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情一覽】
海城市馬風鎮祝家村位于海城市東部山區,總面積7.98平方公里,山下耕地300畝,山頂生態林地3000畝,山坡南果梨園10000畝?,F有村民435戶1607人。村黨支部下設5個黨小組,黨員63名。2017年村集體經濟收入163萬元,村集體總資產達到1200萬元。祝家村先后榮獲“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遼寧省先進村”“鞍山市文明村”“鞍山市年度先進集體”等稱號,村黨支部則榮獲“遼寧省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遼寧省‘五個好’村黨組織標兵”“鞍山市基層組織黨建工作示范點”等稱號。
【發展歷程】
過去的祝家村是遠近聞名的貧困村,由于山多地少,全村300畝耕地種出的糧食甚至不夠全村人吃兩個月,村集體經濟無力,村民收入微薄。面對這種形勢,在村黨支部書記姚吉利的帶領下,祝家村大力發展南果梨產業,從“分散經營”到“村社融合”再到“一核兩翼”,祝家村闖出了一條強村富民快速發展的新路子。
——因地制宜,打造“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改革開放初期,在海城市委、市政府提出“東部果園子、西部米袋子、中部菜籃子”的頂層設計精神指導下,祝家村黨支部立足東部山區獨特優勢,帶領村黨員干部和廣大村民大力發展南果梨種植產業,把全村近萬畝的荒山、荒坡、荒溝改造成南果梨種植園。
為實現梨園水、電、路“三通”,村黨支部書記姚吉利帶頭砍掉自家部分高產果樹;買不起設備、建不起冷庫,郝長祿等26名黨員用自家房屋產權證抵押籌資200多萬元;為提高生產技術水平,黨員唐華利把多年學習掌握的果樹栽培技術無償傳授給果農。有善于打硬仗的村支部做“靠山”,有時刻走在前面的黨員骨干做“先鋒”,村民發揚“愚公移山”的精神,用30多年時間,把萬畝荒山變成了“搖錢樹”:祝家村人均100株果樹,全村年產南果梨750萬公斤,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特色產業。
——打破瓶頸,探索“村社融合”致富路子。2007年,全市南果梨大豐收,祝家村也不例外,產量由過去的100萬公斤猛增到500萬公斤。由于大量南果梨集中上市,加之果品質量不均、銷路不暢,出現嚴重滯銷的問題。當年有三分之一的鮮果丟在溝里、爛在樹上,造成果農增產不增收。面對這一局面,村黨支部經過深入思考,并征得上級黨委同意,提出以集體機動地和資金為資本,參股投資合作社,村委會為合作社的股東。一方面引導果農入股合作社,推動南果梨產業由“分散經營”向“聯合生產”轉變;另一方面通過發展合作社,提高南果梨產業經濟效益,增加村委會股金分紅,壯大村集體經濟。2007年11月,村黨員干部帶頭,籌集資金800余萬元,其中,村集體以物折資入股分紅占比8%,成立“祝家莊南果梨種植專業合作社”。
建成馬風鎮南果梨產地冷藏批發市場,為全鎮果農搭建了銷售平臺,打通銷售渠道。依靠該市場每年銷售南果梨達2500多萬公斤,解決果農賣果難的問題,使全鎮南果梨每噸增收600—1000元,全鎮果農平均每年增收3000萬—4000萬元。2013年,村集體共獲得股金分紅10萬元,分紅股金由村委會支配,主要用于改造環境、改善民生、捐資助學、扶老濟困等惠民工程。
——探索創新,打造“一核兩翼”發展模式?!按迳绾弦弧钡膭撔履J节A得了市場,經過10年的發展,合作社如今已經發展壯大起來,社員由成立之初的12人發展到目前的303人,固定資產由800萬元增加到3000萬元,2013年合作社成立了黨支部。
此時,如何為這艘以村集體為“龍頭”、搭載著廣大社員群眾的經濟發展“大船”掌好舵,如何創新理念帶動創新發展等問題擺在了黨支部面前。在全市深化農村改革政策支持下,祝家村人再次大膽探索實踐,實施了以黨組織為核心,政、經組織分設,各司其職的“一核兩翼”發展模式,即黨支部負責把關定向、村委會負責服務村民、合作社負責發展經濟。在此推動下,2013年,合作社又在全省率先推行了土地、果樹產權流轉,把3000畝土地、2萬株果樹集中起來統一經營管理,有效解決了土地細碎化、農民兼業化問題,推進南果梨產業向規范化、集約化、現代化發展。2014年投資1000多萬元與匈牙利外商合資新建中國首家南果梨白蘭地酒廠,走出一條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道路。特別是2015年祝家村被確定為國家級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村,又成立了村集體所有、全體村民參股的“海城市馬風鎮祝家村果鎂股份經濟專業合作社”,該合作社把村集體閑置的學校校舍、廠房、荒山等資源經過評估后,以物折資入股2007年成立的祝家莊南果梨合作社,成立聯合社。村集體占股由8%增加到18%,借勢發展、強強聯合,盤活了村集體沉睡多年的閑置資產,將其用于聯合社的創新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規模。
目前,祝家村村辦企業年收入超過160萬元。預計到2020年,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將超過200萬元。
【點評與啟示】
祝家村之所以能實現村級集體經濟騰飛,主要原因在于以下三點:
一是選對了領頭人。選出了像姚吉利這樣有魄力、懂政策、善管理的優秀黨支部書記,形成了一個強有力的領導核心,能夠帶領村民共同致富。
二是定準了發展方向。祝家村利用自身的地理優勢,走出一條以南果梨產業為核心、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可持續發展的強村富民路。
三是創新了發展模式。祝家村通過不斷探索創新,從“村社融合”再到“一核兩翼”,始終保持黨組織牽頭、村集體參股分紅、全體村民共同參與的發展模式,這是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的重要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