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丹
摘要:本文從文學語用學中格萊斯的會話含義理論的角度出發(fā),以個案分析的定性分析方法,剖析法國小說《茶花女》中的人物對話,揭示對話背后隱含的弦外之音,有助于揭示人物性格特征,故事發(fā)展的線索,為傳統(tǒng)文學研究提供一些新的探索和思考。
關鍵詞:《茶花女》;會話含義理論;合作原則
從知網(wǎng)檢索結果來看,國內(nèi)外學者對法國作家亞歷山大·小仲馬創(chuàng)作的《茶花女》的研究多數(shù)從女性主義、人物形象等方面展開。雖然這些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績,但仍存在對《茶花女》的會話含義推導的內(nèi)容及步驟不全面等問題。本文嘗試運用文學語言學中格萊斯理論,如合作原則分析《茶花女》中人物對話蘊含的會話含義,有助于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層次地把握作品中的人物和對主題的理解,也為文學研究提供了一些新的視角,也為語言學和文學的教學拓展了新的思路。
一、格萊斯的會話含義理論
會話含義理論是文學語學用的基礎理論,是美籍語言哲學家格萊斯于1967年在哈佛大學的演講中提出的,在語言學界引起巨大的反響,被譽為“語用學的一個重大推進”。格萊斯認為,在人們的日常交際過程中,說話人和聽話人為了達到交際的目的,應該有意或無意地遵守著某一個原則,使交際的話語符合交際的需要,從而完成交際的任務。格萊斯稱這一原則是“合作原則”。
合作原則具體體現(xiàn)為以下四條準則:
1.數(shù)量準則:
(1)話語包含交際目的所需要的信息;
(2)話語不應該包括多余的信息。
2.質(zhì)量準則:
(1)話語的內(nèi)容必須是真實可信的話。
(2)話語不應缺乏足夠的證據(jù)。
3.關聯(lián)準則:話語要切題,不可說與談話無關的話。
4.方式準則:話語簡明扼要,條理清晰,避免歧義、冗長,雜爛無章。
合作原則揭示了字面意義與言外之意的關系,解決了如何分析講話人的話語蘊含的意思,反映了說話人的目的。如果話語直截了當?shù)乇磉_自己的意思,就必須遵守上述4條準則。但是實際的交際過程中,人們并不能像遵守交通規(guī)則一樣遵守合作原則,會不同程度地違反某些準則。由于說話人在對話時違反了合作準則,聽話人通過違反合作原則來推導話語的弦外之音。這就是話因違反某一準則而產(chǎn)生的會話含義。
二、《茶花女》中會話含義的實現(xiàn)
《茶花女》講述了一個青年人與巴黎上流社會一位交際花曲折委婉的愛情故事。小說中人物個性鮮明,格調(diào)輕松自然,深受世界各國讀者的喜歡。特別是作品中的人物對話,并未嚴格遵守合作原則,產(chǎn)生了弦外之音。
違反合作原則:
1.違反數(shù)量準則
合作原則的數(shù)量準則要求對話中提供的信息量不可以多,但也不可以過少,可以準確表達說話者的意思即可。但是,《茶花女》中違反數(shù)量準則的對話較多。如第十二章中:
阿爾芒:“幾時見面呢?”
瑪格麗特:“聽我說,你先拿著壁爐上的這一只小金鑰匙,去打開這扇門;再把鑰匙送到這里,你就走。今天白天里你就可以收到我的一封信同我的命令,你知道你應該盲目地服從我。”
阿爾芒急切地詢問再次見面的時間,瑪格麗特并沒有給出具體的時間,而是告訴阿爾芒見面的方式。通過違反數(shù)量準則表達隱含的意思。瑪格麗特因生活奢靡而作G伯爵的情婦和公爵的干女兒,她的人身自由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因此,采取違反數(shù)量準則暗示阿爾芒不要再追問見面的具體時間。
2.違反質(zhì)量準則
合作原則中的質(zhì)量準則要求對話中提供的信息要真實可信,不可以說沒有根據(jù)的假話。然而,《茶花女》作品中違反質(zhì)量準則的語言隨處可見。如在第十八章中:
阿爾芒:“你的馬車普于當斯怎么不來還你呀?”
瑪格麗特:“兩匹馬里頭有一匹病了,車子上也要修理。寧可趁我們在這里的時候弄弄好,我們在這里是用不著車子的,省得等到回巴黎去了再弄。”
瑪格麗與阿爾芒相愛,居住在巴黎郊區(qū)的小屋。但是,因之前巴黎奢靡的生活欠下巨額債務,她只能依靠變賣物品(馬車、珠寶等)償還債務。瑪格麗特并沒有將實情告知阿爾芒,而是編造一個謊言試圖隱瞞真相。這里明顯違背了質(zhì)量準則,自知虛假的回答體現(xiàn)了瑪格麗特雖是一位淪落風塵,但依然保持著高尚、善良的心靈,感情純真。
3.違反關聯(lián)準則
合作原則中的關聯(lián)準則要求對話要與前文有關聯(lián),不要說和話題無關的話,但有時為了避免正面回答問題,對話會故意提供與主題無關的話。如《茶花女》的第十九章中:
瑪格麗特:“你在巴黎很久了?”
阿爾芒:“我接著幾封父親的來信,不得不寫回信。”
阿爾芒此次去巴黎,不僅到達自己的舊所查看父親和妹妹的來信,還去了普于當斯家中打探馬車和珠寶的去向。瑪格麗特詢問阿爾芒在巴黎呆了多久,阿爾芒卻回答收到父親的信件并回復信件。這里明顯違反了關聯(lián)準則,但表明了兩人都在小心翼翼的保護愛情,避免對方受到傷害。
4.違反方式準則
合作原則的方式準則要求對話避免含糊和產(chǎn)生歧義的詞語,要簡明扼要。而文學作品《茶花女》中卻用隱喻等方式表達說話者的意圖。如第十章中:
阿爾芒:“請你允許我說一句話,瑪格麗特,你曾經(jīng)害過兩個月的病,就在這兩個月的期間里我每天都來探問你的消息。”
瑪格麗特:“真話的,但是你為什么不上樓呢?”
阿爾芒:“因為那時候我還不認識你。”
瑪格麗特:“難道對我這種姑娘還有什么拘束么?”
阿爾芒:“當著女子總是有點拘束的;這至少是我的意見。”
對話中“女子”的所指明顯模糊不清,是指瑪格麗特小姐一人?還是指所有的女性呢?顯然這一表達比較模糊,但是比較形象地表現(xiàn)出阿爾芒面對心愛的瑪格麗特的拘謹。
三、總結
綜上所述,小仲馬的《茶花女》中,人物對話違反合作原則的現(xiàn)象比較普遍,產(chǎn)生了特殊的會話含義。本文通過對《茶花女》中違反合作原則對話的分析,得出違反合作原則并不影響對話的正常進行,反而增加了文本背后的會話含義。《茶花女》中對話的會話含義刻畫了人物鮮明的個性,體現(xiàn)了人物豐富的內(nèi)心活動。另一方面,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xiàn),文學語用學雖然處于邊緣學科的地位,但其理論,特別是會話含義理論對小說中的人物語言進行研究,有助于讀者理解作品中間接委婉的表達,深層次地了解作品中的人物形象,進而讓讀者領略到小說獨特的韻味。
參考文獻:
[1]Grcie H.P.Meaning[J].Philosophical review,1957 (3):377-388.
[2]Grice.H.P.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Beijing:Foreign Langu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2.
[3]李玉民.茶花女[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2014.
[4]鄭國平.小說作品中的會話含義分析[J].赤峰學院學報,20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