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 銀
我的母親出身于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她是中國最普通勞動人民中的一員,寬容大度,待人和善,一輩子過著節儉的生活。
記憶里,母親總是要求我吃過的飯碗里不許有一粒剩飯?!罢l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的道理有時我是會抗拒的,會忍不住嘟囔,反正也沒剩幾粒米,覺得母親總是小題大做。母親見講道理對于年幼的我有時并不奏效,就哄騙我,小時候剩多少粒米,長大后臉上就會長多少痘。女孩子總是愛美的,于是我對飯碗中的糧食有了敬畏之心,從小養成了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的習慣。雖然那時候的我已經深知這是母親一個善意的唬騙,但是珍惜食物儼然已經成為了我的一種生活習慣。
母親年輕時雖家貧,但卻是愛讀書之人,她會給我講很多克勤克儉的古訓,“敬天惜物”是母親最常念叨的一句話。母親說:“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毙r候,母親很少給我們買衣服,姐姐穿小的衣服留給我穿,我穿小的衣服,母親會很巧妙地縫縫補補,把它們又變大,讓我接著穿,直到再也不能穿了。在這其中,母親會挑選一些好的,洗得干干凈凈,疊得方方正正,送給有需要的親戚家的孩子。一些不能送人的衣服,母親會裁裁剪剪,把它們做成家里的窗簾、門簾和午休時的蓋毯。20多年過去了,我時常會想起孩童時蓋著母親用舊衣物做的花毯在陽光下午睡,也時常會念起母親“敬天惜物”的家訓。
后來,我也成為母親,有了自己的孩子。在物質生活高度發達的今天,我依舊秉承著母親“敬天惜物”的教誨,珍惜著一粥一飯、半絲半縷。當我的孩子學會自己吃飯之后,我又把母親“剩飯臉上長痘”的話講給了我的孩子。雖然我是個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但是我想讓我的孩子從小就以敬天惜物的虔誠之心,對待他生命里的每一粒糧食、每一件物品。我慶幸我的孩子是一個懂事明理的孩子,剛學會獨自吃飯,就會珍惜糧食。諸如此類的事例比比皆是。
而立之年再回首,父母不能給我年少時豐裕的生活,也不能在我出嫁時給我準備殷實的嫁妝??晌覅s是那么感恩,那么驕傲,我的母親言傳身教讓我學會敬天惜物,我定將良好的家風代代相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