整。
第四,網絡安全性問題凸顯,是急需解決問題的重頭戲,包括各類病毒的防范以及網上黑客攻擊等不得不應急處理。
四、“互聯網+財務”發展變革的幾點思考與建議
1.管控服務成財務共享成必然趨勢
在“互聯網+”時代,網絡正在逐漸滲透著不同行業,變革著企業管理的各環節,也為各行業帶來重新洗牌的影響。財務管控模式更加趨向前端服務化,財務共享服務在“互聯網+”的推動下,在社會上的認知度越來越高。“互聯網+”不僅加行業,推動產業升級轉型,而且延伸到業務領域,驅動企業管理新模式出現。盡管互聯網并沒有改變各單位原“人財物產供銷”的鏈條,但變革了組織流程、商業邏輯和制造模式。從提高運行效率到降低成本,再到創造收入來源,改善企業營收及盈利能力。
“互聯網+”正在改變單位的形態。企業管理將由原來的層級鏈條式向水平扁平化轉變。越來越普遍的將是矩陣式管理。“互聯網+”正推動會計管控模式進入管控服務型財務共享的創新階段。
政策導向這個宏觀因素也對財務共享的變革發展起了不可磨滅的作用。特別是財政部下發的《企業財務信息化工作規范》文件中指出,下級單位數量多、分布廣的企業(集團)應當探索利用信息技術促進財務核算的集中,逐步建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
2.管控與服務并重,財務管控模式步入嶄新階段
從財務管理內容看,財務管控主要包含基礎數據采集與錄入、交易處理、標準化報告,進而到績效管理、決策。與傳統的財務共享中心比較,“管控服務型”財務共享強調優質服務與全面管控并重。縱向方面加強對下運營單元的管理控制力度,橫向方面實現財務與業務一體化管控,為企業實現管理決策和有效監管提供堅實技術支撐。
對于企業而言,有效管控是第一目標。在企業內,組織扁平化能夠實現量化分權模式,但卻很易管理失控,不利于整體上管理和決策。
3.“互聯網+財務”對企業管理和經營方式提出更嚴格要求
企業要想提高自身管理競爭性,促使財務管控模式正向變革,就要用財務共享新方式推進管理財務在企業內部的貫徹和落實。
4.“互聯網+”背景下的財務管控模式創新要注重新思維
一是注重社會一體化思維。財務共享的目的是要全機構共同使用一個財務機構或財務機構,要將該類機構集中整合。
二是注重客戶第一思維。目前的財務管控模式,已轉變為以客戶參與為核心,而企業的員工也是是客戶。
三是平臺經濟思維。財務服務外包的前提要信息技術平臺和共享服務平臺兩個平臺存在,要適時將兩者建立合一,就能達到財務共享,實現財務管控新模式轉變。
由上分析,管控服務型財務共享已成為企業尤其是集團企業財務管控模式戰略定位的重要趨勢。但財務共享中心的建設也需打破慣性思維、提前規劃、長遠謀劃,不能一蹴而就。
參考文獻:
[1]凌詠春.企業集團實施互聯網化財務管理體系探討[J].財經界:學術版, 2010(9).
[2]錢玲玲.電子商務環境下的財務管理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5):10-12.
[3]耿釗.云財務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以及應對措施[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5.
[4]邵昂珠.基于互聯網思維的財務管理工作創新探索[J].商, 2014(08):119-121.
作者簡介:
董會珍(1982—),女,漢族,經濟師,擔任財務工作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