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 子

職工因工在交通事故身亡后,在依法得到交通事故肇事侵權賠償后,仍然還可向社保局申請工傷賠償。而基于不同法律關系的賠償中難免會遇到重疊,哪些可兼得、哪些不能兼得呢?下列案例告訴我們三個誤區當提防。
【案例】李壯生前系藥業公司運貨司機,單位為其辦理了工傷保險。2016年10月22日18時許,李壯駕駛公司輕型貨車送貨回來途中,與對向車道駛入的潘彪駕駛的廂式貨車相撞,造成李壯死亡、車輛損壞的交通事故。經警方認定,潘彪承擔此次事故的全部責任,李壯無責任。李壯的妻子王敏等法定繼承人得到交通事故賠償后,經申請工傷,市社保局作出工傷決定,認定李壯系工亡。事后,社保局在核定李壯工傷賠償金時,依據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因第三人造成工傷的待遇支付問題的批復”及省政府相關文件規定采取“補差”方式核定李壯工傷保險待遇,導致李壯的工傷保險待遇縮水10余萬元。案經王敏等法定繼承人起訴,法院最終作出撤銷該社保局“補差”方式之核定,重新作出核定。
【點評】當下一些省市的社保局均對第三人侵權引發工傷如何賠償問題作出規定,采取“補差”方式賠償的,占有相當比例,而省市政府與社保局所作出的規定,有的屬于行政法規,有的是部門規章,按照立法法關于上位法優于下位法的適用規定,當行政法規、規章與法律相沖突的,應以上位法為準。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八條三款規定: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導致工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為由,拒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經支付的醫療費用除外。該法律解釋表明:除“第三人已經支付的醫療費用除外”,其他項賠償可以兼得。
【案例】徐阿姨系環衛工人,2017年11月22日清晨7時許,徐阿姨在清掃解放路東段路的一丁字路口處時,不慎被一輛農用三輪車撞擊后又遭到對向一轎車碾壓身亡。在申請工傷賠償時,市社保局在審核徐阿姨父母親撫養費時發現,二位老人均系退休人員,每月退休金2200元以上。據此,社保局以其父母親不符合領取供養親屬撫恤金的法定條件為由予以拒絕。徐阿姨的家屬將社保局告上法庭后,最終亦未能獲得法律支持。
【點評】《工傷保險條例》第三十九條第一款第(二)項規定,供養親屬撫恤金按照職工本人工資的一定比例發給由因工死亡職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來源、無勞動能力的親屬。而徐阿姨的父母親雖屬無勞動能力人,但每月均領取固定養老金,屬于有穩定的收入與生活來源。因此,社保局未給付領取供養親屬撫恤金是正確的,有法可依。
【案例】李某于2017年4月初的某日晚步行下班途中,在經過一無紅綠燈的路口時,被一飛速經過的電動車撞傷經搶救無效死亡。李某家屬獲得交通事故賠償款中包括侵權人(第三方)支付的喪葬費20897.05元。某市社保局在核定李某工傷賠償金時認為,喪葬費屬于為處理死者喪葬事宜而實際支出的費用,李某家屬已獲得了交通事故之喪葬費賠償,且賠償金額高于工傷保險條例規定的喪葬補助金金額,因此不能在工傷保險賠償中重復享有。李某家屬以某市社保局為被告訴至法院,案經法院審理判決,社保局最終賠付李某家屬喪葬費補助金18771.02元。
【點評】《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八條三款規定:職工因第三人的原因導致工傷,社會保險經辦機構以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已經對第三人提起民事訴訟為由,拒絕支付工傷保險待遇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第三人已經支付的醫療費用除外。而喪葬補助金不屬于《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八條第三款規定的醫療費用,故其應依法從工傷保險基金領取喪葬補助金。