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全國基層政務公開標準化規范化試點工作開展以來,青川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政務公開試點作為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全面貫穿“五公開”要求,在事項梳理、流程規范、標準編制和平臺建設等方面進行了積極探索和實踐。
地方工作交流
作者:劉自強(四川省青川縣委副書記、縣長)
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厘清三級事項
把握“基層政務”的特點,通過“線上線下”問需、特邀監督員問效,向全縣268個村(社區)發放6000余份政務公開事項目錄征求意見表,收到群眾反饋意見270余條、采納97條。把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相關事項、行政權力和公共服務運行過程作為公開的重點,形成縣、鄉(鎮)、村(社區)“三級事項”目錄,梳理形成縣級公開事項520項、鄉級公開事項120項、村級公開事項94項。以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為基礎,通過試點部門會商、“兩代表一委員”會診,突破公共信息部門化、內部化的“慣性思維”,將以往許多可公開未公開的事項納入目錄,厘清行政權力運行過程中應該向公眾提供和接受公眾監督的事項。以公共服務事項目錄為核心,推動事項辦理的流程、結果信息即時可查可用,實現辦事全過程公開透明、可追溯、可核查。
以利企便民為宗旨,再造工作流程
推進公開工作和業務工作兩個流程“同步再造”。一方面,以政務公開角度審視和促進政務流程再造,砍掉各類無謂證明和繁瑣手續,最大限度簡化優化群眾辦事流程,減少辦事環節,縮短辦事時限。另一方面,通過業務工作的實際操作,檢驗公開流程的科學性和便利性,積極探索發布、解讀和回應的有效銜接,實現信息公開整體質效提升。截至目前,優化《戶口登記遷移審批》等273個業務工作流程、《“五公開”工作流程》等17個公開工作流程。
以科學實用為原則,編制公開標準
從政務公開組織、實施、運行、參與、監督等實際操作的關鍵環節出發,搭建政務公開通用基礎標準;從各試點領域具體業務辦理流程出發,進一步確定公開內容、主體、方式、時限、渠道等核心要素,形成具體業務公開工作標準。通過試點部門“擬標”、聯席會議“議標”、主管部門“定標”,邀請第三方公司輔之以專業技術手段,實現標準體系的延伸構架,搭建了“通用基礎標準子體系+服務保障子體系、服務提供子體系和監督評價子體系”的標準體系,形成了63項政務公開標準。
以有效獲取為目標,構建公開平臺
按照群眾“易獲取、樂參與”原則,構建了“四主四輔”八大公開渠道(縣政府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有線電視、“村村響”廣播和部門查詢點、固定公開欄、LED顯示屏、手機短信)和“一廳兩館兩中心”(縣級政務服務中心大廳,圖書館、檔案館,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村級黨群活動中心)五大公開場所,實現了信息公開由“政府配菜”向“群眾點菜”的轉變。整合資金3.6億元全面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投入資金2760萬元全面完成縣政務服務中心實體大廳信息化建設和全縣36個鄉鎮便民服務中心標準化建設。采取“互聯網+”的模式,整合廣電網絡互動V網和“雪亮工程”,創新開發電視政務公開平臺。全縣36個鄉(鎮)、268個村(社區)均開通政務微信公眾號,開設“精準扶貧”“救災”“義務教育”“危房改造”等欄目,設置“你呼我應”互動版塊,還為特殊群體提供音頻服務,滿 足了特殊人群的信息需求。
(注:原文3752字,已收入中國政務信息網·地方領導文庫,投稿郵箱 : bjb@ccgov.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