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婷
摘要:寒暄是一種意向性交際,在這種交際過程中,關聯理論貫穿整個話語認知和理解的過程。關聯的程度取決于話語的語境和處理話語時的努力程度上。本文簡要介紹了寒暄語和關聯理論,從關聯理論的明示-推理模型出發,對德語寒暄語的負面功能進行了解釋,并分析了德語寒暄語負面功能產生的過程。
關鍵詞:寒暄語;負面功能;關聯理論;明示-推理;闡釋
一、寒暄語的定義與界定
英國人類學家Malinowski(1923)是“寒暄語”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他將寒暄語定義為:“僅通過詞語交流就實現和睦關系的一種語言。”筆者在研讀眾多文獻的過程中,發現前輩學者對寒暄所作出的界定大同小異。他們認為寒暄是一種社會規約性很高的言語行為類型,這類行為及其語言多是熟人之間為了維護社會關系,有時也是陌生人之間為了打破沉默而采取的會話行為。龍又珍(2009)指出“說寒暄語不傳遞信息是讓人難以信服的”,譬如筆者在學校遇見熟人,熟人問:“干嘛去?”筆者回答:“去找老師。”這就已經構成了一種信息傳遞。冉永平(2012)則認為寒暄語“其主要目的在于建立與維護交際雙方的社交關系或社會關系,而不是向對方提供具體的交際內容。”
在功能方面,寒暄語的功能分為正面功能和負面功能。積極作用不用贅述,消極作用指的則是由于寒暄語的不當使用而使談話雙方產生負面情緒,導致交際失敗。另一方面,龍又珍(2009)在她的文章中指出,一些寒暄語也具有中斷或者終止交往的負面功能,這里的“負面”所指的就并不是負面元素。
二、關聯理論
法國學者斯波伯和英國學者威爾遜在他們聯名出版的《關聯性:交際與認知》中提出了與交際和認知有關的關聯論。關聯論從心理學角度研究話語理解,認為人類心智朝高效率方向進化,注意力和認知資源傾向于自動處理那些具有關聯的信息,話語理解過程設計心理表征的推理和計算。
說到關聯理論,離不開談論交際。交際分為有意交際與無意交際,有意交際就是說話人為了達到一定目的而產生的交際活動,關聯理論關注的正是有意交際。何自然(1997)認為,人們在意向性言語交際中理解語言,靠的是一個明示-推理過程。在寒暄交際中,往往會因為交際雙方的意圖或理解的差異,中止或終止交際的進行,從認知的角度來看,通過“明示—推理”機制可以對寒暄語負面功能作出更好的解釋。
三、明示行為對寒暄語負面功能的闡釋
說話人的明示行為就是向聽話人清楚明白地表明自己的意圖,從而使聽話人能作出說話人預想的回應。在關聯理論看來,明示中的關鍵詞提示最佳關聯性,幫助聽話人進行話語與語境之間的邏輯構建。聽話人根據說話人的信息意圖激活關聯語境(最佳關聯性),信息意圖和其語境作為前提,按照一定的邏輯關系推出結論(交際意圖)。在德劇《西貝爾和馬克斯》中有這么一幕,
[1]Nachbarin:“Ich mache gleich einen Kaffee,kommen Sie doch?
Max:“Das ist ganz nett von Ihnen,aber ich muss wieder in die Praxis,meine Patienten warten.Aber vielen Dank fürs Agebot.Sch?nen Tag noch.”
(《Sibel und Max》)
例[1]是典型的告別時的寒暄。常造訪診所的老人奧拉夫生病不積極就醫,馬克斯向他的鄰居打聽情況。之后,鄰居邀請馬克斯一起喝咖啡。“aber ich muss wieder in die Praxis,meine Patienten warten.”則是馬克斯的回復,在臨走前很客氣地祝奧拉夫鄰居今天過得愉快。根據關聯理論,說話人馬克斯在寒暄中通過寒暄的方式向鄰居明示自己的傳信意圖,鄰居由他的話明白他不會留下來喝咖啡,隨之道別。這樣的寒暄恰當地結束對話,同時也規避了因寒暄語負面功能產生的不和諧氣氛。
四、推理對寒暄語負面功能的闡釋
明示和推理是交際雙方的認知和理解過程,明示主要從說話人的角度考慮,而推理則是從聽話人的角度研究。何自然認為,“所謂的‘推理是指聽話人從說話人明示手段提供的信息中推斷出說話人暗含的意圖”。
在看寒暄交際中,有時也會出現寒暄失敗的情況,這就涉及到寒暄負面功能的另外一種情況:由于寒暄的失敗而導致聽話人產生負面情緒。
[2]Yunus:“Vieleicht ist er ein riesen Wichser,und ich habe seine Gene.
Freund:“Das sagt nichts.Mein Vater ist zum Beispiel auch voll der Arsch und ich bin echt cool.”
Junus:“Ja,Mann.”
Freund:“Charakter-eigenschaften überspringen eine Generation.”
Junus:“Echt?Soll das dann hei?en,dass mein Kind ein Arschloch wird?”
尤努斯覺得父親拋妻棄子,是個混蛋,而自己是他兒子,也許自己也是不值得肯定的,這令他很沮喪。他的朋友試圖說些話安慰他,便說自己的父親也不是好人,然而自己卻成長得很好。尤努斯的最小認知努力使他聯想到自己,由朋友的話分析出上一代的人品不會對下一代的人品產生影響,由此推斷自己不是個壞人,這才心里好受一點。然而他的朋友又說了句“性格特征是隔代遺傳”,而此時,尤努斯的女朋友正懷著他的孩子,在這一認知語境下,他又聯想到那他的兒子豈不是會像祖父一樣人品堪憂,從而又陷入了沮喪之中,朋友也感到很尷尬。本想安慰一下尤努斯,結果適得其反。這類寒暄交際,說話人和聽話人所注重的側重點不同,說話人的真正意圖是安慰聽話人,而聽話人只關注話語的命題內容,最終導致聽話人產生負面情緒。
綜上,在關聯理論的指導下,運用明示-推理模式對寒暄語的負面功能進行闡釋分析。不管是在明示還是推理行為下,我們都應當注意明示寒暄的語境設定還有共同預設。在明示中,我們特別要注意前提的不確定性、明示信息的偏離與缺失都是寒暄語負面功能產生的因素。而在推理行為中,對明示行為的傳信意圖和交際意圖的識別尤其重要。只有注意避過誤區,使雙方能理解這整個話語過程,我們才有可能寒暄交際成功。
參考文獻:
[1]Malinowski,B.(1923).The Problem of Meaning in Primitive Languages.In C.K.Ogden,&I.A.Richards;(Eds.),The Meaning of Meaning(pp.296-336).London:K.Paul,Trend,Trubner.
[2]龍又珍.現代漢語寒暄系統研究[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3]冉永平.人際交往中的和諧管理模式及其違反[J].外語教學,2012 (4).
[4]何自然.語用三論:關聯論·順應論·模因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5]何自然.推理和關聯——認知語用學院里撮要[J].外語教學,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