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紅波
【技巧指津】
議論文寫作,對很多高中生而言,總覺得無從落筆。看到規定的題目后,在整體把握上沒有多少的頭緒。其實,仔細考慮議論文體構思方法中的“起承轉合”,掌握其規律,細化每一個方面,自然信心滿滿,下筆千言。
“起承轉合”看似議論文寫作的一個規則,其實對高中生而言,是一個特有的模式,對寫作而言,有著極好的幫助。
起,是起筆、起勢,是確定材料的審題立意,是讀懂材料,從材料中總結出觀點、立意,或是緊扣相關材料中帶有暗示性和關鍵性語句,來確定文章的主旨。
承,是承接,是對材料的分析。高中生對材料進行個性化的分析之后,找到適合自己能表達的角度。一則材料,有著很多切入點,有著表面立意、深層立意和創新立意,能夠懂得找到最佳的立意,有的放矢,才是更好。
轉,是轉入,開始正文的論述。為了更好地闡述話題,在寫作中,要用到引證法、例證法等。
合,是聚合,是照應主題,呼應全文。文章的最后,要做到點題,使前后呼應,彰顯中心。
【片段一】
看崇山峻嶺、清溪激流,即便你不懂山的形成,你卻能用心感受山的巍峨、水的靈動;看萬花紅遍,綠陰環繞,即便你不懂花的種類、樹的生長,你卻能用心感受花的甜美、樹的奉獻。由此可見,如若心有自然、心系自然就能感受自然的魅力、自然的靈魂。自然,近在咫尺。(首段是“起”,以對偶的句式直接點明文章的中心,生動流暢的語句,帶給人美好的享受,在詩意中感受主旨。)
身臨其境,用心感受自然,使人得到精神上的升華。(此處是“承”,緊隨文章的中心論點,開始結合到人的精神,進行闡述。)蘇軾被貶黃州時發出“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的感慨,是自然的雄渾壯闊使他認識到人生短暫,才會令他擁有樂觀豁達的生活態度;嵇康喜愛竹林中悠閑的雅士生活,是自然的清高秀麗,使他擁有竹子般正直的性格,不愿與世俗同流合污。我認為,我們從自然中感受到的力量、吸收到的精華,能使我們的涵養進一步提升,使我們的信念更加堅定。而這一切,難道是懂得萬物表面的原理就能比得上的嗎?(蘇軾、嵇康的事例屬于“轉”,借助具體的事例轉到分析論證,從而增強文章的說服力。)
……
嗅一嗅花草的清香,感受清風的靈動,觸摸水的溫潤,你便會莞爾一笑。用心感受自然,你會發現,自然就在身邊。
評點:文章論述“自然”與人的關系,文末的“用心感受自然,你會發現,自然就在身邊”呼應前文,起到了很好的“合”。
【片段二】
唐傳奇當中,有三個小故事,叫做《紙月》《取月》和《留月》?!凹堅隆钡墓适率侵v有一個人,能夠剪個紙月亮照明;“取月”是說另一個人,能夠把月亮拿下來放在自己懷里,沒有月亮的時候照照;至于“留月”是說第三個人,他把月亮放在自己的籃子里邊,黑天的時候拿出來照照。
我被這樣的故事折服了。
自然驚嘆古人想的奇,想的妙。將一個圍繞地球運行的冷冰冰的衛星想成了自我的襟袖之物;更加慨嘆那不知名的作者“創造月亮”的非凡志向。不由得想,能夠作出如此想象的心,定然無比澄澈清明。那神異的心壤,承接了一寸月輝,即可生出一萬個月亮,想沒想過,剪個紙月亮給自己照明?
創造一個月亮,其實是創造一種心情。唐山大地震的時候,有個女孩兒被掩埋在廢墟下達數日之久,在那難熬的日日夜夜里,她不停地唱著歌,開始是高聲唱,后來是低聲唱,最后是心里唱。她終于幸存下來。她不就是那個剪紙月亮給自己照明的人嗎?
人的生命歷程,說到底是心理歷程。善于生活的人,定然有能力掃除心中的陰霾。給月亮一個升起的理由,給自己一個快樂的機緣,讓我們揣著月朗月潤的心情,走在生命絕佳的風景里。
評點:文章首段“起”,圍繞“月亮”展開論述。第三段由冰冷的衛星想到“可生出一萬個月亮”是“承”,結合具體的內容來分析。第五段是“轉”,從創造月亮,轉到對心情的描述,以唐山大地震被埋女孩兒在廢墟下求生為例,強調“創造”的重要性。文末是“合”,切合文意來升華主題,呼應全文。
【片段三】
記得一位作家說過,大千世界無所不有,作家要容得下生命的個性。推而廣之,我們每個人、每個國家不都該如此嗎?
幾個殊異的幾何圖形放置在一起,若要選出不同于其他的一個,那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面對一個玫瑰園,有人說這是一個壞地方,因為每朵花下面都有刺;而有人卻認為這是好地方,因為每叢刺上面都有漂亮的花。面對下雨,詩人說它滋養詩情,農民說它灌溉田苗,行人嫌它妨礙前行……
尊重個性,才能發揮人的積極性和創造力。舞蹈家雅克·唐·安布瓦茲建立起了致力于推廣舞蹈教育的全美舞蹈協會,他曾用“即興發揮”來描述舞蹈教育的核心思想,而這又可以被分解為“尊重規則”和“尊重個性”。“尊重個性”重在強調要發揮個體的創造力,自信地、不拘一格地去創造。我想,如果這種思想能一以貫之,應用在社會中,一定會給世界帶來新的氣象。
請容納生命的個性。(合)
評點:首段由生命的個性,言及個人、國家,是“起”;然后從人到玫瑰,到不同人對“雨”的感受,是“承”;借助人物事例來分析闡述,是“轉”;文末再提及“生命的個性”,是“合”。
議論文中的“起承轉合”,也就是能提出、分析、解決問題,切合材料提出中心,然后借助事件材料來論證。在洞悉了解“起承轉合”的內涵之后,相信大家都能在議論文寫作上,樹立信心、從容面對,寫出滿意的文章。
(編輯:王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