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地處遼寧東南部,有著悠久的工業文明史,曾經以“煤”和“鐵”馳名中外,大臺溝鐵礦、思山嶺鐵礦等豐富的蘊藏,讓本溪人引以為傲。黨的十八大以來,本溪市以壯士斷腕的勇氣和決心,在改革上發力,向改革要出路,積極扭轉計劃經濟思維慣性,破除阻礙老工業基地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一個自然生態、地域文化與現代工業完美結合的“楓葉之都”正呼之欲出。
2018年年初以來,本溪市委、市政府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扣本溪振興發展主線,聚焦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持續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實,全面深化改革工作在新起點上取得了新進展、實現了新突破。
持續加大簡政放權力度,開展中介服務事項專項清理工作,編制完成中介服務事項清單和行政審批前置要件清單,在高新區推進“3550”高效集中審批和“證照分離”改革,集中行使行政職權,同時在全市全面推進“五統一”政務服務標準化建設。
印發《關于完善縣鄉財政管理體制的指導意見》,合理調整市與縣區收入分配體制,通過核算鄉鎮收支基數、合理確定稅收分成比例、實行“飛地”經濟等改革措施,扎實推進縣鄉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細化完善“四本預算”編制工作,實現全口徑政府預算編報,建立結余存量資金定期收回制度,全面推進零基預算改革。
開展國有企業經理層市場化選聘、契約化管理工作,加強國有企業經營能力。出臺《市屬國有企業資產租賃審批辦法》,審批44項實物資產續租、企業資產擔保抵押等事項。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順利推進“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對新城綜合開發投資公司、遼東水務控股公司增資擴股,強筋壯骨。水洞旅游集團完成事轉企改制,構建市場化激勵機制,游客量和集團收入明顯增長。
不斷深化銀行業地方法人機構改革,市城商行與國內知名企業集團達成合作意向。遼寧華日高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遼寧中科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新三板。印發《本溪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重點領域金融風險防控工作的通知》,開展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
劃定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積極調減玉米種植面積。實施北藥產業發展規劃,擴大中藥材種植面積。遼寧吉膳家“南菜北種”項目生產基地、高官鎮千畝軟棗獼猴桃核心示范區、華都科技刺五加園等多個產業項目落地。大力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6家農民合作社列入市級標準化建設指導服務名單,3家農機專業合作社申報為省級標準化建設合作社。實施化肥和農藥零增長行動,桓仁縣規模飼養場糞污處理設施自建項目破土動工,糧油綠色高質高效創建示范縣項目落地建設。本溪縣軟棗獼猴桃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桓仁黑糜子”通過國家地理標志登記省級評審。
啟動縣(區)直屬公辦幼兒園建設工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8.6%。平山區、明山區分別順利通過省和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建立高中聯盟辦學機制,高考成績繼續穩居全省前列,普高學業水平考試成績位列全省第三。創建省級課改研究基地校8所,建立市級課改研究基地校26所,4所學校被評為省級課改研究基地校先進校。創建“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評選機制,各項指標處于全省領先水平。新組建3個教育聯盟,初步實現聯盟內教育教學“六個同步”。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獲得4個省級、1個國家級競賽“優秀組織獎”,5個信息教育課題被中央電教館立項。
印發《本溪市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促進城鄉居民和各類群體收入增長三年行動計劃》,穩步提高就業質量和居民收入水平,全市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順利完成國家第三批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任務,如期啟動全省唯一的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試點,全市22家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醫改經驗在全省推廣。全面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加快分級診療制度建設,組建3個“醫聯體”,實現公立醫療機構全覆蓋。連續3年實施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實行藥品采購“兩票制”。
印發《全面推行河長制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市、縣兩級河長制實施方案》 《全面推行河長制考核辦法》,編制完成流域面積10平方公里以上的251條河流“一河一策”治理及管理保護方案。全面建立市、縣、鄉、村四級河長體系,設立河長公示牌509塊,公示河長信息、管護目標等內容。啟動針對水資源、河道、東水濟遼工程專項執法行動,完成退耕封育面積1178.42畝,實施大中型堤防維修養護工程7項、省級以上資金治理河道項目7項。
健全人大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制度,組織修改《本溪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討論決定重大事項的規定》。加強和改進人民政協民主監督,制定出臺《市政協專門委員會組成辦法》。成立縣區政協聯絡指導委員會,完成各縣區政協領導及機構編制信息采集。不斷推進政黨協商制度化,組織開展會議協商、邀談協商、書面協商。
建立國家機關“誰執法誰普法”工作責任制,積極落實普法責任。實施司法體制配套改革,第二批員額法官、檢察官遴選工作順利完成,兩級檢法機關資產上劃工作基本完成。建設縣級公共法律服務平臺、鄉(鎮)公共法律服務站,建立律師與政法機關良性互動機制。打造“暢通便民”工程,開展全市主城區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動。成立全市安全生產網格化推進工作領導小組,將網格化監管工作納入安全生產目標考核內容。
舉辦第十六屆文化藝術節和特色文化產品推廣月活動,桓仁縣創建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完成驗收準備。開展黨政機關網站“休眠”現象治理等專項行動。建設新聞采訪指揮調度中心,全方位打造本溪新媒體傳播矩陣。剪紙園二期工程、遼硯園多媒體系統、關東民俗文化園、甬子峪村和韓家村特色文化小鎮等項目開工建設,推廣本溪特色文化,帶動縣鄉經濟發展。剪紙作品《絲路花雨》系列、遼硯作品《唐人詩意暖硯》獲“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獎”銅獎。
統籌設計“1+7+N”制度體系,建立基層黨組織生活計劃報備、現場指導、檢查考核等制度。實行三級“聯述聯評聯考”制度,全面建立“三個清單”。開展多形式、多層次、全覆蓋培訓,開設新時代黨員群眾講習所960多個,進行宣講2600余場。實施人才服務全面振興三年行動計劃,向全市25個鄉鎮(含涉農街道)287個村選派干部325人。
本溪縣充分挖掘利用抗聯紅色文化資源,積極承接省內外各界“重走抗聯路”教育活動,激發縣域經濟活力。桓仁縣全力打造歷史文化、健康文化、民俗文化、生態文化、紅色文化五張旅游名片,積極推進桓龍湖玻璃棧道、五女山創建5A級景區、江南水鎮民宿等項目建設。平山區深化教育辦學體制改革,以推進學校布局調整為著力點,優化組建群力和東明兩個教育集團。溪湖區建立區、街道辦事處、居民小區三級聯動的物業組織體系和工作機制,率先開展自助式物業服務管理工作,增強群眾獲得感。明山區借力鄉村振興戰略,龍山泉啤酒小鎮、臥龍谷旅游小鎮、李家山籃球小鎮、長江智慧物流小鎮項目按計劃全速推進。南芬區緊扣“項目為王”主線,實施化工、鑄件項目雙輪驅動戰略,鑄件產業園完成規劃調整,聚鑫達集團鑄造生產線等項目完成試生產。
未來,本溪將進一步聚焦改革難點、社會熱點和群眾痛點,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干勁,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充分釋放改革紅利,把“煤鐵之城”的改革招牌擦得更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