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羅小麗
社區黨建作為基層黨建的重要內容,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重視。太原市桃園南路第二社區黨總支書記、居委會主任李建芳到社區工作十多年來,一直用心干、用心想,在工作中不斷總結,探索建立了“1+X”工作方法、“民情日記”工作法、黨員活動日等一系列社區管理創新模式,始終以黨建工作為統領,服務居民群眾。李建芳常說,“只有想不到的服務,沒有滿足不了的需求” 。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社區工作中,遇困難不躲、見糾紛善解,不斷提升社區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服務能力。2016年她被評為“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2017年被評為十佳“山西最美社區干部”。
記者:改革開放近40年,是我國城市化進程加速推進的時期。準確把握城市發展和城市治理對基層黨建提出的新要求,準確認識城市基層黨建在整個基層黨建格局中的重要性,與時俱進地做好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對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李建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基層黨建工作,對城市基層黨建工作提出一系列要求,提出必須把抓基層、抓基礎工作作為長遠之舉、固本之舉,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
去年召開的山西省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座談會對抓好基層黨建工作提出更具體的內容、目標、方向和要求。即要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緊密結合省委提出的全面加強“三基建設”工作,高起點謀劃推進全省城市基層黨建工作。要突出政治引領、組織引領、能力引領和機制引領,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新路徑。要牢牢把握新時代街道社區黨組織的功能定位,明確街道黨組織的主責主業和職責職權,全面加強社區黨組織建設。要建立健全各領域黨組織互聯互動的體制機制,推進組織聯動、條塊聯動、資源聯動和保障聯動。要健全黨建工作管理體制,因地制宜組建黨組織,突出抓好園區黨建工作,統籌推進新興領域黨的組織覆蓋和工作覆蓋。要搭建服務群眾的窗口平臺,深入開展在職黨員報到服務活動,善借社會化組織平臺,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主心骨”作用。
記者:在具體工作中,您是如何抓好落實,充分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主心骨”作用?或者說您是如何用黨建思維引領社區各項工作的開展的?
李建芳:作為基層黨組織的負責人,就是要帶頭落實上級黨委的決策,創新思路,將黨的觸角深入到各個角落,起到統攬和核心的作用。我們主要是把“空白墻”變成“黨建窗”,制作版面宣傳、貫徹十九大精神;組織黨員、居民集中收看 “黨的十九大開幕式”“巡視利箭”“厲害了我的國”等重大會議活動,在觀看中引導黨員、居民和黨中央保持一致;組建黨建宣傳小分隊,把十九大精神編成通俗易懂的快板,走進居民區、非公企業進行宣傳。
此外,把我多年來在基層的工作經驗總結為“建芳工作法”,老軍營街道黨工委、迎澤區開展了向“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李建芳同志學習活動,在社區(農村)推行“建芳工作法”,即:黨建引領暖民心、溝通交流聽民聲、擔當作為解民憂、巧借外力惠民生、群策群力順民意、學思踐悟強能力、優化流程提效率、創新舉措破難題等九項針對性舉措,這對于基層黨組織理清工作思路、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破解工作難題、提高服務水平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比如說,如何做到擔當作為解民憂?涉及居民的事情,我總是想方設法從居民的角度來考慮,并積極解決。2013年,民政局要求每個社區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開辦老年餐桌。當時,社區并不具備條件,但看到有不少空巢和獨居老人因吃飯問題而犯愁,我還是決定找六味齋好助婦的經理協調,提出與該企業共辦老年餐桌。但選址成為難題,既不能在店里開,也不能離廚房太遠。正巧,好助婦后面的居民院里有一間空庫房,但該房涉及與一戶居民的糾紛。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我開始介入調解。找到居民時,對方態度強硬,堅決拒絕。但我沒有氣餒,為了感化居民,我帶著禮物去醫院看望該居民的老父親,在一旁一起陪著耐心照顧。原打算等老人出院后再談,沒想到老人被感化,第二天就派老伴來找我主動協調此事。2014年3月31日,老軍營地區第一家政企合作的老年餐桌開業了!
記者:請問您是如何結合實際,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的?
李建芳:基層組織建設首先是黨員隊伍建設,主要負責對黨員的教育、管理和服務。其中,直管黨員隊伍工作不好抓,因為86%的黨員都不在社區工作,組織一次現場學習很難。但是如何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把全面從嚴治黨落實到每個支部、每名黨員呢?我和班子成員不等不靠,多次討論,提出了在黨員管理上實行“1+X”管理模式,在黨員教育上打造“指尖上的黨建”?!?+X”即在社區工作的黨員設定為“1”,所分管網格的黨員為“X”,由1名在職黨員負責直接聯系X名黨員。按照黨員的不同類型情況,每月不定期與包聯黨員進行聯系,溝通思想、交流工作生活情況,并記錄在黨情日記上。
剛開始這項工作推動也不是很順利,這個“1”的作用發揮不明顯,那我首先幫助他們分析所分管黨員的情況,組織大家在一起匯報每個黨員的生活、工作情況,并把這些內容記錄在黨情日記上,同時倡議大家把這些網格的黨員定為信息員,經常了解所住單元的情況,慢慢地大家認識到與這些黨員聯系減輕了自己的工作負擔,并且和包聯黨員們在長期聯系中,增加了感情。黨員從剛開始的不理解、不好意思到現在自覺參加黨日活動和組織生活會等,從而推動了“三會一課”、組織生活會、談心談話、民主評議黨員等制度的落實。長期微信群的學習增強了黨員們的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了對黨的信仰!
記者:不斷創新基層黨建工作載體,搭建服務群眾平臺,才能真正提升社區居民獲得感。建立黨建微幫站,可以說是基層黨建創新服務載體的一次積極實踐,能具體談談嗎?
李建芳:好的。為了幫助居民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小事情、小問題、小矛盾、小訴求、小困難等“五小”問題,結合省城基層黨建工作經驗交流會上要求積極探索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的新路徑的要求,老軍營街道黨工委開展了“咱的街道咱的家建家愛家系列活動”。其中,通過整合轄區內企業和居民志愿者等服務資源,建立黨建微幫站,旨在把全地區建成互助友愛之家、文明和諧之家和溫暖宜居之家。我們桃南二社區黨總支率先帶頭落實,開展院落微幫互助。
特別是為了解決獨居老人日常生活的困難,黨建微幫站成立“女兒團”,開展“敲門行動”和“通話行動”,20多名志愿者以院落為單位,每天都會敲開獨居老人的門,去家里看看,陪老人聊聊天,幫助自己所在院落的獨居老人。黨員在“微幫站”里起著先鋒模范作用,帶動身邊的人參與進來,幫助別人,收獲快樂。
記者:能說幾個身邊人身邊事嗎?
李建芳:好的。其實很多獨居老人并不需要你做太多的事,平時有個人去敲敲門,陪他們說說話,有什么需要幫忙的事去辦一辦,有什么狀況可以及時發現,這就夠了。如今年69歲的王冬梅,身患肺病,去年冬天剛做了手術,生病后行動不便,心情不暢。同院的黨員李國英就主動去家里陪她聊聊家常,幫忙打掃收拾,午飯時刻,還替王冬梅張羅好午飯。王冬梅感慨:“如果沒有李國英,我都不知道過得怎么樣?!鄙∫荒甓嘁詠?,李國英每天都會來王冬梅家,陪她聊天,幫忙做家務。“女兒團”成立以后,李國英和王冬梅更是結成對子,將會長期進行幫扶。李國英同院還住著一位90多歲的獨居老人,她每次進出小區都會去敲敲老人的門,問候一聲。
老黨員梁金喜、李國英等成立了志愿服務黨小組,在黨組織的引領下開展志愿服務,帶頭宣傳黨的方針政策。66歲的梁增祥老人免費為居民解決水、電、下水道疏通等維修問題,院里的居民們紛紛加入志愿者隊伍,有的擔當安全員、調解員,有的免費為社區居民理發,是醫生的承擔醫療咨詢和急救等,大家各盡所能開展互助志愿服務。
還有,在重大節日來臨之際,精益齒科、荃海海鮮等企業為低保戶、困難戶等送上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愛可蛋糕店為八十歲以上的特困老人送上生日蛋糕等。
黨建微幫站形成微幫互助、微幫助困、微幫助老、微幫助急等,小小的幫助就能讓人感受到溫暖,普通人去做力所能及的好事就是對新時代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