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奇才隊在本賽季開賽之初排名東部墊底,2勝8負的戰績僅僅高于詹姆斯離去后的騎士,這多少令人不解。約翰·沃爾被視為東部最好的后衛,他和布拉德利·比爾的雙槍組合也一度令其他球隊聞風喪膽。這支人員配備不差的球隊為何會淪落到如此地步?原因眾說紛紜。但最可靠的一種說法恐怕還是因為沃爾和比爾之間的矛盾。
華盛頓球迷對于這種起起伏伏并不陌生,在這支球隊的歷史上,總會有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讓他們在崛起之路上跌入凡塵。
1在人們記憶中,華盛頓那里似乎只是個被喬丹搞廢的爛攤子,其慘狀毫不亞于剛被轟炸過的五角大樓廢墟。公牛重建至少有人愛著恨著,可奇才隊的死活又會有誰去真正關心呢?但之后,阿里納斯在2008年幫助首都球隊重返季后賽,給詹姆斯和他的騎士制造了不少麻煩,而之后的奇才再度一蹶不振,直到約翰·沃爾到來之后,他們才再次殺進季后賽。
當年喬丹在華盛頓到底都干了什么?有好的一面,至少他送走了高價低能的“奇才三老”,為球隊騰出了夢寐以求的薪資空間,但,恐怕也就如此。其實匆匆忙忙就把自己從球隊的GM主動“降格”為球員,這本身就說明邁克爾在球隊運作上的一種失敗,因此喬丹希望用自己在球場上的身體力行來解決問題。但現實中的一切都改變了,喬丹必須服老,而當球隊戰績持續低迷時,他也只會一味指責身邊的年輕隊友。當時就有很多奇才隊隊員們私下抱怨,如果沒有喬丹,他們也許會打得更好。當時的奇才隊就是處于那樣一種尷尬的境地——在喬丹的陰影下于現實和未來間的灰色地帶搖擺不定,也必須牽就喬丹在隊形和年輕球員培養下的獨斷專行。夸梅·布朗?好的,這個2001年被“籃球之神”欽點為NBA第一個高中生“狀元秀”的球員,曾親口說出“是邁克爾選的我,但我痛恨他”的狠話。還記得昔日奇才隊的32號科特尼·亞歷山大嗎?這個當年場均最多時能拿下17.0分頗具潛質的年輕人,銳氣與打法被喬丹嚴重壓制,在2002年被交易到黃蜂隊后迅速沉淪,后來干脆直接就被NBA淘汰……喬丹打籃球是上帝,可調教后進可真是“毀人不倦”,尤其被他送走的漢密爾頓后來在活塞隊的成功更是對喬丹絕妙的諷刺。
不僅如此,邁克爾最失敗的地方莫過于他的心態始終不能適應球員兼管理者的雙重身份。記得一次他和漢密爾頓在訓練后進行中圈投籃比賽,每球賭100美元,結果喬丹很快就輸掉1000美元。但不服輸的他堅持繼續比賽,直到把輸掉的錢全部贏回來,結果讓全隊隊員在大巴上等了一個半小時。很明顯,過份執著的勝負心在這個新位置上并不適用。另一方面,很多人覺得喬丹是人格上的暴君,這話不假。當初喬丹和斯塔克豪斯的矛盾路人皆知,而他和奇才隊管理層更是四處交惡,因為他始終覺得你們這幫蠢貨必須要聽我的。即使是他罷黜原來的奇才隊主教練萊納德·漢密爾頓,然后唯親任命的“恩師”道格·科林斯,后期也屢屢抱怨喬丹根本就不尊重他。所以說當時奇才隊老板波林果斷決定單方面解聘喬丹,這步棋走對了,畢竟當時喬丹和科林斯在球隊內部已勢成公敵。但迫于來自輿論和球迷的壓力太大,波林當時甚至同時準備了兩篇發言稿,一個是解聘的,一個則是續約的。隨著喬丹最后開著他的黑色跑車拂袖而去,奇才隊也徹底甩掉了包袱,眼前頓時變得海闊天空起來。
無疑,奇才隊和喬丹的最后決裂令他們更加務實,雖然他們的票房和上座率曾因“飛人”的到來而急速膨脹,也得到了即使是1977-78賽季球隊奪冠時也未曾享受過的關注,但那是不真實的,當時甚至有很多球評戲稱他們是“華盛頓喬丹”隊。邁克爾走了,世界清靜了,華盛頓也開始了自己扎實的重建過程。猶如華盛頓的城市特質般,雖名為美國首都,卻永遠沒有紐約、洛杉磯那樣八面來風,平民化的氣質,才是他們成功的關鍵。

2后喬丹時代的奇才隊,似乎未費吹灰之力就將自己的未來搭建完畢。重要的是,無論阿里納斯、拉里·休斯還是賈米森,都是當時年輕球員中的佼佼者,有一大把的青春可以揮霍張揚。在當時的NBA,場均得分超過50的“進攻三人組”不下7對。而來自奇才隊的阿里納斯、拉里·休斯和賈米森更是以每場67.1分高居榜首,風頭甚至壓過了太陽、超音速和魔術隊的黃金組合,同時他們也是惟一每人得分都超20的組合,即使是與尚處巔峰期的明尼蘇達“三頭怪”(70.8)相比也著實相去不遠。而阿里納斯和賈米森也同時入選了東部全明星陣容。雖是替補身份,但這也是奇才隊史上的頭一遭。休斯若不是在對太陽隊的比賽中右手拇指意外骨折,也有很大機會出席全明星盛會的。
和其它那些聲名顯赫的組合不同,奇才隊的這三個年輕人都屬大器晚成,不同程度上都擁有一段在NBA中苦力抗爭的曲折奮斗經歷。可以說,他們的成功堪稱是一首不朽的平民史詩。巧合的是,他們都曾在金州效力過,這似乎也再次驗證了勇士隊是“球星黑洞”這個不成文的說法,但同時這也令我們想起了昔日金州名動天下的“TMC”三人組。
在華盛頓的“三叉戟”組合中,阿里納斯無疑是最重要的一環。他速度快、爆發力強,球打順時得分猶如喝水一般順暢。尤其本賽季在沒有休斯的情況下,阿里納斯在12場比賽中8次單場得分過30,包括2005年2月7日面對步行者隊時他取得的43分。與隊友賈米森相比,阿里納斯已更多成為了對手們的眾矢之的。最要命的是,奇才隊專門制定了一套放他單打作戰的攻擊戰術,如果對方的后衛太沒經驗,通常都會死得很慘。“他會不停地展開攻擊,而且防守也不錯”,時任奇才隊主教練的埃迪·喬丹在談起阿里納斯這個曾被勇士隊深深傷害的愛將時說,后者和奇才隊簽訂了6年6500萬美元價值不菲的合同。“他的風度舉止越來越好,而且作為一個領袖,他很會和人溝通”。事實上不僅僅是在場外,阿里納斯在比賽中也很愿意和賈米森、休斯共同分享籃球的樂趣。“能擁有三個偉大的得分手,這種機遇并不常有”,阿里納斯說,然后他提到了賈米森在對馬刺隊的那次得分大爆發。“在任何時候,我們三人中總會有一個站出來統領全場”。
但很多時候,你必須承認阿里納斯是個相當有個性的球員。在勇士隊時,他不但獲得聯盟“進步最快球員”的稱號,也鬧出過罷練的風波,即使是在來到奇才隊的第一個賽季里,就因攜帶槍支、并大肆叫囂“開車不用駕照、有槍就行”被禁賽一場而缺席了他在華盛頓的“處子戰”,甚至還因球隊領袖之爭而和夸梅·布朗惡語相向。一切絕非偶然,在全明星賽前他仿佛是故意神經質式的持續發飚,而當他最終確定自己已成為NBA第66名未經首輪選秀而成為全明星球員時,吃了定心丸的阿里納斯甚至倒頭就睡了足足十個小時。也許就是這種格外露骨的企圖心令阿里納斯看起來十分另類,他會為壓倒基德、馬布里和弗朗西斯等大牌球星的經歷四處炫耀,并要求球隊給予他更多掌控皮球的特權,還要繼續增加他的上場時間。不僅如此,阿里納斯更是舊話重提,要求勇士隊承認當初放棄他是一樁徹底的失敗商業行為,因為當初吝嗇的金州人只愿為他提供不到500萬美元的聯盟平均年薪!阿里納斯同時在媒體見面會上也表達了對當初自己在第二輪才被選中的強烈不滿。“我看到前20位被選中的家伙從我面前依次走過,我躲到房間里放聲大哭,用不斷吃東西來沖淡自己的挫折感。我甚至給我在校隊的教練打電話,問他我能否放棄加盟NBA回學校去打球。我真的哀求他,但他們困惑不已:‘你不是被選中了嗎?’”
顯然,那個賽季的阿里納斯已足夠好了。他的平均得分(25.4,NBA第7)、助攻(1.98,NBA第4)、上場時間(40.6,NBA第5)和143個三分球均在聯盟中名列前茅。顯然,阿里納斯早已不是那個在勇士隊時的那個可有可無的小角色了。“他是我在整個聯盟中最欣賞的球員之一,是個真正的天才。在勇士隊那段日子他已表現出驚人的潛質,來到奇才后他有了更強大的隊友陣容做依靠,讓他如魚得水。他身上有某種特別的東西,我肯定。”科比如此贊嘆。而馬刺隊主教練波波維奇的夸獎則顯得更為深刻直接。“阿里納斯比起剛從大學畢業時已有脫胎換骨般的進步,他在比賽中完全展示了自己全面的能力。他不僅個人表現出色,而且展現出要率領球隊不斷進步、打季后賽甚至爭奪總冠軍的領袖氣質。他知道自己現在該做什么,他正試圖成為華盛頓的領袖,并率領他們不斷奪取勝利。”

3有句話說得好: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有多愛一個人,那就暫且離開他吧,你會很快得到答案……好的,這就是奇才隊與拉里·休斯之間的“虐戀”。在沒有這個“好狗不擋路、辛里奇給我滾開”的混小子的日子里,奇才隊只取得了9勝11負的平庸戰績。而在此之前,華盛頓人一度曾飆得七連勝的佳績。“如果說奇才隊是個大家庭,拉里就是在飯廳里為我們架桌子的那個人。拉里架好桌子,大家坐下就餐,從食物中得到營養并不斷成長。遺憾的是,拉里為我們架好了桌子,而他自己卻不得不離開一段時間。”休斯在受傷前曾取得場均21.2分、6.1個籃板和5.3次助攻外加NBA第一的2.8次搶斷的輝煌成績單,而且是聯盟中惟一能在比賽中平均拿到20分、6個籃板、5次助攻和2.5次搶斷以上的球員。不僅如此,他和阿里納斯還是本賽季最有創造力的首發后場組合,連休斯的昔日隊友艾弗森都不住為他的精彩表現而驚嘆了N+1次。但離開戰場養傷的日子總是寂寞難熬的,無論在家里吃可口的烤面條,還是反復不停地觀看無聊的電視劇,似乎都無法平息休斯那顆激情翻滾的心靈。就在全明星賽期間,指傷早已養得七七八八的休斯來到丹佛為阿里納斯和賈米森站腳助威,他甚至在回程的飛機上已在和兩位戰友討論有關如何幫助球隊打好剩余比賽的問題。正是在這種厚積薄發下,休斯在“復出戰”101-98氣走火箭隊的比賽中獨得31分,令所有人都大吃一驚,因為他的夾板還沒來得及拆掉。“他的表現超出了我們的要求,確實如此。”埃迪·喬丹說,“他剛剛復出,打了37分鐘,又拿了那么多分,而且屢屢投中關鍵球,甚至還有出色的防守。天啊,這真是拉里的一次經典表演。”而阿里納斯更是感到匪夷所思:“當一名球員傷愈歸來時,一般總是要兩到三場比賽才能找回比賽節奏,但他看上去就像從來都沒缺席過一樣。”
但就是這樣一個當年選秀順位猶在保羅·皮爾斯之前的“大學年度最佳”新人(1998年首輪第八順位),竟然曾一度是NBA中轉型做控球后衛失敗的最佳笑柄,很多人甚至更是直接質疑休斯的職業態度(當初拉里是為患有心臟病的弟弟付高額的醫藥費才提前跳級進入NBA的)。其實以拉里·休斯的資質來說,就算他沒遇著伯樂,也有能力成為NBA中的一流得分后衛。但休斯的運氣實在不好,在來到76人隊后,所有人都認定他和艾弗森這對球風怪異的雙后衛一定會是費城最可怕的武器。但拉里·布朗只鐘情于AI,而不是休斯,于是在當時76人隊決定以艾弗森為中心打造一人球隊的氛圍下,需要有球才能玩出花樣的休斯,就成為了和艾弗森搶球的第二名犧牲者而被交易到積弱不振的勇士隊(第一名犧牲者是他從前在奇才隊的隊友斯塔克豪斯)。但即使是在蜀中無大將的金州,休斯可以自由開火的快感也只享受了區區32場比賽而已——后來的兩個賽季,在勇士隊突發奇想的控球后衛改造計劃下,休斯逐漸從每場得分超20的先發球員被改造成平均上場時間不到20分鐘的第二替補控球。即使在來到奇才隊的早期,休斯的日子依舊不好過,因為當時的奇才隊,繼續在休斯身上進行“控球改造”,而且無論規模力度都有過之而無不及(當時和他遭受同等命運的還有新人迪克森)。于是在道格·科林斯和喬丹的威權統治下,原本初入NBA時素有“風火輪”之稱的拉里·休斯逐漸變得循規蹈矩,閃電切入、飛空摘籃等精彩動作不再出現,取而代之的是畏畏縮縮地把皮球運過前場,然后再交給喬丹或斯塔克豪斯出手投籃。惟一不同的是,休斯的出場時間開始得到保證(31.9),防守能力與經驗也日漸成熟。而在埃迪·喬丹正式接過奇才隊教鞭后,他從不要求休斯刻意去組織或定點投籃,而是要他和阿里納斯利用沖擊力合力去撕裂對手的防線。很明顯,重回得分后衛位置的休斯終于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拉里·布朗,但事實上這幾年的挫折教育對他來說也不是一無是處——雖然他的個人攻擊技巧沒有分毫進步,但休斯的運球已少了很多拖泥帶水的成分。簡單地說,拉里·休斯看上去就像是大一號的艾弗森,外空投、內空切開始成為休斯球風中的注冊商標。
當然我們也不能忘記賈米森。這個曾經的NBA“最佳第六人”,終于開始為在達拉斯超人一等的耐性收取回報。作為在北卡大學風頭猶在卡特之上的“人上人”,賈米森在NBA的遭遇可謂飽經坎坷。尤其在到小牛隊后,這個昔日勇士隊的“一哥”居然要淪落到在板凳上枯坐——上場時間由39.3掉到29.0分鐘,得分亦從22.2分縮水至14.8分。要知道,在金州時他可是曾兩次單場拿下51分、并曾創下連續出場328場比賽的全聯盟最高紀錄的風光人物。但賈米森從無怨言,這在人人視技術統計為頭等尊嚴大事的聯盟中實屬罕有。賈米森是那種適應能力極強的“微波爐”式球員,或者說,他的球風相當特別。沒有什么打人的招牌動作,只是靠著輕靈走位和補籃、勾手,一樣能每場輕松拿到20來分,以致于小牛隊主教練老尼爾森曾慨嘆以他閱歷之豐,居然無法為安托萬單獨制定一套跑位戰術。很多人覺得來到奇才隊后,賈米森理所應當該是球隊的老大,但問題是,賈米森這種習慣以身作則、身先士卒式的領導方式,未必真能行得通。以德服人當然值得激賞,但完全沒有大牌架子和脾氣的賈米森,有時也必須在更衣室里拿出頗為強硬的話語權來。


4很奇怪的一個問題是: 那支奇才隊到底成功在哪里?
看起來奇才隊的防守有很大問題。不要為他們高壓式的防守陣型、強烈的防守意識,還有不斷交插使用的全場盯人及后衛包夾所迷惑,如果奇才不是過分醉心于搶斷,過分熱心地滿街追逐對方后衛,致使頻頻出現漏防,而是扎扎實實地做好每一次陣地防守功課的話,奇才隊的戰績完全可以更好。也許阿里納斯的話很大程度上能反映華盛頓人的心理:“我們的防守也許的確不怎么樣,但完全可以靠瘋狂進攻來彌補”。也許我們可以這樣理解:奇才隊的勝利方程式該是“自己得分過百,并把對手的得分壓到100以下就好”,但很不幸,奇才隊每場能拿到100.5(NBA第七),但平均失分卻也更驚人的100.8分(NBA倒數第二)。一句話,這不是能力而是態度問題。得分不如失分多,戰績反而不錯,這可能是一個怪現象。但很明顯,這種大開大闔的球風不能長久。 但在比較之下,奇才隊同時獲取的積極元素還是值得的。在當時的聯盟中,有三支赫赫有名的快打球隊:太陽、超音速和奇才。太陽勝在有納什來盤活全局,西雅圖則有賴于球風逐漸實際。而奇才呢?他們的成功其實很簡單,就是對于贏球的自尊心,讓他們拒絕輸球。當你知道自己可以贏之后,你就不會想再輸。這種自己想要贏球的意念和背負著其他人的信念贏球是完全不同的。很好,這一切都是當時奇才隊主教練埃迪·喬丹為球隊徹底洗腦的功勞。“I CAN,I DO”,這就是華盛頓人所取得的贏球真經。
提起埃迪·喬丹這個人,我們實在有很多贊言要說。出身Rutgers的埃迪·喬丹是華盛頓當地的子弟兵,在七年球員生涯中曾拿過“搶斷王”的頭銜,也曾隨著洛杉磯的紫金王朝拿過一枚總冠軍戒指。在1996-98年間執掌國王隊的兵符,33勝64敗的戰績不算太出色,但近兩年在新澤西輔佐布萊恩·斯科特期間,則對藍網在東區的崛起有著不小的貢獻。喬丹的成功似乎正在表明,為什么當初他被稱為藍網的“地下總教練”,為什么在布萊恩·斯科特下臺后,許多球員都堅決支持他接任藍網總教練一職。也許埃迪的執教藝術并無多少過人之處,無非是以老掉牙的所謂“普林斯頓進攻模式”為根基,要求球員不自私,維持流暢傳導和機會均等、火力平均的攻勢。但說來容易作來難,特別在NBA,要球員不自私、不過分凸顯自我,并不是件易事,也往往不是教練軟硬兼施就能辦到。但喬丹的過人之處就在這里,他和球員的溝通具有相當的水準。知道嗎?在他剛來到華盛頓后,就在一次訓練結束后自己掏腰包請全隊球員出去HAPPY了一番。花多少錢是另外一回事,但至少讓隊員們總算可以找回一些做人的尊嚴,而這正是他的前任科林斯最為冥頑不化的地方。
當然除了埃迪·喬丹外,奇才隊在2003年6月從猛龍隊挖來了以善于交易球員著稱的格倫菲爾德來擔任球隊經理,這絕對是一個能讓球隊舊貌換新顏的生花妙筆。一個成功的總經理對一支正處于復蘇期的球隊而言到底有多重要?看看格倫菲爾德的手段你就會明了——在格倫菲爾德的運作下,不知怎么搞的奇才隊就從快船和掘金隊手上,把一直嚷嚷著要留在西區的阿里納斯給弄到華盛頓來。最后再加上在選秀會上所選的幾名新秀,奇才隊在看似沒有很大動作的情況下,卻急速成為聯盟中平均年齡最低的幾支球隊之一。
其實格倫菲爾德改造球隊的功力實在有史可考:1998年尼克斯正是靠著他將斯塔克斯、克里斯·米爾斯和特里·卡明斯送到勇士隊換取當時的“過街老鼠”斯普瑞維爾,才成就了后來1999年尼克斯大戰馬刺的“老八傳奇”。在加盟奇才之前,格倫菲爾德在雄鹿和猛龍隊也混得很是有聲有色。格倫菲爾德上任后能換來賈米森,固然庫班得記上一筆功勞,但格倫菲爾德談得成這樁買賣,其本事也著實夠瞧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阿里納斯時代的奇才毀于更衣室矛盾,而現在的奇才隊雖然沒有傳出什么實打實的不和消息,可從他們的戰績來看,這支球隊絕對出了問題。如果沃爾和比爾真的無法兼容,那華盛頓倒還不如痛下決心,舍棄一方,來換取球隊的穩定成績。畢竟,本賽季的正常剛剛開始,壯士斷腕,可能會為球隊迎來新血也說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