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鄉一體化即實現城鄉經濟和社會生活緊密結合與協調發展,逐步縮小直至消滅城鄉之間的基本差別,從而使城市和鄉村融為一體。加快城鄉發展一體化,是黨的十八大提出的戰略任務,也是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必然要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是促進城鄉一體化的根本保證,也是提高人口素質的必然要求。因此,探尋義務教育優質發展有效措施具有重要意義和推廣價值。
隨著義務教育的發展逐漸均衡,雖然人們對義務教育的滿意度越來越高,但在縣域間資源均衡配置的基礎上,還存在著師資教學質量差異、生源質量差異、資源配置相對不均衡等現象。
政府要始終堅持科教興國發展戰略,把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納入經濟與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并作為民生工程的重中之重,確定優質均衡發展的總體思路、發展格局和推進措施;成立以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優質均衡發展工作領導小組,依法明確與落實政府及相關部門的教育職責,建立教育工作監督和問責機制,促進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依法履行教育職責,為均衡發展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和政策支持,實現統籌協調、全面發展的良好格局。
加大經費投入,實現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撥款增長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公用經費、取暖費和教職工工資做到足額及時撥付,保證學校教育教學工作正常運轉。各項教育經費要專戶管理,做到專款專用,教育經費的相關政策要切實有效并落實到位。對不合格的中小學,要采取新建、改擴建方式,增加資源配置投入,切實做好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工作。
依據相關文件精神,重新核定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建立教師補充機制,通過碩師計劃、特崗教師、免費師范生等渠道補充優秀師資。根據事業發展需要,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教師,有效緩解教師隊伍結構失衡問題。制定加強學校領導干部管理暫行辦法,實行校長任期、定期交流和教師交流制度。建立縣域義務教育學校校長交流、教師交流機制,以教師“兩修三課”和干部“職級管理”為載體的培訓機制,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
以促進教育公平為出發點,采取有效措施,確保隨遷子女和留守兒童接受平等教育。建立幫扶關愛體系,堅持以流入地和公辦學校為主,落實“同城同享”和財政補貼政策,落實隨遷子女和留守兒童接受義務教育的相關政策。政府要制定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方案,建立特教學校、隨班就讀為主要形式的特教體系。教育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采取劃分學區、陽光分班、遏制擇校等行政手段,確保群體之間均衡發展;制定優質高中指標生分配與錄取方案,促進初中校際間的均衡發展,多方協調,共同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認真貫徹落實義務教育新課程計劃,強化教育教學管理,加強過程監督和檢查,規范學校辦學行為,基本做到開全課程、開足課時;圍繞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充分發揮“課程育人”功能;積極探索“減負提質”有效渠道,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實現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