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浩宇
摘要:本文主要對比三個書摘類網絡平臺的分類標簽的異同,結合圖書分類,辨析各個分類方法對于引導當代大學生進行優質閱讀,培養當代大學生人文素養有何優劣。本文將先對三個書摘類網絡平臺的分類標簽進行描述和分析,進而比較三者的異同,最后考察他們各自的優點和缺點,嘗試最能提高大學生人文素養的書摘類網絡平臺標簽分類方法。
關鍵詞:書摘類網絡平臺;分類;標簽
書摘類網絡平臺作為一種在當下十分受歡迎的閱讀方式,具有不受時間、地點等客觀因素影響的特點,深受當代大學生的喜歡,是培養當代大學生人文素養的重要途徑。它集閱讀,摘錄,分享等功能于一體,實用性極強,其中尤其句子迷、蘿卜書摘、豆瓣讀書三個平臺的使用最為廣泛。這三個軟件也受到了很多使用者的好評,并且具有各自的特點,在深度和廣度兩個方面為當代大學生提高人文素養起到了幫助。在檢索功能上,他們對各自平臺上的內容進行了整合和分類,設置分類標簽,一方面方便了使用者檢索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另一方面也是為一部分沒有目的或者說是沒有特定方向和興趣愛好的使用者提供方向,為他們做出了指引。
“圖書分類的目的是依據分類法,將內容相同或相近的圖書編制相同的分類號,以便集中排架和管理,方便讀者檢索和借閱?!睍惥W絡平臺的分類標簽與圖書分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將已有的內容進行分類,以便檢索。但是作為分類標簽,在一定程度會起到吸引使用者閱讀某一類內容的作用,這是圖書分類所做不到的。
蘿卜書摘的分類標簽主要是按照內容分類,熱門標簽主要有“心理”、“詩歌”、“古代”、“散文”、“愛情”、“青春”等,主要是根據摘取的內容或者摘取作品的體裁來進行分類,但其分類主要是還針對內容。這就和現代圖書館按照圖書內容分類的分類方式很相像。在圖書館檢索圖書時,如果一本圖書的索書號是以字母“I”開頭,那么這本書一定是文學類的相關書籍。相類似的,在蘿卜書摘里點擊“心理”這一標簽,得到的就都是和心理學相關的內容。這樣的分類,在內容方面上,最大程度滿足了使用者的需求,可以引導使用者在某一方面不斷得到強化,使其在某一領域獲得很充沛的知識儲備。但是這樣的分類對于使用者知識的廣度卻是遠遠不夠的,在這樣的引導下,他們專注于某一方面內容的閱讀,對于其他方面的認知會漸漸受到限制。
而句子迷的情況卻恰恰相反,句子迷層層劃分,分類標簽更為明確而細致,每一個分類下的內容也就更少了一些,使用者可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對一個標簽下內容的閱讀。句子迷首先會根據體裁進行第一次劃分,“名人名言”、“散文美句”、“小說摘抄”等,在此之后,依據作者時代、國別,作品內容再一次一次地細化,進行二次、三次劃分。這樣的分類標簽不僅使得使用者有了更多的選擇,還可以讓使用者不會沉浸在某一標簽中不能自拔。這就解決了“蘿卜書摘”中使用者知識廣度受限制的問題。但是,這樣的分類標簽,同樣存在著它自身的問題。過度的細化在讓使用者有了更多選擇的同時,也引發了另一個問題,有很多內容在這種過度細化的情況下無法歸類,或者說是歸類不明確,再加上“句子迷”內容本身就是魚龍混雜,就會使分類虛有其表,打開句子迷分類檢索的界面,就會有一種迎面而來的粗糙和駁雜感。雖然使用者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內容,并且接觸到分門別類的內容,但是內容的質量,以及混亂的分類同樣給使用者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豆瓣讀書的分類方法與句子迷相類似,都是先進行一級分類,然后再繼續二級分類。豆瓣讀書首先進行的是內容上的分類,分為“文化”、“經濟”、“科技”等等。進而將它們再進一步細分為“現代文學”、“古代文學”、“王小波”、“IT互聯網”、“通信”等等。這樣的分類和句子迷的分類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在使用豆瓣讀書時,使用者并不會產生使用句子迷時的混亂感,相反這樣的分類標簽能使使用者很清晰,很有深度地感知到那些內容。
比較三種書摘類網絡平臺的標簽分類方法我們不難發現,這三種分類的本質區別主要在于是否進行了更進一步的劃分,以及劃分時的次序。它們有著各自的優點。蘿卜書摘的分類標簽,滿足了使用者對深度的要求,并且能夠培養使用者對某一類內容的興趣,但同時也存在其缺乏廣度的弊端;句子迷的分類標簽可以說是十分詳盡,滿足了使用者的廣度,但是過于零碎,閑散;豆瓣讀書是三者中分類標簽做的比較中肯的,在深度和廣度方面都替使用者考慮了很多。
但仔細觀察豆瓣讀書和句子迷的標簽分類,我們會發現句子迷的標簽分類其實更為精準細化,但是實際情況卻遠不如豆瓣讀書理想。
除此以外,句子迷內容上的魚龍混雜直接造成了其分類的粗糙混亂,相較于蘿卜書摘和豆瓣讀書,句子迷在內容上處于劣勢。但是細究句子迷的分類方法,固然有混亂之嫌,卻也是最為詳盡的,盡管這樣的詳盡并沒有起到好的作用。
除此以外,豆瓣讀書的內容雖然并不都是長篇大論,但是相比于句子迷內容的主體——短句子而言,卻可以稱之為“長篇”。句子迷的內容本身就是瑣碎繁雜的,再配以這種精確繁復的分類方式,當然會使使用者頭暈目眩,不知所措。但是這樣的分類方式卻很是適用于主要內容是長篇大論的豆瓣讀書。
所以,書摘類網絡平臺在進行標簽分類時,首先應當保證的就是書摘或者說是平臺內容的可讀性,以及其價值。一定要剔除那些無意義的信息,讓平臺上的內容向精品化靠攏,而不是不加選擇的一股腦推給使用者,在一開始就把好質量關,在本身內容質量過硬的前提下,進行標簽分類就會更加容易。
其次就是盡可能的做到精準詳盡,不妨多加入一個環節,將書摘的長短進行劃分,并且作為第一層級的劃分。如果是長篇,那么進行句子迷式精細的二級劃分,如果是短篇,那么就進行蘿卜坑式的標簽分類。這樣就能保證無論是哪一種篇幅的書摘,其價值都能得到體現。
要培養當代大學生的人文素養,無論是在深度還是廣度上,都要有一定的提高和拓展,那么現有的分類標簽顯然是尚未滿足這一要求的,應在確定質量的前提下從篇幅以及其他因素上入手,不斷改進完善已有的分類標簽。
參考文獻:
[1]穆曉婷.圖書分類中的疑難問題及解析[J].圖書館建設,2012 (5):34-40.
[2]樊肖虹.高校圖書館中文圖書分類標引一致性問題探討[J].圖書館雜志,2015,8 (總第292期):51-56.
[3]孔慧.高校圖書館圖書分類研究[J].圖書館雜志,2015,8 (第292期):51-56.
[4]譚可.提高文獻分類質量的策略與方法[J].高校圖書館工作,2002 (6):48-49,62.
[5]王國斌.當前圖書分類實踐的若干突出問題[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7 (4):6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