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少榮
隨著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反腐力度還將不斷加大?!鞍褭嗔﹃P進制度的籠子”是一個永恒的命題。制度就是“籠子”,但靠什么把權力關進“籠子”?我認為,靠的不是“籠子”本身,而是不折不扣的執行力。否則,“籠子”再多,終究空空如也……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不難于聽言,而難于言之必效。”制度,并無絕對的高下優劣,只要能不斷改善,全面發展,就是一套有效和穩健的體系?!笆啦换紵o法,而患無必行之法?!蔽覀冊趯χ贫惹笕焸鋾r,可曾想過,制度真的能盡善盡美、完備無缺?可曾真正問責過執行力度?
制度,就像馬路中間的護欄,為行人和車輛提供安全保障。而在有心橫穿的人看來,護欄成了障礙,護欄低則翻,護欄高則鉆。與其一味將欄桿加高加密,不如遵循“治亂用重典”的為政之道,對橫穿之人施以猛藥,促使其不敢翻,不能翻,進而不想翻,不愿翻。
恪守制度的行為,正是源自恪守制度的內心?!捌渖碚?,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弊畲蟮穆┒凑侨诵?。若有人存心違反,制度再完善,也會水滴石穿。制度是標,人心是本,我們不但沒有標本兼治,反而陷入了“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局面。
我們一直致力于完善制度,但制度卻永無完善之日?!傲魉桓瑧魳胁惑肌钡闹腔垡讶徽咽荆褐贫纫坏┩晟疲瑒t必會僵死。真正完善的制度應該是不斷完善的制度,是可以與時俱進且能與實際相結合的制度。制度是否能“水泄不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強有力的執行力。否則,都只會淪為空文一紙。
制度越是不完善,就越要加大執行力度,以對制度形成補償和保護,二者相互保障,才能良性循環,產生高效清正的綠色生態系統。只有將執行力加大,將制度落地生根,才不會使之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馉t,有四個特性與生俱來。一是平等性。不論是誰,只要觸碰,必被燙傷,無一例外,有著“刑過不避大臣”的公平。這是制度的誠信度和公信力。二是預警性。被燒紅的火爐會傷人,無需親自體驗。這是制度的威懾力和警示力。三是即時性。燙傷,絕不拖泥帶水,不了了之。四是必然性。只要碰它,就必被燙傷,不會下不為例。這兩點是制度的執行力和落實力。
提升制度的公信力和誠信度,是制度執行的前提。無公信力則無威懾力;無威懾力,則制度淪為擺設。商鞅變法之初,先置一木,對搬動木頭到指定地點的人“予十金”,但百姓對制度的誠信尚有懷疑,隨后商鞅又將獎勵加到五十金,以明不欺,并立即支付。待樹起誠信后,秦國開始變法,遂“道不拾遺,山無盜賊”。若制度沒有“制定一尺,行取一尺”的誠信,則人人互相觀望、或積極違反、或消極應付,制度就形同虛設。只有一諾千金,制必行,行必果的制度,才能形成威懾力和警示力。
制度的威懾力和警示力,是執行的先行官。制度就像高壓線,對不奉行的行為予以警示和告誡,做到禁于未萌,止于未發?!案邏壕€”固然可畏,但不通電,則毫無威懾可言。因此,完備的制度,要有嚴厲的懲防措施來體現其雷池般的威懾力,使人不敢跨越半步。當被侵犯時,就要以強有力的執行力來強化制度的震懾力。
只有確保落實力和執行力,制度才算完成其階段性使命。“說得十丈,不如行取一尺,說得十尺,不如行取一寸?!敝贫缺灰唤z不茍地執行,才算真正成熟和完備。沒有執行力作保證,制度就會被弱化、無視、隨意違反,也就失去了威懾力和公信力。
公信力、威懾力、執行力三者相互輔助,互為保障,才能發揮制度的真正作用。在執行制度的同時,追溯問題和漏洞的根源,并針對性地作出調整,做到執行一套制度,堵塞一些漏洞,完善一個體系,增強一次震懾,實現教育和治本雙重效應的良性循環和標本兼治的綜合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