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芮城縣委常委、紀委書記、監委主任 寧華文
近年來,涉農案件易發多發,量大面廣,擾民欺民,群眾對此深惡痛絕。例如2016年我縣查處的住建局駐鄉鎮的幾個村鎮助理員,他們借著為群眾辦理危房改造手續的機會,索要跑腿費、辛苦費、照相費、復印費等。還有個別村干部在工作中也是公開索賄、變相索要、雁過拔毛,等等,這些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損害的是群眾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眾的獲得感,揮霍的是群眾對黨的信任,必須引起高度重視并對之進行嚴肅查處。芮城縣紀委監委始終高度重視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查處工作,特別是在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的新形勢下,更是堅持力度加大、力量傾斜、重心下移、重拳出擊,堅決維護群眾的切身利益。
芮城縣把加強黨風廉政宣傳教育工作作為抓好基層黨員干部日常教育、監督和管理的一項基礎性工作,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構建廉政文化體系,切實增強鄉村黨員干部的遵紀守法意識和廉潔履職意識。
一是黨性教育常抓不懈。將十九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理論成果,特別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全面從嚴治黨思想,作為鄉村黨員干部的黨性教育主要學習內容,加強理論武裝,穩定理想信念的“壓艙石”,增強為民服務的主動性。
二是警示教育活動常態化開展。充分發揮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平臺的作用,創新教育形式、及時更新內容,通過參觀展板、觀看警示教育片、群腐問題典型案例、到看守所聽取職務犯罪人員懺悔等多種形式,對鄉鎮干部、農村“兩委”主干進行警示教育,筑牢其思想防線。
三是注重發揚優良傳統文化。把廉政文化建設融入傳統文化之中,先后開展了“家規家訓楹聯展”、傳承好家風故事征集展播、廉政視頻征集聯播等活動,挖掘鄉土文化精髓,以傳統優秀文化引導農村干部守本分、干實事、不越規,營造風清氣正的良好氛圍。
四是加強農村干部作風建設。每到重要時間節點,通過談話提醒、短信微信提醒、電視報紙宣傳,加強警示教育,暢通監督舉報渠道;同時,深挖細查鄉村兩級干部利用公款或集體資金消費、違規大操大辦婚喪喜慶活動等群眾反映強烈的“四風”問題。通過開展一系列工作,進一步改進鄉村干部工作作風,提高基層治理水平,凝聚黨群干群關系,鞏固執政根基。
縣紀委監委把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作為重要任務,通過暢通渠道、重拳查處,充分發揮紀律審查的震懾作用。
一是暢通信訪舉報渠道,積極拓寬案源。2016年以來,縣紀委對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信訪舉報件進行了大排查、大起底,對反映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信訪件一律“零暫存”,全部進行調查核實,實現“清倉見底”。縣鄉兩級紀委全部建立了群眾身邊腐敗問題線索臺賬、扶貧領域問題線索臺賬,督促各鄉鎮和縣直有關單位建立了扶貧項目臺賬、問題整改臺賬,對受理和轉辦的問題線索及時登記、核對,對問題線索處置情況、整改情況及時動態更新,實現數字準、責任明、底數清,確保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音。同時,轉變“坐、等、靠”的工作方式,通過實地走訪、基層接訪等形式,主動深入重點領域發現群眾身邊的問題線索。
二是發揮巡察工作利劍作用。我縣始終把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作為巡察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在開展巡察中,首先選定涉農單位和鄉鎮,并逐步延伸到部分建制村。
三是對涉農和扶貧資金項目進行大起底、大排查。對底數相對穩定的項目,如退耕還林、農村低保等,督促配合相關部門對項目的底數進行再一次核實,形成臺賬,簽訂承諾書。對一次性補助項目,如危房改造、異地搬遷等,通過查閱檔案、集中研判、入戶專訪等方式進行全面排查。去年以來,縣紀委抽調委紀檢、審計部門人員成立摸排檢查組,首先選定底數較清、戶數較少、容易發生問題的退耕還林項目,開展為期3個月的排查活動,發現問題,現場取證,共排查、收集問題線索49個。去年8月份,又啟動對危房改造、扶貧易地搬遷、良種補貼、低保等涉農項目的分類排查。通過一個項目一個項目的排查,發現和解決遺留問題,減少腐敗存量,盡最大限度地減少發生在群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
四是深入開展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督查工作。扶貧專項治理工作開始后,縣委、縣政府組織在全縣各鄉鎮、17個職能部門深入開展扶貧領域問題自查自糾工作。通過自查,共發現和整改各類問題52個。縣紀委制定了《芮城縣扶貧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專項治理監督檢查工作方案》,抽調紀委、組織、審計、財政、扶貧等單位人員組成三個專項督查組,通過隨機走訪貧困戶、扶貧項目,每晚一匯總,每天一報告,對全縣17個貧困村447戶貧困戶進行了走訪,對17個產業扶貧項目進行了專項檢查,發現各類問題線索20個,對督查中發現11個工作作風問題全部反饋到相關單位限期整改,對發現的扶貧工作開展中的共性問題向縣委辦發出了整改建議,同時向縣扶貧辦進行了反饋,實現了對所有貧困村、所有產業扶貧項目監督檢查的全覆蓋。
四是加強重點問題線索的督辦查辦。縣紀委加強對涉農案件查辦工作的指導,對反映問題線索較多、案值較大的鄉鎮和涉農部門進行集中督查、重點查辦。督促鄉鎮紀委、涉農部門紀檢組把查處侵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作為重點工作之一,持續加大案件查辦力度,對走過場、應付了事、工作不力、進展遲緩的,進行通報批評和限期整改。嚴肅查處了大王鎮磨澗村向易地扶貧搬遷戶違規收取費用的問題,11名鄉村組干部被追責問責;對幫扶工作不力的3個單位和項目進展緩慢的3個鄉鎮“一把手”進行了提醒談話;對縣供電公司、石油公司幫扶不力的問題進行了責任追究,給予3人黨紀處分,對1人進行了誡勉談話,并在全縣范圍公開通報。
我縣在開展治理“中梗阻”專項整治活動中,把15個涉農部門作為重點,著眼預防,創新舉措,依托“四個精準”(精準定責、精準教育、精準督責、精準追責),建立健全項目運行、風險防控、監督制約、追責問責等機制,促使涉農項目運行規范、程序科學、權責明晰、追責有力,從源頭上防止侵害群眾利益的腐敗問題發生。
一是厘清權力,精準定責。縣紀委和各涉農部門共同研判,合理確定涉農項目申報、審核、審查、復核、驗收、資金下撥等流程和環節的具體事項,編制項目《運行流程圖》和《責任清單》《權力清單》,按照權責一致原則,厘清責任,準確定位,嚴防職責交叉、自由裁量權幅度過大。
二是突出重點,精準教育。把全縣涉農部門股級以上干部、村組干部作為重點對象,采取各單位自行安排學習和縣紀委專題教育相結合的方式,深入開展多種形式的廉潔警示教育活動,并選擇侵害群眾利益的典型案件,制作廉政警示教育版面,在縣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展出,用身邊人、身邊事開展專題教育。
三是嚴控風險,精準督責。督促各涉農部門圍繞涉農項目運行的程序、環節和職責,抓住重點,找準關鍵,認真制定《負面清單》,明確各環節承辦人員、分管領導、部門領導、派駐紀檢組(紀委)等相關人員不能觸碰的“紅線”,由紀檢監察組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經常性監督,確保執紀監督監察全覆蓋、無死角。
四是問題導向,精準追責。分清具體的追責問責情形,加大執紀監督監察力度,對發現的苗頭性、傾向性問題及時進行談話提醒或誡勉談話,對涉紀涉法問題線索,依紀依法嚴肅查處,對典型案例通報曝光,并加大對主體責任和監督責任的問責力度,力求權責對應、追責精準。
芮城縣紀委認真履行監督責任,以監督責任倒逼主體責任的落實。
一是加強對主體責任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縣紀委加強對縣直相關部門和鄉鎮黨委、政府建立責任清單、問題清單、整改清單的監督檢查和工作指導,在組織人員在對以往案件進行分析研判的基礎上,提出指導性意見,要求相關部門制定清單時,做到責任明晰、劃分精準、追責集中,嚴防出現職責交叉、籠統模糊、自由裁量權幅度較大的問題。督促基層黨組織共同抓好選好用好干部、糾正損害群眾利益行為、強化權力運行制約監督、領導支持紀檢工作、當好廉潔從政表率五個方面的責任,對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線索處置和案件查辦簽字背書,作為責任追究依據。
二是建立談話提醒、誡勉督導工作機制。實踐運用好第一種形態,制定了《芮城縣紀委監察局約談領導干部工作制度》《芮城縣黨員干部誡勉談話工作流程(暫行)》,縣委班子成員、縣紀委班子成員對落實“兩個責任”不力、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治理成效不明顯的黨組織負責人、紀檢機構負責人,層層開展約談提醒、誡勉談話活動,形成抓早抓小抓常的工作常態。
三是加大問責力度。對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易發多發、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發生腐敗問題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或者有案不查、壓案不報,甚至袒護包庇等失職行為,嚴肅予以問責,不僅追究直接責任,還追究領導責任;不僅追究主體責任,還追究監督責任。
通過對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的查處,正風反腐肅紀工作實現了重心下移,一批群眾關注關心的問題得到了集中整治和解決,群眾的滿意度、獲得感明顯增強。一是鄉村干部的紀律和規矩意識進一步增強。制度規定怎么做、紀律禁止哪些不能做的意識不斷固化,對于一些涉及群眾利益的問題,主動通過召開村民大會、村民代表會議、“兩委干部”會議進行集體研究決定,極大減少了權力尋租空間。二是涉農資金項目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縣委縣政府研究制定了《關于加強農村“三資”管理的有關規定》,詳細規定了農村資產、資源、涉農項目資金管理、使用、處置的具體辦法,實行了村務財務鄉鎮委托管理的制度,并不斷加強對制度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項目資金使用更加規范,更加高效。三是為農村脫貧攻堅工作提供了堅強保障。縣、鄉、村、組干部對幫扶工作責任心和紀律規矩意識進一步增強,對扶貧項目資金分配、管理和使用嚴格執行集體研究決策、公開公示等制度,確保了脫貧攻堅工作順利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